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与门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喻微锋 曾茹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4,共12页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利用我国20042017年31个省区市的省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占比的增加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部...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利用我国20042017年31个省区市的省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占比的增加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中小银行占比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外商投资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市场化水平、自然资源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水平因素的不同门槛值区间内,中小银行占比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程度和方向上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银行信贷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2
作者 张桢 《北方金融》 2019年第10期24-3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快速增增长,其进出口盈余构成了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盈余的来源,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成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某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该地区金融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快速增增长,其进出口盈余构成了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盈余的来源,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成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某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该地区金融结构,而我国工业制成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的传统产业为主,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体系更能促进产业发展。根据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建立工业制成品出口、银行信贷和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实证计量模型,收集1995年至201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金融结构与人民币汇率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稳定性检验后进行实证计量模型估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分别与银行信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一步从产业发展周期、产业价值链和银行“搭便车”行为三方面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行业影响我国间接金融结构的机制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制成品出口 银行信贷 人民币实际汇率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