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形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高雪
尚小领
乔海霞
张彦霞
张存晖
张玉妥
-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所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河北北方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2-685,共4页
-
文摘
目的体外建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生物膜(BF),观察细菌形成BF后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离体腺样体组织中分离30株流感嗜血杆菌,并以96微孔板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扫描电镜(SEM)鉴定BF形成;分别测定氨苄西林(AMP)、头孢曲松(CRO)、左氧沙星(LVFX)和阿奇霉素(AZM)4种抗菌药物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生物膜菌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 30株流感嗜血杆菌体外都有不同程度BF形成。当BF形成后,不同抗生素的MBEC较其MIC、MBC增高程度大小不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EC/MBC:H=91.54,MBEC/MIC:H=87.91;P均<0.001)。AMP的MBEC最高,可高达MBC和MIC的100多倍;CRO的MBEC较MBC和MIC可增高数十倍,LVFX和AZM对BF的MBEC最接近于MBC和MIC。结论 BF形成后,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增强;氟喹诺酮类LVFX和大环内酯类AZM对流感嗜血杆菌BF作用相对良好。
-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膜
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
抗生素
-
Keywords
Haemophilus inlfuenzae bioiflm 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antibiotic
-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