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消毒剂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卢玉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20-21,共2页
现在市场上消毒剂种类繁多,消毒范围各有所长。广大养殖户在选择使用消毒剂时存在选择不当、使用不利、消毒效果不明、疫病控制不利、消毒费用日增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场户,充分发挥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诊断职能,本实验室... 现在市场上消毒剂种类繁多,消毒范围各有所长。广大养殖户在选择使用消毒剂时存在选择不当、使用不利、消毒效果不明、疫病控制不利、消毒费用日增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场户,充分发挥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诊断职能,本实验室从消毒剂现场消毒效果、消毒剂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实验工作,以确切掌握消毒剂的最佳使用浓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杀菌浓度 消毒剂 测定方法 消毒效果 疫病控制 养殖场户 检测诊断 浓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提取物体外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建建 时鹏 +2 位作者 黄涛 张凯 吴大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皂角刺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皂角刺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L-1;皂角刺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结论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提取物 抑菌作用 杀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组方的筛选及其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静 冶冬阳 +7 位作者 王旭荣 侯艳华 王磊 张景艳 张凯 张康 李建喜 杨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90-2000,共11页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mm,MIC和MBC均为31.25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中药组方 正交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牛津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印庚 任海 +4 位作者 张正 王岚 荣小军 廖梅杰 陈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3,共7页
从患黑痩症的大菱鲆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大菱鲆致病菌,并经过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组织病理学显示,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及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 从患黑痩症的大菱鲆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大菱鲆致病菌,并经过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组织病理学显示,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及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用煎煮法提取11种常用中草药成分,测定该致病菌对中草药的杀菌效果。实验表明,五倍子和白头翁的杀菌效果最好,黄柏、穿心莲次之,当归、党参、杜仲、秦皮、金银花、乳香和没药的杀菌效果最差。以五倍子、白头翁为主要成分的初步治疗试验证明,药浴和口服给药可有效治愈大菱鲆苗期的黑瘦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黑瘦症 病原菌 中草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飞 孙玉寒 +1 位作者 王钦钦 张建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季铵盐 绝迹稀释法 最低杀菌质量浓度 硫酸盐还原菌 铁细菌 腐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管铭 王锦文 边才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161-8164,共4页
[目的]探讨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70%乙醇、浓度60%丙酮及沸水提取乌药的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氏菌为供试菌,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 [目的]探讨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70%乙醇、浓度60%丙酮及沸水提取乌药的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氏菌为供试菌,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平板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试管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乌药的3种溶剂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60%丙酮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沸水提取物。浓度60%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大小为(12.08±1.01)mm,MIC和MBC分别为50和125 mg/ml;而浓度70%乙醇提取物对肺炎克氏菌的抑杀效果最好,抑菌圈大小为(11.41±0.65)mm,MIC和MBC分别为200和250 mg/ml。[结论]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尤其是浓度60%丙酮提取物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RADIX LINDERAE) 提取液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凤霞 陈和东 叶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340-17341,17349,共3页
[目的]研究戊二醛对气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为戊二醛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环境及患病鱼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结果]戊二醛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 [目的]研究戊二醛对气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为戊二醛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环境及患病鱼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结果]戊二醛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杀灭细菌,其对7株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7.8 mg/L,其最小杀菌浓度为62.5 mg/L(ATCC7966、Aero-monas sp.T3、Aeromonas sp.T5、Aeromonas sp.T6)和125mg/L(Aeromonas sp.T1、Aeromonas sp.T2、Aeromonas sp.T4)。[结论]为戊二醛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气单胞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谭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55-17956,17962,共3页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作为一种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患病鱼及养殖环境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聚维酮碘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聚维酮碘在低...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作为一种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患病鱼及养殖环境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聚维酮碘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聚维酮碘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杀灭细菌,其对Aeromonas sp.T1、Aeromonas sp.T2、Aeromonas sp.T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0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4.00 g/L;其对ATCC7966、Aeromonas sp.T3、Aeromonas sp.T5、Aeromonas sp.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0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0 g/L。[结论]为聚维酮碘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气单胞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阳离子对不同杀菌剂杀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迪彦 张磊 姚光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0-73,共4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腐生菌(TG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受Na+、Ca2+、Mg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型杀菌剂异噻唑啉酮受阳离子影响最小,Na+对单季铵盐1227影响很小,但Ca2+、Mg2+对单季铵盐、双季铵盐、有机胍、季... 研究了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腐生菌(TG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受Na+、Ca2+、Mg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型杀菌剂异噻唑啉酮受阳离子影响最小,Na+对单季铵盐1227影响很小,但Ca2+、Mg2+对单季铵盐、双季铵盐、有机胍、季盐THPS等阳离子型杀菌剂和非离子型杀菌剂戊二醛影响都很大,可使其MIC增加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 阳离子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琳 赵辉 秦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和氟硅唑等5种农药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恶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0分别为1.570 0g/mL和3.520 2g/mL;防治茄子黄... 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和氟硅唑等5种农药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恶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0分别为1.570 0g/mL和3.520 2g/mL;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43mg/mL。建议,生产上使用浓度为1.43g/L(700倍液)的恶霉灵防治茄子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EC50 EC90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维菌毒洁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试验
11
