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CST体系的PVDF/SMA共混膜制备及含油乳液分离研究
1
作者 司新宇 程泽寰 +1 位作者 陈宇超 肖通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9,共7页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现象的铸膜液体系,研究了体系LCST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相分离法(NTIPS)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探究了SMA含量、凝胶浴温度等因素对膜结构、机械性能和含油乳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CST铸膜液体系,可以通过调节凝胶浴温度,实现膜的结构从指状孔向双连续网络孔结构的转变。应用于含油乳液分离,PVDF/SMA共混膜S-1.2对含油乳液的截留率可达到99.7%,与不含SMA的纯PVDF膜S-0相比,PVDF/SMA共混膜S-1.2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从82.5%升高到88.3%,不可逆污染阻力与膜本征阻力的比值由21.1%降至13.2%,表现出更优的耐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SMA共混膜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结构调控 含油乳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性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帅 宋雨方 +4 位作者 钟炜锋 龚立昊 张学君 王梁彬 张洪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缩短丙烯酸氨基体系高温固化时成膜时间,采用溶液聚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引入到聚合物链段中,制备具有温度响应性的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二级分散体,并采用氨基树脂作为固化剂对分散体进行高温交联固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 为缩短丙烯酸氨基体系高温固化时成膜时间,采用溶液聚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引入到聚合物链段中,制备具有温度响应性的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二级分散体,并采用氨基树脂作为固化剂对分散体进行高温交联固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降低,疏水基团占主导地位,胶束结构坍塌,使聚合物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快速失水的效果。固化剂氨基树脂的加入并不影响其LCST,且当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与氨基树脂MR-4608的质量比为8∶1,并在140℃下固化40 min时,涂层的凝胶率达到85.90%,铅笔硬度为3H,附着力为0级,耐水性达到48 h不起泡不脱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丙烯酸酯 温度响应性 临界溶解温度(lcst) 氨基树脂 分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温敏性固定化酶的相对活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仲慧 王锦堂 +3 位作者 朱红军 张维光 周建峰 稽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以N 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均聚凝胶和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 [P(NIPAM -AM) ]共聚凝胶为载体制备了四种温敏性固定化酶。其相对活力 (f)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凝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32 0℃ )附近骤降 (均聚枯草杆菌蛋白酶的... 以N 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均聚凝胶和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 [P(NIPAM -AM) ]共聚凝胶为载体制备了四种温敏性固定化酶。其相对活力 (f)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凝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32 0℃ )附近骤降 (均聚枯草杆菌蛋白酶的f在 32 0℃前后由 86 2 %降至 18 8% ) ,即高温下 (LCST以上 )酶从凝胶中释放出来 ,说明温敏性凝胶可用作生物固定化催化剂的功能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凝胶 固定化酶 临界溶解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pH敏感的磷酸腺苷荧光共聚物传感器
4
作者 刘云海 王彩霞 +2 位作者 曹小红 彭道锋 孟令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疏水单体N-丙烯基-N′-α-喹啉硫脲(AQT)及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酰胺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 合成了一种新的疏水单体N-丙烯基-N′-α-喹啉硫脲(AQT)及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酰胺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聚合物水溶液表现出显著的温度敏感特性,且通过控制聚合单体的比例,可以在32.5~37.5℃范围内调节聚合物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聚合物溶液中,ATP、ADP和AMP的滴定实验表明,聚合物对ATP表现出良好的响应特性,而对ADP和AMP则几乎没有响应,可望应用于生理环境中ATP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丙烯基-N′-α-喹啉硫脲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 PH敏感 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3-烯丙氧基丙基羟乙基纤维素的制备及温度敏感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代明允 田野 +1 位作者 刘鹰 具本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5-601,608,共8页
利用醚化反应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接枝到羟乙基纤维素骨架上,制备出系列具有温度敏感性的2-羟基-3-烯丙氧基丙基羟乙基纤维素(HAPEC)。HAPEC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通过改变疏水基团的取代度进行调节。当HAPEC的取代度从1.30增... 利用醚化反应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接枝到羟乙基纤维素骨架上,制备出系列具有温度敏感性的2-羟基-3-烯丙氧基丙基羟乙基纤维素(HAPEC)。HAPEC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通过改变疏水基团的取代度进行调节。当HAPEC的取代度从1.30增加到2.71时,LCST从64.3℃降低到28.5℃。通过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法(DLS)考察了HAPEC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并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HAPEC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并且CMC随着HAPEC取代度的增大而减小。当HAPEC的取代度从1.11增加到2.71时,CMC从0.145 g/L下降至0.021 g/L。参照ASTMD 5988—03标准并利用SEM测试了HAPEC的生物降解度及降解前、后HAPEC样品形貌的变化。HAPEC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降解90 d后,其形貌变化明显,生物降解程度可高达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温度敏感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生物降解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共聚物P(MEO_2MA-co-OEGMA)的合成及其在水溶液中温度诱导相转变行为
