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消毒剂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卢玉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20-21,共2页
现在市场上消毒剂种类繁多,消毒范围各有所长。广大养殖户在选择使用消毒剂时存在选择不当、使用不利、消毒效果不明、疫病控制不利、消毒费用日增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场户,充分发挥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诊断职能,本实验室... 现在市场上消毒剂种类繁多,消毒范围各有所长。广大养殖户在选择使用消毒剂时存在选择不当、使用不利、消毒效果不明、疫病控制不利、消毒费用日增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场户,充分发挥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诊断职能,本实验室从消毒剂现场消毒效果、消毒剂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实验工作,以确切掌握消毒剂的最佳使用浓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杀菌浓度 消毒剂 测定方法 消毒效果 疫病控制 养殖场户 检测诊断 浓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管铭 王锦文 边才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161-8164,共4页
[目的]探讨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70%乙醇、浓度60%丙酮及沸水提取乌药的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氏菌为供试菌,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 [目的]探讨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70%乙醇、浓度60%丙酮及沸水提取乌药的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氏菌为供试菌,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平板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试管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乌药的3种溶剂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60%丙酮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沸水提取物。浓度60%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大小为(12.08±1.01)mm,MIC和MBC分别为50和125 mg/ml;而浓度70%乙醇提取物对肺炎克氏菌的抑杀效果最好,抑菌圈大小为(11.41±0.65)mm,MIC和MBC分别为200和250 mg/ml。[结论]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尤其是浓度60%丙酮提取物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RADIX LINDERAE) 提取液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琳 赵辉 秦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和氟硅唑等5种农药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恶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0分别为1.570 0g/mL和3.520 2g/mL;防治茄子黄... 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和氟硅唑等5种农药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恶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0分别为1.570 0g/mL和3.520 2g/mL;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43mg/mL。建议,生产上使用浓度为1.43g/L(700倍液)的恶霉灵防治茄子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EC50 EC90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维菌毒洁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试验
4
作者 邓云波 吕发林 +2 位作者 陈小军 刘亚跃 孙志良 《湖南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试验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研究了丹维菌毒洁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该注射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 39mg/mL MBC均为1 56mg/mL本药物在1∶400浓度... 试验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研究了丹维菌毒洁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该注射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 39mg/mL MBC均为1 56mg/mL本药物在1∶400浓度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时杀菌率均为100%,在1∶800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时杀菌率分别为99 96%、99 97%,说明该消毒剂以1∶400~1∶800的稀释倍数进行消毒可达良好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维菌毒洁 消毒剂 杀菌效果 最低杀菌浓度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飞 孙玉寒 +1 位作者 王钦钦 张建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季铵盐 绝迹稀释法 最低杀菌质量浓度 硫酸盐还原菌 铁细菌 腐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协同增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文轩 郑琦 +5 位作者 岳玲 颜伟强 田文慧 陈志军 倪迪安 孔秋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SI),选取一种复配精油对冷鲜鸡胸肉进行保鲜,研究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计数和风味变化。结果表明:12种植物精油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3~7.3 cm,MIC为0.98~125 g/L,MBC为3.91~500 g/L。筛选出4种精油两两复配,得到4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的协同增效组合,SI最低值分别为0.750、0.375和0.375,其中牛至-松针精油组合明显抑制了鸡胸肉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上升幅度,货架期延长了5 d。该研究筛选的植物精油对食品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复配增效可有效降低MIC,牛至-松针精油组合对冷鲜鸡胸肉保鲜效果良好,可用于天然食品保鲜剂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协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5 位作者 周乐 吴培澄 胡付品 吴卫红 吴湜 汪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包括对其中的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亦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较高抗菌活性。利奈唑胺对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相仿或略强。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及杀菌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大部分葡萄球菌属具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仅具抑菌作用。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的改变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有一定影响,人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利奈唑胺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且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提示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冯黎莎 陈放 白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管碟法分别研究了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根状茎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13种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荞麦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管碟法分别研究了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根状茎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13种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荞麦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是对5406放线菌只有根乙醇提取物和茎叶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鞭毛菌、白色念珠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绿色木霉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抑菌活性 管碟法 试管稀释法 最低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总皂苷体外抗肺炎支原体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俊威 姚琳 +3 位作者 蒙艳丽 许庆瑞 高菲 王伟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通过桔梗总皂苷对肺炎支原体(MP)的MIC、MBC及TIME-KILL曲线测定,观察其在体外对MP生长抑制及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和MBC,利用定量PCR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浓度药物对MP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桔梗总皂苷体外... 