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AT模型的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植被模式研究——以石羊河上游杂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军德 李元红 +4 位作者 李赞堂 高菁 金彦兆 胡想全 黄津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75-5885,共11页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域总蒸散发量,减少流域出山径流量,增加流域的水分蓄变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带来时间变异;组合模式明显改善流域水分收支比例,适度减弱流域蒸散发量,增加流域出山径流,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恒量保证,减弱局地的水资源时间变异程度;微地形尺度上,各种景观类型的水文效应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基本一致,径流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蒸散发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高度分级中,植被组合模式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水文效应差异显著,40°坡度是水文效应变化规律发生变化的一个拐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效应的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最佳水源涵养 植被模式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