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优势禾草-麦宾草内生真菌最佳培养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媛 雷姝琦 +2 位作者 张鹏 马婧娟 鲍根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48,共17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型麦宾草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最适碳源和氮源存在差异。其中,1、3号菌株分别以蔗糖和胰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Epichloë内生真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大,而2、4号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在以淀粉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高,5号菌株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2)不同碳源处理下,2、3、5号菌株菌落形态相似,正面中央白色凸起,具有生长圈,背面颜色由中央向边缘由土黄色过渡为淡黄色;1号菌株在淀粉条件下边缘菌丝呈不规则形状;4号菌株在果糖条件下生长缓慢。不同氮源处理下,5个菌株菌落正面中央白色凸起,背面颜色由中央至边缘逐渐变浅;在钼酸铵条件下,仅观察到白色小圆点;而在不添加任何氮源时,菌落边缘气生菌丝稀疏呈透明色。3)分生孢子形态多为椭圆形、圆形、肾形或两端不对称,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下,同一菌株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分生孢子梗长度及基宽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型麦宾草−Epichloë内生真菌生长所需碳、氮源存在差异,筛选麦宾草内生真菌生长最佳培养碳氮源将为利用麦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披碱草属禾草新种质创制提供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宾草 Epichloë内生真菌 最佳培养条件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DF-1细胞最佳培养条件确立
2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1-71,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姜连连等为建立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鸡胚成纤维传代细胞(DF-1)培养体系,并应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细胞入侵活力检测,将CFDA—SE标记的子孢子接入DF-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子孢子的细胞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姜连连等为建立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鸡胚成纤维传代细胞(DF-1)培养体系,并应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细胞入侵活力检测,将CFDA—SE标记的子孢子接入DF-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子孢子的细胞入侵活力。比较了37℃和41℃培养温度下,子孢子对DF-1、MDB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传代细胞 最佳培养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 活力检测 流式细胞仪 子孢子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皇”葡萄组织培养最佳培养条件
3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2期70-70,共1页
据《上海农业科技》2023年第6期《‘黑皇’葡萄组织培养技术》(作者邢博闻等)报道,为实现“黑皇”葡萄种苗规模化生产,以“黑皇”葡萄春季萌发的嫩梢为外植体,筛选了腋芽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及移栽驯化等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集成... 据《上海农业科技》2023年第6期《‘黑皇’葡萄组织培养技术》(作者邢博闻等)报道,为实现“黑皇”葡萄种苗规模化生产,以“黑皇”葡萄春季萌发的嫩梢为外植体,筛选了腋芽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及移栽驯化等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集成了“黑皇”葡萄组织培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培养 组织培养技术 移栽驯化 最佳培养条件 启动培养 上海农业科技 葡萄 规模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反应器中螺旋藻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必链 江贤章 +2 位作者 王娟 王明兹 陈小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22,共4页
利用正交实验对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中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的培养条件即搅拌速度、通气量和光照强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时,通过正交实验所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120r·min-1,通气量80L&... 利用正交实验对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中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的培养条件即搅拌速度、通气量和光照强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时,通过正交实验所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120r·min-1,通气量80L·h-1,光照强度5000lx。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收获时螺旋藻的干重为1.922g·L-1。根据回归模型得到相应的优化条件为:光照强度5000lx,通气量150L·h-1,搅拌转速111.70r·min-1,收获量(干重)的预测值为2.293g·L-1。另外,10%的接种量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反应器 最佳培养条件 光照强度 正交实验 搅拌转速 5000 钝顶螺旋藻 通气量 搅拌速度 培养温度 优化条件 回归模型 搅拌式 预测值 收获量 接种量 干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分泌漆酶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华 黄俊 +1 位作者 陈瞾 丁莉芸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30-33,共4页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金属离子、pH值、培养温度、碳源、氮源、表面活性剂、诱导剂等各种因素对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u2+、Mn2+的加入能促进白腐...