6
作者 郭奕 刘恒江 +2 位作者 陈洁琼 尚亚卓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4-1923,共10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由单体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MEO2MA)和寡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Mn=500 g mol–1)合成了无规共聚物P(MEO2MA-co-OEGMA).并采用动态光散射(DLS)、紫外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由单体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MEO2MA)和寡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Mn=500 g mol–1)合成了无规共聚物P(MEO2MA-co-OEGMA).并采用动态光散射(DLS)、紫外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考察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温度响应性聚集行为,获得其在水溶液中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及其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且可逆的温度响应行为,这主要归因于聚合物与水分子之间氢键作用,及其分子本身疏水作用之间为了保持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而自发对聚集形态进行的"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新的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结果.该聚合物的LCST与聚合物中单体OEGMA所占的摩尔比例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改变单体的摩尔配比实现对聚合物LCST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聚合物 温度响应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双敏感性接枝共聚物P(MAA-g-NIPAM)相行为研究
7
作者 李芳 刘守信 +3 位作者 刘侠 张朝阳 余娟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的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g-N-异丙基丙烯酰胺)(P(MAA-g-NIPAM)),通过UV透光率的测定和荧光探针技术对接枝共聚物在稀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P(MAA-g-NIP...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的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g-N-异丙基丙烯酰胺)(P(MAA-g-NIPAM)),通过UV透光率的测定和荧光探针技术对接枝共聚物在稀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P(MAA-g-NIPAM)具有温度和pH值的双重敏感性,不同组成的P(MAA-g-NIPAM)具有基本相同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当溶液的pH<6时,随着pH值的降低P(MAA-g-NIPAM)的主链从较为松散的线团构象变为较为压缩的线团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和pH敏感性 接枝共聚物 构象行为 临界相变pH 临界溶解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乙基纤维素的制备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代明允 田野 刘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49,共6页
为制备出具有良好温度响应性能的多糖基温度响应材料,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亲水性高分子骨架,利用醚化反应将疏水化试剂丁基缩水甘油醚(BGE)接枝到其骨架上,调节疏水基团丁基基团的取代度,使其具有合适的亲水亲油平衡,制备出具有温度... 为制备出具有良好温度响应性能的多糖基温度响应材料,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亲水性高分子骨架,利用醚化反应将疏水化试剂丁基缩水甘油醚(BGE)接枝到其骨架上,调节疏水基团丁基基团的取代度,使其具有合适的亲水亲油平衡,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性的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乙基纤维素(HBPEC);运用核磁共振(~1HNMR)对HBPEC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溶剂用量、碱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BPEC合成的摩尔取代度(M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结果表明:HBPE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m(H_2O)∶m(AGU)=6,n(NaOH)∶n(AGU)=1.8,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 h;不同取代度的HBPEC有不同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且最低临界溶解温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下降,当HBPEC取代度从0.98增加到2.32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从44.6℃降低到24.1℃。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纤维素基功能材料,为功能材料在药物缓释、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温度响应 摩尔取代度 反应效率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微凝胶对蛋白质和酶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仲慧 张维光 +4 位作者 赵宜江 李康 徐继明 张莉莉 赵剑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5-1210,共6页
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合成了温敏性微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研究了其对两种蛋白质和两种酶的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附近吸附蛋白质和... 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合成了温敏性微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研究了其对两种蛋白质和两种酶的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附近吸附蛋白质和酶的量有一突跃,例如在LCST前后,1 g纳米颗粒吸附的酪蛋白的质量分别为225 mg和415 mg;吸附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的质量分别为12 000U/mg和27 500 U/mg。蛋白质和酶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结合到PNIPAM微凝胶上,可以用调节温度的方法,来控制温敏微凝胶对蛋白质和酶的吸附与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微凝胶 吸附 临界溶解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PAAM类材料接枝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芳 刘今强 范钦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是现今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热敏性聚合物,但其较差的机械强度限制了它的应用效果。