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伍嘉艳 刘鉴 +2 位作者 朱小兵 郭能起 刘志群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组(DS组)。S组和DS组分别静脉输...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组(DS组)。S组和DS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开始诱导。两组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一个患者七氟醚的支气管镜检查剂量按照预试验中气道反应出现阴性的剂量设定,按照改良序贯法确定相邻患者开始支气管镜检查时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1,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分别计算出两组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发生气道反应的MACbar及其95%CI。结果 S组和DS组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分别为3.00%和2.12%,95%CI为2.84%~3.10%和1.99%~2.23%。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降低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七氟醚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支气管镜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分型对全麻诱导时七氟醚MAC值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燕 王文军 秦凯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在常见的四种中医体质分型患者中,吸入七氟醚使意识消失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80例拟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A...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在常见的四种中医体质分型患者中,吸入七氟醚使意识消失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80例拟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A组)、血瘀质(B组)、阴虚质(C组)、阳虚质(D组)共四组,每组20例。以吸入麻醉药七氟醚诱导麻醉,使患者意识消失,设定起始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为1.72%,并计算出5个阶梯的七氟醚呼吸末浓度值,分别为0.84%、1.21%、1.72%、2.45%和3.50%,最终用序贯法测定患者意识消失时七氟醚最低肺泡浓度的EC_(50)。结果:四组病人意识消失时七氟醚EC_(50)及对应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A组EC_(50)为2.37%(95%CI:1.97%~2.85%);B组EC_(50)为2.21%(95%CI:1.88%~2.58%):C组EC_(50)为2.83%(95%CI:2.63%~3.03%);D组EC_(50)为1.85%(95%CI:1.57%~2.18%)。结论: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在不同中医体质患者中的存在一定差异性,阳虚患者七氟醚EC_(50)比阴虚患者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分型 七氟醚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序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_(BAR)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澍 郑晓春 +1 位作者 李德龙 林世清 《现代医院》 2011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C组:不使用右旋美托咪啶;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按照0.2...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C组:不使用右旋美托咪啶;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按照0.2μg/(kg.h)继续维持。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新鲜气流量10 L/min。根据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3.0%,根据患者对切皮的反应(切皮时MAP和HR中任何一项升高幅度≥切皮前的25%为阳性反应)以1.2倍等比级增减,计算七氟醚MACBAR。结果与C组比较,D组七氟醚MACBAR降低(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降低七氟醚MACBAR,增强七氟醚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吸入 右旋美托咪啶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_(BAR)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鹏 芦智波 +3 位作者 刘敏 赵海涛 梁然 万亚菲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1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D0组)和地佐辛组(D1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ug/kg、顺阿曲库铵0.15...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D0组)和地佐辛组(D1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u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D0组吸入七氟醚,D1组吸入七氟醚的同时静脉缓慢注射地佐辛0.2mg/kg。初始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3.0%。采用改良的序贯法进行试验,切皮时患者的心率或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基础值的15%定义为阳性反应,记录平衡点后各个由阳性反应到阴性反应的中点的浓度,取其平均值,即为MACBAR,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D0组七氟醚的MACBAR为3.04%(95%可信区间为2.84%~3.24%),D1组七氟醚的MACBAR,为2.20%(95%可信区间为1.96%~2.44%),Dl组七氟醚的MACBAR低于D0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0.2mg/kg地佐辛可以降低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BAR,增强七氟醚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七氟醚 阻滞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MAC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华璐 魏继承 姜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78-181,共4页
七氟醚是常用吸入麻醉药,因其对呼吸道刺激性小,麻醉诱导平稳、快速,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是评价吸入麻醉药效强度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情况... 七氟醚是常用吸入麻醉药,因其对呼吸道刺激性小,麻醉诱导平稳、快速,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是评价吸入麻醉药效强度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情况下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药物、个体差异、温度、血压、测量方法、电刺激、麻醉时间等因素对七氟醚MAC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如何合理使用七氟醚,提高其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七氟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开胸单侧肺通气手术患者吸入全麻MAC与术后躁动的影响
6
作者 秦英 赵乃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4期11-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吸入七氟烷全麻MAC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Dex 0.4μg/kg,于10 min以上泵注完,然后持续泵注Dex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吸入七氟烷全麻MAC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Dex 0.4μg/kg,于10 min以上泵注完,然后持续泵注Dex 0.4μg/(kg·h);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同时间内泵注,然后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在Bis 45~55,观测两组维持七氟醚MAC值、患者苏醒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相同的丙泊酚、舒芬太尼泵注速度,相同的麻醉深度下,观察组维持吸入七氟醚MA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1);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P>0.05)。结论:Dex用于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吸入七氟醚的MAC值,减少其用药量,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单侧肺通气 吸入全麻 七氟烷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术后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THECAL GLYCI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 IN RATS
7
作者 Jing Zhao Yi Zhang +1 位作者 Edmond I. Eger Ⅱ James Sonner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ine on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of isoflurane in rats. Methods Intrathecal catheters were implanted in 40 adult male rats anesthetized wi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ine on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of isoflurane in rats. Methods Intrathecal catheters were implanted in 40 adult male rats anesthetized with isoflurane. Baseline MAC of isoflurane was measured during the infusion of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lone. Subsequently, 10, 40, 80, 160, and 300 mmol/L of glycine dissolved in artificial CSF were infused for two hours at the same rate as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and MAC for isoflurane was re-determined. Results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ine produced a significant, dose-dependent decrease in MAC for isoflurane (up to -65.2% ± 16. 2% ). Conclusions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ine decreases anesthetic requirement.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idea that glycine receptors may be important to the immobilizing effect of anesthetics that enhance glycine receptor function such as isoflu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thecal glycine ISOFLURAN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