作者 邓云波 吕发林 +2 位作者 陈小军 刘亚跃 孙志良 《湖南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试验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研究了丹维菌毒洁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该注射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 39mg/mL MBC均为1 56mg/mL本药物在1∶400浓度... 试验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研究了丹维菌毒洁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该注射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 39mg/mL MBC均为1 56mg/mL本药物在1∶400浓度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时杀菌率均为100%,在1∶800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时杀菌率分别为99 96%、99 97%,说明该消毒剂以1∶400~1∶800的稀释倍数进行消毒可达良好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维菌毒洁 消毒剂 杀菌效果 最低杀菌浓度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杀菌剂对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12
作者 李殿殿 曾晶晶 林娟 《福建水产》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植物源杀菌剂因其成分复杂、无污染、属性天然等特点,为水产养殖防治病原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虎杖、千里光、黄柏、黄岑、苦参等为原材料,研制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其对12种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 植物源杀菌剂因其成分复杂、无污染、属性天然等特点,为水产养殖防治病原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虎杖、千里光、黄柏、黄岑、苦参等为原材料,研制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其对12种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3μL/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MIC为25μL/L,对肠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IC为50μL/L,对拟态弧菌的MIC为100μL/L,对溶藻弧菌的MIC为250μL/L,对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为500μL/L,对创伤弧菌的MIC为1000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 水产养殖 病原菌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防霉剂杀菌力判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爱元 鲁昊 《福建畜牧兽医》 1999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饲料 防霉利 杀菌 权碟法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1985—2007年收集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测定
14
作者 郭燕 朱德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2-12,共1页
采用标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测定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1985-2007年间美国和欧洲医院收集的479株MRsA的MIC和MBC,并观察受试菌株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水平。479株MRSA均分离自血液和脓肿标本... 采用标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测定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1985-2007年间美国和欧洲医院收集的479株MRsA的MIC和MBC,并观察受试菌株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水平。479株MRSA均分离自血液和脓肿标本,曾用MIC方法测定证实对苯唑西林耐药,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最低抑菌浓度 达托霉素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测定 杀菌活性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协同增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文轩 郑琦 +5 位作者 岳玲 颜伟强 田文慧 陈志军 倪迪安 孔秋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SI),选取一种复配精油对冷鲜鸡胸肉进行保鲜,研究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计数和风味变化。结果表明:12种植物精油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3~7.3 cm,MIC为0.98~125 g/L,MBC为3.91~500 g/L。筛选出4种精油两两复配,得到4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的协同增效组合,SI最低值分别为0.750、0.375和0.375,其中牛至-松针精油组合明显抑制了鸡胸肉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上升幅度,货架期延长了5 d。该研究筛选的植物精油对食品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复配增效可有效降低MIC,牛至-松针精油组合对冷鲜鸡胸肉保鲜效果良好,可用于天然食品保鲜剂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协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0
16
作者 冯黎莎 陈放 白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管碟法分别研究了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根状茎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13种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荞麦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管碟法分别研究了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根状茎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13种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荞麦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是对5406放线菌只有根乙醇提取物和茎叶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鞭毛菌、白色念珠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绿色木霉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抑菌活性 管碟法 试管稀释法 最低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17
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5 位作者 周乐 吴培澄 胡付品 吴卫红 吴湜 汪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包括对其中的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亦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较高抗菌活性。利奈唑胺对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相仿或略强。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及杀菌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大部分葡萄球菌属具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仅具抑菌作用。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的改变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有一定影响,人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利奈唑胺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且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提示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总皂苷体外抗肺炎支原体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俊威 姚琳 +3 位作者 蒙艳丽 许庆瑞 高菲 王伟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通过桔梗总皂苷对肺炎支原体(MP)的MIC、MBC及TIME-KILL曲线测定,观察其在体外对MP生长抑制及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和MBC,利用定量PCR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浓度药物对MP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桔梗总皂苷体外... 目的:通过桔梗总皂苷对肺炎支原体(MP)的MIC、MBC及TIME-KILL曲线测定,观察其在体外对MP生长抑制及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和MBC,利用定量PCR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浓度药物对MP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桔梗总皂苷体外抗MP的MIC为16~64μg.mL-1;MBC为64~128μg.mL-1;桔梗总皂苷浓度为32到64μg.mL-1时,可以降低MP生长速度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达到128μg.mL-1时可完全抑制MP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结果:桔梗总皂苷在体外具抑制MP生长繁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总皂苷 肺炎支原体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时-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菌株的药敏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学章 贾芳 宋振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以琼脂稀释培养法、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苦豆子总碱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40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有16株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苦豆子总碱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株、产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 药敏分析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效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廖芳 杨振德 +2 位作者 黄庆华 许汉林 徐可树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证实此两种物质为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方法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4菌株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71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证实此两种物质为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方法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4菌株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71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麝香草酚对痢疾杆菌的MIC为0.125~0.250 mg·mL-1,MBC为0.250~0.500 mg·mL-1;对71株肠炎常见菌的MIC为0.031~0.500 mg·mL-1,MBC为0.062~1.000mg·mL-1.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的MIC为0.125~0.500 mg·mL-1,MBC为0.250~1.000 mg·mL-1;对71株肠炎常见菌的MIC为0.062~0.500 mg·mL-1,MBC为0.125~1.000 mg·mL-1.结论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是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体外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香荆芥酚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