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常与神话:论韩国作者导演洪尚秀的《我们善熙》 |
陆杰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2
|
当代世界名导演谈电影创作 |
权青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3
|
“黑泽明第二”台湾导演王童 |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4
|
台湾导演侯孝贤:且行且坚守 |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创两项第一的黑人导演 |
刘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6
|
诗人的气质 独特的魅力——防《电影人》导演丁荫南 |
魏国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7
|
《嘉年华》“影像世界”建构的伦理性批判 |
杨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激情为“亚洲新电影”鼓与呼——评周安华《当代电影新势力——亚洲新电影大师研究》 |
宣宁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光影、人物、情节——论《希望的另一面》中的双重性 |
马亚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碎片化的影视表达——探析电影《黄金时代》 |
赵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1
|
网飞(Netflix)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析——以《美国工厂》为例 |
李智
王雅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凝视”与“反凝视”:俄罗斯电影《美人鱼》的女性意识表达 |
李雅君
韩志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现实主义的网状叙事——对《追凶者也》的解读 |
刘春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情怀分析 |
杨亚萍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解析电影《我不是王毛》中的“小人物利益观”危机 |
王志东
宋维山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许鞍华女性意识主导下的电影特色 |
王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刺客聂隐娘》的文艺风格与意境分析 |
李盛萱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影像“形象”在空气中物性的真实存在、绵延与呼吸——塔可夫斯基电影影像在三种境界中的“自由” |
张冲
胡天麒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刺客聂隐娘》与消费时代的文化话语权 |
杜晓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罗马》:阿方索·卡隆的民族寓言与电影美学 |
董志铭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