目的:通过桔梗总皂苷对肺炎支原体(MP)的MIC、MBC及TIME-KILL曲线测定,观察其在体外对MP生长抑制及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和MBC,利用定量PCR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浓度药物对MP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桔梗总皂苷体外抗MP的MIC为16~64μg.mL-1;MBC为64~128μg.mL-1;桔梗总皂苷浓度为32到64μg.mL-1时,可以降低MP生长速度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达到128μg.mL-1时可完全抑制MP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结果:桔梗总皂苷在体外具抑制MP生长繁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总皂苷 肺炎支原体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时-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挥发油对猪鸡四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桂林 徐淑芳 +4 位作者 刘凤华 郭玮 王伟 王安如 许剑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4-56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蒜挥发油(GO)能否作为安全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本实验室开发的2种精制大蒜挥发油制剂(GO-Ⅰ和GO-Ⅱ),以及市售天然大蒜油、合成大蒜油对养殖生产中常见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蒜挥发油(GO)能否作为安全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本实验室开发的2种精制大蒜挥发油制剂(GO-Ⅰ和GO-Ⅱ),以及市售天然大蒜油、合成大蒜油对养殖生产中常见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发现:2种制剂对供试菌都有较好抑菌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天然大蒜油和合成大蒜油;精制大蒜挥发油GO-Ⅱ(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比例高)对猪大肠杆菌和鸡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 μg/mL,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31.3μg/mL;GO-Ⅰ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与GO-Ⅱ相同。本研究提示GO制剂中有效成分DADS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比例不同抗菌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挥发油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效应 被引量:24
11
作者 廖芳 杨振德 +2 位作者 黄庆华 许汉林 徐可树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证实此两种物质为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方法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4菌株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71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证实此两种物质为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方法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4菌株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71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麝香草酚对痢疾杆菌的MIC为0.125~0.250 mg·mL-1,MBC为0.250~0.500 mg·mL-1;对71株肠炎常见菌的MIC为0.031~0.500 mg·mL-1,MBC为0.062~1.000mg·mL-1.香荆芥酚对痢疾杆菌的MIC为0.125~0.500 mg·mL-1,MBC为0.250~1.000 mg·mL-1;对71株肠炎常见菌的MIC为0.062~0.500 mg·mL-1,MBC为0.125~1.000 mg·mL-1.结论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是牛至的主要有效抗菌成分,体外对痢疾杆菌和肠炎常见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香荆芥酚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O_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昌灵 郑樊龙 +3 位作者 田波 胡兴 刘胜贵 吴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利用二倍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确定提取物对两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 研究不同浓度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利用二倍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确定提取物对两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结果为: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25g/mL,8、4、2、1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分别在第6、14、18h能完全杀灭细菌该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5g/mL,4、2、1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更佳,分别能在第6、10、14h完全杀灭该菌。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明显的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提取物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抗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秦晓蓉 张铭金 +3 位作者 高绪娜 林义 马利 何思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55-57,78,共4页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实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考察槲皮素的抗菌活性。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好,最低杀菌浓度小于0.0061μmol.mL-1;对胶质芽孢杆菌抗菌效果次之,最低抑菌浓度小于0.0061μmol.mL-1;对大肠杆菌...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实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考察槲皮素的抗菌活性。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好,最低杀菌浓度小于0.0061μmol.mL-1;对胶质芽孢杆菌抗菌效果次之,最低抑菌浓度小于0.0061μmol.mL-1;对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较为明显的抗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242μmol.mL-1、0.0061μmol.mL-1、0.0485μmol.mL-1、0.0121μmol.mL-1,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522μmol.mL-1、6.2086μmol.mL-1、3.1043μmol.mL-1、1.5522μmol.mL-1;对人仓白杆菌无抗菌效果。槲皮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并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雄 乔昕 +1 位作者 林向东 董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5,19,共3页
就大蒜油对一些常见的污染食品的微生物进行了抑制与杀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大蒜油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污染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液对食品污染菌的抗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常雅宁 俞建瑛 +1 位作者 倪炜 沃袅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3-85,共3页