为克服这一不足,将PNIPAAM接枝于其它力学性能较好的高分子基材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高...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是现今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热敏性聚合物,但其较差的机械强度限制了它的应用效果。为克服这一不足,将PNIPAAM接枝于其它力学性能较好的高分子基材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高分子基材某些特殊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主要接枝聚合方法,如射线辐射接枝、溶液自由基接枝、光引发接枝、低温等离子体接枝等以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热敏性能 接枝聚合 临界溶解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糖基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温敏性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正国 崔媛 +2 位作者 陶祥东 韩双丽 段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制备了两种糖基引发剂(AcCDBr和AcG-lABr),以CuBr/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60℃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脱去乙酰基保护后得到末端分别带有β-环糊精和2-氨基葡萄糖基团的线形... 制备了两种糖基引发剂(AcCDBr和AcG-lABr),以CuBr/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60℃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脱去乙酰基保护后得到末端分别带有β-环糊精和2-氨基葡萄糖基团的线形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D-PAM和GlA-PAM)。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12~1.20)。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聚合物水溶液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末端引入糖类结构使得PNIPAM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升高,并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而且相同聚合度的GlA-PAM的LCST比CD-PAM的高3.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Β-环糊精 氨基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VP组分调控亲水增强型温敏性PNIPAAm共聚物
12
作者 范晓光 雷景胜 +3 位作者 顾诗雅 冷旭 刘畅 杨磊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0-236,共7页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是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温敏性聚合物。但PNIPAAm均聚物的温敏性能相对单一,且由其构建的终产物难以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通过改变温度发生整体体积或表面润湿性能转变,因此限制了其应用...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是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温敏性聚合物。但PNIPAAm均聚物的温敏性能相对单一,且由其构建的终产物难以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通过改变温度发生整体体积或表面润湿性能转变,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扩展PNIPAAm的应用领域,设计可以调控特别是提升PNIPAAm基材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的温敏性聚合物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将亲水性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引入温敏性聚合物分子骨架,同时利用共聚物的反应基团将P(NIPAAm-co-NVP)共聚物聚合接枝于铂片表面从而形成共聚物膜。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鉴定结果表明各单体间的共聚反应均按预定方案进行,且可显著提升NVP在聚合过程的参与率;动态光散射(DLS)和静态接触角数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均证明可以利用NVP组分提升P(NIPAAm-co-NVP)共聚物的LCST,从而获得亲水增强型的温敏性共聚物膜,该膜可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和非侵害性细胞收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 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 自由基聚合法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偶氮苯端基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响应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芳 薛小强 +2 位作者 黄文艳 杨宏军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9,共5页
分别以3种不同结构的偶氮苯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支化单体,氯化亚铜(CuCl)/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有不同偶氮苯端基的支化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研究了紫外... 分别以3种不同结构的偶氮苯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支化单体,氯化亚铜(CuCl)/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有不同偶氮苯端基的支化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研究了紫外光辐照对聚合物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支化PNIPAM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偶氮苯端基结构不仅影响聚合物的LCST,且在紫外光照射后发生不同的变化,其中AZO-PNIPAM的LCST无变化(27℃)、HOOC-AZO-PNIPAM的LCST升高1℃(30.5℃~31.5℃),而CH3O-AZO-PNIPAM的LCST却降低了1℃(25.5℃~24.5℃),并且3种聚合物表现出不同的自组装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丙烯酰胺 偶氮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境敏感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多重胶束化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治伸 刘世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4-679,共6页