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金属离子、pH值、培养温度、碳源、氮源、表面活性剂、诱导剂等各种因素对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u2+、Mn2+的加入能促进白腐菌分泌漆酶,Ag+、Fe2+严重抑制白腐菌分泌漆酶,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诱导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漆酶的分泌。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土豆汁20%,葡萄糖20 g.L-1,蛋白胨4 g.L-1,CuSO40.5 mmol.L-1,KH2PO43 g.L-1,MgSO41.5 g.L-1,ZnSO450 mg.L-1,MnSO450 mg.L-1,维生素B12.0 mg.L-1,Tween-80 0.5 g.L-1,ABTS或XYL 1 mmol.L-1,pH值为4,28℃下摇瓶培养9 d,此时,漆酶酶活可达21 300 U.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漆酶 最佳培养条件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肠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章德法 徐为民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49,152,共4页
对香肠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根据乳酸菌生长增殖的营养物质需求,对其增殖培养基成分中的氮源、碳源、生长因子及缓冲盐进行选择,通过正交实验对各成分之间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增殖培养基的最佳组成。采用单... 对香肠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根据乳酸菌生长增殖的营养物质需求,对其增殖培养基成分中的氮源、碳源、生长因子及缓冲盐进行选择,通过正交实验对各成分之间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增殖培养基的最佳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发酵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培养基初始pH等。同时根据乳酸菌发酵变化曲线,确定发酵16~18h为发酵最佳收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发酵剂 香肠乳杆菌 增殖培养 最佳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黑曲霉(TR-H)最佳降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邹月利 陶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9,共4页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反应液中氯嘧磺隆除草剂的降解率,确定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黑曲霉(TR-H)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为10.0mg/L、接种量为5.0mL菌悬母液、反应液的温度为30.0℃、恒温振荡培养...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反应液中氯嘧磺隆除草剂的降解率,确定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黑曲霉(TR-H)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为10.0mg/L、接种量为5.0mL菌悬母液、反应液的温度为30.0℃、恒温振荡培养7d,真菌黑曲霉(TR-H)可以降解96.4%以上的氯嘧磺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嘧磺隆除草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降解菌株TR-H 最佳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味全缘孔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玉莲 周宝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香味全缘孔菌是一种可以提取天然香料的高等真菌。本项研究对分离于野外的香味全缘孔菌从不同的温度、pH值以及不同的C源和N源的营养成分进行室内培养。其结果显示香味全缘孔菌营养菌丝生长的相对最适温度为33℃;最佳N源为酵母汁,其次... 香味全缘孔菌是一种可以提取天然香料的高等真菌。本项研究对分离于野外的香味全缘孔菌从不同的温度、pH值以及不同的C源和N源的营养成分进行室内培养。其结果显示香味全缘孔菌营养菌丝生长的相对最适温度为33℃;最佳N源为酵母汁,其次为牛肉膏;相对在培养基pH值为6.0时菌丝生长较快,较好的C源为葡萄糖。这些结果为大规模人工培养香味全缘孔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味全缘孔菌 培养研究 最佳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菌落总数检验中培养条件的选择及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丽 叶连新 +1 位作者 张璐 徐文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6-1056,共1页
关键词 食品菌落总数 最佳培养条件 检验 食品卫生质量 污染程度 繁殖动态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寡营养细菌AT52(Alteromonas stellipolaris sp.nov.)超微结构、生长生理特性及液态富营养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家路 杨季芳 陈福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6-204,共9页
寡营养细菌是一类能利用低浓度有机营养基质的细菌,通过研究1株分离自南极海洋的极地寡营养细菌AT52,发现富营养条件下AT52菌体细胞周身附肢,附肢长短不一,具鞭毛,菌体出芽生殖,由一层原生质膜包围。寡营养饥饿生存的菌体细胞相对较小,... 寡营养细菌是一类能利用低浓度有机营养基质的细菌,通过研究1株分离自南极海洋的极地寡营养细菌AT52,发现富营养条件下AT52菌体细胞周身附肢,附肢长短不一,具鞭毛,菌体出芽生殖,由一层原生质膜包围。寡营养饥饿生存的菌体细胞相对较小,近球形,边缘不平滑,无鞭毛附肢等超微结构,细胞休眠未见出芽生殖过程。实验中采用寡营养环境和富营养环境分别研究AT52菌的生长生理特性。优化得到该菌富营养条件下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 L南极陈海水中加入蛋白胨5 g,酵母粉1 g,培养温度12℃,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为8.0,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500 ml的三角瓶中装200 ml,通氧量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营养细菌 寡营养环境 富营养环境 生长生理特性 最佳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龟裂秃马勃的分离鉴定及培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好强 余红霞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9-425,共7页
