1
|
其貌不扬 却其神不蔫……——记第九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陶泽如 |
胡必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
|
第卅七届亚太影展巡礼——台湾故事片《推手》获“最佳影片奖”;周星驰获“最佳男主角奖”;丛珊获“友情奖” |
彭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3
|
征服和跨越心灵苦难汪洋的畸型伟力——第62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得主丹·戴·路易斯 |
孙立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4
|
今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 注重家庭生活的达·霍夫曼 |
欧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5
|
美国评选出80年代电影杰出人物和十大最佳美国影片 |
明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6
|
男子汉杨在葆(上) |
代琇
庄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7
|
叩响电影灵性的旋律——《莫扎特传》电影钢琴音乐美学艺术特征解读 |
周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开罗紫玫瑰》:反讽与批判视角的研究 |
童美茹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9
|
荒诞、异化和自由选择——《当幸福来敲门》存在主义解读 |
张新祥
曹雨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解析编织“白日梦”的影片--《王尔德的莎乐美》 |
李洁
廉晓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1
|
人性美在硝烟中闪耀 |
罗绮卫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2
|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象征符号分析 |
王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3
|
电影《窈窕淑女》与《公子多情》之间的文本对照 |
黄巧莉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4
|
《海边的曼彻斯特》:悲剧叙事的真实呈现 |
胡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电影《活着》的政治历史观在思政课上的解读 |
曾媛
曾馨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6
|
移民电影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语境——以电影《米纳里》为例 |
陈子新
左衡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7
|
妥协中隐秘 反叛中前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美国同性恋文化 |
曾涓涓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电影《一个勺子》黑色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主题解析 |
沈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9
|
情感书写·主体突围·符号隐喻——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空间叙事策略 |
刘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20
|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的感官叙事与疾病隐喻 |
王小静
吴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