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贺兰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对过去202a最低气温的重建
1
作者 张晶 马龙 +2 位作者 刘廷玺 孙柏林 乔子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21,共13页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而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摸清该地区过去长期气候变化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36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66个树轮样芯建立了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而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摸清该地区过去长期气候变化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36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66个树轮样芯建立了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中国贺兰山地区)1798—2016年(219 a)的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并且通过皮尔逊相关法分析了树轮宽度年表与该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地的年平均最低温(R2=0.638,P<0.001)关系密切,利用线性回归方程重建贺兰山1815—2016年年平均最低温序列,重建方程的缩减误差和有效系数分别为0.808、0.482。(2)重建的年平均最低温序列在19世纪整体气温偏低,与学术界公认的“小冰期”一致,到19世纪后期,气温逐渐回升,并且气温序列出现了显著的暖期和极暖年,气温在19世纪50和9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发生3次气温突变。(3)Morlet小波分析显示了6 a、21 a和46~56 a的周期性分布特征。南方涛动、太平洋十年涛动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因素。(4)大尺度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气温序列对大尺度区域的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表征,如内蒙古大部和宁夏大部。进而重建的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揭示了该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度年表 最低气温重建 气候变化 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轮记录的阿尔泰山中段1798年以来6—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焦亮 马罗 +1 位作者 张同文 王圣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4-1958,共15页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通过计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1.1%)和利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检验,证明了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分析重建的平均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表明,研究区经历了4个暖期(1906—1919年、1922—1935年、1945—1960年和1997—2017年)和4个冷期(1816—1831年、1840—1867年、1869—1886年和1888—1905年),并且与相邻地区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冷暖变化阶段一致。基于多窗谱分析结果发现重建6—7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a、2.4a、2.8—3a、11a、20—22a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海温变化(SST)驱动。本研究为系统掌握阿尔泰山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宽度年表 重建平均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