采用三(2-二甲基氨乙基)胺/氯化亚铜作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嵌段聚合物.该聚合物和过量的丁二酸酐反应,得到了同时具有温度和pH敏感的嵌段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 采用三(2-二甲基氨乙基)胺/氯化亚铜作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嵌段聚合物.该聚合物和过量的丁二酸酐反应,得到了同时具有温度和pH敏感的嵌段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2-琥珀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NIPAM-b-PSEMA).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环境敏感多重胶束化行为.在pH9时,当温度高于嵌段聚合物中PNIPAM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自组装形成以PNIPAM为核,PSEMA为壳的胶束;在20℃和pH<7时,PSEMA嵌段的溶解性逐渐下降,逐渐形成以PSEMA为核,PNIPAM为壳的胶束.在pH3,20℃和pH9,40℃时,PNIPAM-b-PSEMA的临界胶束化浓度分别为0.032 g/L和0.02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性 胶束化 嵌段聚合物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临界胶束化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响应全氟聚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载药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德忠 肖旺钏 +3 位作者 林伟杰 王长园 李翱 黄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34-1442,共9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全氟聚醚酰氟(HFPO)反应生成的全氟聚醚酰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FPHM)为疏水内核,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热响应功能段,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_(360))为亲水外壳,通过3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全氟聚醚酰氟(HFPO)反应生成的全氟聚醚酰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FPHM)为疏水内核,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热响应功能段,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_(360))为亲水外壳,通过3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热响应聚合物[P(PFPHM9-b-DMAA-b-PEGMA_(360))],考察了其对盐酸阿霉素(DOX/HCl)的载药性能。通过^(19)FNMR、^(1)HNMR、FTIR、DLS、UV-Vi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化学结构、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生物毒性、胶束稳定性及载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FPHM9-b-DMAA-b-PEGMA_(360))的CMC为1.0μg/m L,LCST为38.7℃,胶束稳定性良好,载药量为20.6%,包封率为86.6%,在42和37℃下,72 h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91.9%和35.4%,表明P(PFPHM9-b-DMAA-b-PEGMA_(360))具有热响应性,作为DOX/HCl物载体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性 全氟聚醚酰氟 两亲性 药物载体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分相与解分相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靖新 贺志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采用相差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环氧乙烷(PBS/PEO)(质量百分比为20∶80)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过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 采用相差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环氧乙烷(PBS/PEO)(质量百分比为20∶80)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过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结果证明:液液相分离过程中,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为:qm∝t-α,且指数α为1/3,符合经典的蒸发-凝结理论与碰撞融合理论对spinodal旋节线分相动力学的预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解分相过程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解分相过程中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qm∝tβ,且指数β为1/2,发现解分相过程中涨落动力学与非线性Langevin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 液液相分离 解分相 小角激光光散射 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P(NIPAM-co-St)温敏纳米粒子的性能与应用
17
作者 屠山山 孟晓芝 +1 位作者 姜彦 张洪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0,共7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NIPAM-co-St)温敏纳米粒子。利用红外光谱对纳米粒子成分进行表征,用动态光散射对纳米粒子粒径和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NIPAM-co-St)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观察。研究反应过程中苯乙...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NIPAM-co-St)温敏纳米粒子。利用红外光谱对纳米粒子成分进行表征,用动态光散射对纳米粒子粒径和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NIPAM-co-St)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观察。研究反应过程中苯乙烯(St)加入量、交联剂和乳化剂加入量对P(NIPAM-co-St)纳米粒子的LCST、粒径大小、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t含量和交联剂用量增加,LCST、粒径呈减小趋势,溶胀性能越来越差;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LCST和溶胀性能几乎不变,粒径在添加0~3%的乳化剂用量情况下急剧减小,在乳化剂用量超过3%后,粒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温敏性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Eu(Ⅲ)相互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殷伟庆 钱琦 +3 位作者 陈明清 陆天虹 Mitsuru Akashi 黄晓华 《稀有金属快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5-20,共6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Eu(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Ⅲ)和PNIPAM有相互作用:①Eu(Ⅲ)可与PNIPAM中酰胺基团配位形成配合物PNIPAM-Eu(Ⅲ);②PNIPAM-Eu(Ⅲ)配合...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Eu(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Ⅲ)和PNIPAM有相互作用:①Eu(Ⅲ)可与PNIPAM中酰胺基团配位形成配合物PNIPAM-Eu(Ⅲ);②PNIPAM-Eu(Ⅲ)配合物兼具热敏性;③Eu(Ⅲ)与PNIPAM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当Eu(Ⅲ)含量为0.8w%时荧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Eu(Ⅲ) 能量传递 临界溶解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