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连家砭林场油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ITS序列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菌根真菌的培养条件,为菌剂的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油松根际分离培养出的真菌为龟裂秃马勃... 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连家砭林场油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ITS序列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菌根真菌的培养条件,为菌剂的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油松根际分离培养出的真菌为龟裂秃马勃(Handkea utriformis),能够与油松形成外生菌根。采用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纯培养条件下,龟裂秃马勃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龟裂秃马勃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麦芽糖和葡萄糖,生长最慢的为乳糖,在以几丁质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不生长。有机氮源中,对脯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好,其次是酪蛋白,尿素最差;无机氮源中,以磷酸氢二铵为唯一氮源时生长最好,其次是硝酸钙,最差为酒石酸铵。该研究首次报道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外生菌根真菌龟裂秃马勃,并初步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秃马勃 外生菌根真菌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 最佳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胚培养及子叶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春雁 糜林 +4 位作者 韩明玉 赵彩平 李金凤 霍恒志 陈学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49-51,55,共4页
以国内外桃胚培养和子叶再生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综述了桃胚培养和子叶再生的研究进展,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桃胚培养和子叶再生的相关因子,并总结了桃胚培养和子叶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 培养 子叶再生 研究进展 EMBRYO CULTURE PROGRESS 最佳培养条件 再生研究 相关因子 国内外 总结 文献 讨论 基础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乐泉 楼坚 潘加林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从15份土样和5份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细菌,经鉴定归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该菌产生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为:壳聚糖10g/L,MgSO4·7H2O0.5g/L,KH2PO42.0g/L,K2HPO41.0g/L,N... 从15份土样和5份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细菌,经鉴定归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该菌产生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为:壳聚糖10g/L,MgSO4·7H2O0.5g/L,KH2PO42.0g/L,K2HPO41.0g/L,NaCl0.5g/L,CaCl20.2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基起始pH6.0,培养时间60h,添加0.2%的蔗糖或酵母浸膏有利于产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产量可达1.35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条件优化 筛选 鉴定 产生菌 KH2PO4 最佳培养条件 假单胞菌属 培养基组成 MgSO4 产酶能力 优化实验 产酶条件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酵母浸膏 sp. 诱导酶 min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本源产脲酶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裂隙岩体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雷 肖瑶 +4 位作者 邓华锋 熊雨 彭萌 支永艳 李文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07-314,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是岩土工程领域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加固技术,为了研究工程环境中原位提取产脲酶细菌的加固效果,从三峡库区典型岸坡土体中分离提取了一种高效产脲酶菌种,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为了分析其加固效果,首先通过正交优化...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是岩土工程领域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加固技术,为了研究工程环境中原位提取产脲酶细菌的加固效果,从三峡库区典型岸坡土体中分离提取了一种高效产脲酶菌种,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为了分析其加固效果,首先通过正交优化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采用蜡样芽孢杆菌和巴氏芽孢杆菌进行了砂柱和裂隙岩体固化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巴氏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固化的砂柱孔隙的填充更为密实,抗渗性更好,碳酸钙生成量更高,说明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成矿作用;(2)蜡样芽孢杆菌加固后裂隙岩样的渗透系数降低了3个数量级,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分别增加了48.09%、85.10%,说明蜡样芽孢杆菌可有效改善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能和抗剪性能,而且相比巴氏芽孢杆菌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相关研究思路和结果可为工程岩体绿色加固提供较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最佳培养条件 砂柱 裂隙岩体 边坡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15
