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治疗结肠炎大鼠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毒力因子检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孟爽 郑晓者 +5 位作者 牛敏 刘淑敏 段勇 杜娜 尧静 杜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研究服用益生菌VSL#3前后,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6种常见细菌毒素基因携带率的改变,同时探究益生菌的最适治疗浓度。方法 5%硫酸葡聚糖钠(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 目的研究服用益生菌VSL#3前后,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6种常见细菌毒素基因携带率的改变,同时探究益生菌的最适治疗浓度。方法 5%硫酸葡聚糖钠(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DAI评分以及病理学评分。收集各组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的粪便标本,通过粪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法和细菌培养鉴定进行菌群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细菌的毒素基因。结果益生菌治疗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益生菌治疗组菌群失调程度较DSS造模组减轻(P<0.05),需氧和厌氧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率均低于DSS组;益生菌治疗后各个小组中多种致病菌毒素基因的总携带率较DSS组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益生菌治疗组之间,菌群失调程度,需氧条件致病菌和厌氧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率,致病菌毒素基因携带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浓度治疗组涂片菌群失调率以及失调程度积分最低。结论益生菌可能通过改善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降低肠道细菌毒素基因的携带率,从而发挥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中浓度[0.6g/(kg·d)]的益生菌可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肠道菌群 毒素基因 最佳治疗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