首先确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07、105和105倍。探讨了在最佳稀释度下,竹醋液的抑制与杀灭菌类的作用。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和抑菌圈的研究发现,竹醋液对黄曲霉菌作用最强,大肠杆菌次之,... 首先确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07、105和105倍。探讨了在最佳稀释度下,竹醋液的抑制与杀灭菌类的作用。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和抑菌圈的研究发现,竹醋液对黄曲霉菌作用最强,大肠杆菌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最差。最低抑菌浓度3者依次为7.5、25和30μL/mL。最低杀菌浓度3者依次为10、30和35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食品污染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云建 陈东科 +3 位作者 陶凤蓉 许宏涛 艾效曼 厉保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 mg/L,对MSSA的MIC50为0.06 mg/L,对MSCNS的MIC50为0.03 mg/L,对MRSA的MIC50为1 mg/L,对MRCNS的MIC50为0.06 mg/L。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 mg/L,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1 mg/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2 mg/L;对易产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黏质沙雷菌的MIC50为≤0.03~0.125 mg/L,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为0.25 mg/L,对铜绿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0.5 mg/L,对鲍曼不动杆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1 mg/L。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西他沙星具有良好广谱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的体外抗肺炎链球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由凤鸣 胡荣 +2 位作者 肖冲 侯天将 杨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91-894,899,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抗生素的增效作用,为研究中药对抗生素增效的作用机制和筛选活性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中药复方加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同时制作未加药物的空白培养...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抗生素的增效作用,为研究中药对抗生素增效的作用机制和筛选活性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中药复方加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同时制作未加药物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组和阴性组,以及单纯加入替加环素的培养基作为阳性组,分别接种肺炎链球菌后37℃培养过夜,空白组不接种细菌,每12 h取出计数,计算活菌数;同时使用连续稀释法检测其各自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且用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结果:1)中药复方组12 h时发现细菌逐渐生长,直至培养120 h后细菌浓度才逐渐下降,直至培养180 h时细菌浓度保持不变,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到60 h时细菌减少的趋势停止,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并在培养144 h时各组细菌均无生长迹象,替加环素药物干预后细菌数急剧下降,但是直到观察结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阴性组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逐渐延长呈现缓慢生长趋势,空白组无细菌生长。2)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肺炎链球菌(MIC=1.25 mg/m L,MBC=2.5 mg/m L);头孢唑林对肺炎链球菌(MIC=0.625 mg/m L,MBC=1.25 mg/m L);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对肺炎链球菌(MIC=0.312 mg/m L,MBC=1.25 mg/m,);替加环素对肺炎链球菌(MIC=0.156 mg/m L,MBC=1.25 mg/m L)。3)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抑菌环直径和阳性对照组相近,其次是头孢唑林组,中药单独使用的抑菌环直径小于头孢唑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效应均增强,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的抗茵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FIC=0.59)。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具有更明显的抗菌效应,可能与它激活耐药细菌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抗生素 最小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细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瓣石斛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琳 王涛 +1 位作者 杨敏 张平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338-9339,共2页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的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齿瓣石斛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对11种临床常见的病原菌的MIC及MBC,初步判定其抑菌效果。[结果]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在体外对7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的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齿瓣石斛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对11种临床常见的病原菌的MIC及MBC,初步判定其抑菌效果。[结果]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在体外对7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无明显作用;无水甲醇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强于水提取物。[结论]齿瓣石斛无水甲醇和水提取物对所测试菌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凝胶剂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欢胜 徐馨 高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2-276,共5页
苦参碱类生物碱(SFAA)传递体凝胶剂是以逆相蒸发法将SFAA按比例混合制成传递体,并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制备成SFAA传递体凝胶剂。为评价SFAA传递体凝胶剂的药效,本研究通过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累积透过量、皮肤内残留量以及稳态渗透速率... 苦参碱类生物碱(SFAA)传递体凝胶剂是以逆相蒸发法将SFAA按比例混合制成传递体,并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制备成SFAA传递体凝胶剂。为评价SFAA传递体凝胶剂的药效,本研究通过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累积透过量、皮肤内残留量以及稳态渗透速率检测,评价其释放性质和透皮吸收效果;通过最低抑菌/杀菌浓度试验,评价其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抑杀效果。结果显示,传递体凝胶剂组在24 h累积透过量是普通凝胶剂组的2.22倍(p<0.05),传递体凝胶剂组在皮肤层中的滞留量是普通凝胶剂组的5.27倍(p<0.05),而传递体凝胶剂组稳态渗透速率也明显高于普通凝胶剂组(p<0.05)。该制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剂量(MIC)分别为3.13 mg/mL、6.25 mg/mL、0.78 mg/mL和0.78 mg/mL,其最低杀菌剂量(MBC)分别为6.25 mg/mL、6.25 mg/mL、1.56 mg/mL和0.78 mg/mL。上述结果表明,SFAA传递体凝胶剂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效果,对上述4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新药研制提供了借鉴,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体凝胶剂 经皮累积透过量 皮肤滞留量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不同提取物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璇 王凯 +4 位作者 于福来 王丹 谢小丽 庞玉新 陈鸿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138,共8页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3种提取物对4株常见口腔厌氧菌株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的敏感度、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从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中分别鉴别出56、19和8种化合物,艾纳香油中化学组分相对艾粉和艾片更为复杂。3种提取物仅含有左旋龙脑1个共有成分,左旋龙脑相对含量分别为13.36%、81.40%和76.07%。体外抑菌试验中艾纳香油、艾粉、艾片对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均有一定的药敏活性,表现出了中度敏感,3种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无明显的药敏作用。3种提取物对4种口腔厌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为8.34-100 mg·mL^(-1),其中艾纳香油的抑菌效果最强(MIC、MBC分别为8.34-16.68、33.35-133.4 mg·mL^(-1)),艾粉和艾片的抑菌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艾粉和艾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艾粉对变形链球菌、艾片对中间普氏菌的MBC值均>200 mg·mL^(-1),杀菌效果均不理想。【结论】艾纳香中不同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对多种口腔厌氧菌均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具核梭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中艾纳香油对口腔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提取物 GC-MS 体外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