《今日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68-68,共1页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转/分钟、250转/分钟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转/分钟、250转/分钟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转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以37℃,0.1%全血脑心浸汤(MB—HI)培养基,75转/分钟培养16小时。将培养的A型Pm灭活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培养特性 免疫原性 A型 最佳培养条件 培养 毒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宏伟 陈小莉 朱蕴兰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2,共3页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 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 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O30.2,KH2PO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 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O3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深层发酵 富硒量 虫草菌 液体深层发酵 最佳培养条件 培养基种类 菌丝体生长 菌丝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锦玉 尹文林 +2 位作者 刘问 曹铮 吴颖蕾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85,共3页
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养殖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培养特征和菌体形态学观察,细胞吸收光谱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鉴定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其最佳培养条件为2... 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养殖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培养特征和菌体形态学观察,细胞吸收光谱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鉴定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其最佳培养条件为29℃、3000Lux、pH7.0和1‰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长特性 鉴定 最佳培养条件 应用 纯化培养 特性测定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堂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8,共2页
五,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沈锦玉等人对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学和特征观察,细胞呼吸率光谱及生理生化学测定,鉴定为类红球细菌(Rh... 五,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沈锦玉等人对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学和特征观察,细胞呼吸率光谱及生理生化学测定,鉴定为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9℃、光照强度3000Lux、pH7.0、盐度0.1‰。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底质如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水产养殖业 应用 化学测定 最佳培养条件 分离培养 亚硝酸盐氮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嘴突凸脐蠕孢菌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雯雯 袁炳钦 +3 位作者 冯汝晴 郑镇桂 刘灵锐 陈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2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钾、铁、镁等元素的培养基,用葡萄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α-乳糖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碳源蔗糖,用Ca(NO3)2、(NH4)2SO4、大豆蛋白胨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氮源NH4NO3,探究培养基对Y951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在5~40℃、24 h光照/24 h黑暗、pH3~9的培养条件下探究Y9511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Y9511与丙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莠灭净、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8种农药分别混配,探究Y9511和不同农药混配后的孢子萌发率。[结果]菌株Y9511生长需要碳、磷、硫3种元素,Y9511生长受到氮、铁的抑制,微量元素铜和锌抑制Y9511的生长。缺钾和缺铜的培养基上Y9511基本不产孢,缺硫和缺锌的培养基产孢量较完全培养基高,为3.76×10^6 mL^-1;5种碳源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4种氮源中,NH4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Y9511在低于1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产孢受到抑制,32℃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8.15×10^6 mL^-1;pH值低于3.02和高于9.50时,产孢量较低,pH值为6.24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2.77×10^6 mL^-1。3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8.5%;pH值为6.24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值,为85.8%。8种农药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89.4%。Y9511与供试农药氰氟草酯的相容性最好,3种处理浓度下抑制率最高仅为7%;其次是多菌灵,3种浓度下抑制率为7.8%~19.5%;相容性最差的是苯甲嘧菌酯,其抑制率为25.1%~85.4%。[结论]嘴突凸脐蠕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pH值为6,钾和锌为菌株培养的必需元素,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6~7,与农药氰氟草酯混用后孢子萌发基本不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嘴突凸脐蠕孢菌 最佳培养条件 产孢量 孢子萌发 农药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诱变选育及池塘水体净化效能研究
20
作者 鲍文英 姚保民 +4 位作者 王春 张珊珊 许然 王珺 陈成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4期84-91,共8页
采用N+束注入、甲基磺酸乙酯二步诱导法对蛋白核小球藻分步进行诱变,筛选出使蛋白核小球藻定向变异藻株,得到了最佳培养条件。常规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诱变后得到的小球藻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提高27.23%;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诱变选育 净化效能 水体 池塘 甲基磺酸乙酯 最佳培养条件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