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的麦弗逊悬架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军超 袁杰 +1 位作者 廖映华 汤爱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7,452,共6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与汽车悬架性能密不可分.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结合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模型仿真,对悬...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与汽车悬架性能密不可分.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结合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模型仿真,对悬架各个结构参数进行最优实验分析,得到麦弗逊式悬架优化性能参数.经过优化分析与优化前悬架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最优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麦弗逊式悬架综合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弗逊式悬架 D-最优试验设计 仿真分析 ADAM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试验设计辨识捷联惯性系统的静态误差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西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捷联惯性系统在三轴综合测试转台上提出了最优试验设计辨识其静态误差模型,一次试验完成六个惯性元件的54项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辨识 捷联惯性系统 静态误差模型 最优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最优试验设计
3
作者 刘憨聪 朱伟勇 段晓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58-663,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最优设计准则─联合最优设计准则,满足这种准则的设计能同时较好地满足多种线性最优准则及D-最优准则,给出了这种最优设计的等价条件,构造它的数值算法及其收敛性证明.
关键词 最优试验设计 线性最优准则 最优准则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宝库 李丹东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4,共5页
针对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加速度计在精密离心机测试时的实际量测噪声特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即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存在工程适用性问题。然后为了改善饱和D最优试验... 针对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加速度计在精密离心机测试时的实际量测噪声特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即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存在工程适用性问题。然后为了改善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的适用性,并且考虑到试验代价和精度的折中关系,提出了D最优改进试验设计方案。该方案将饱和D最优试验谱点作为基本谱点,在基本谱点之间均匀插入其他谱点来降低输入加速度偏差的影响,并通过加权的方法来分配基本谱点和新增谱点的测度,权值的选取依据实际的噪声特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包含了饱和D最优设计和均匀设计的优点,能够给出更为合理的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精密离心机测试 D最优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竞争风险的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最优设计和Bayes估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韦程东 何国源 陈少凡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讨论了渐进II型截尾数据中具有竞争风险的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最优试验设计和参数估计.通过假定产品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尺度参数对数是应力水平的线性函数基础上,利用KH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方法和Bayes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点估计和... 讨论了渐进II型截尾数据中具有竞争风险的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最优试验设计和参数估计.通过假定产品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尺度参数对数是应力水平的线性函数基础上,利用KH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方法和Bayes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而最优试验设计是使尺度参数对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渐进方差达到最小.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提出的估计量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寿命试验 竞争风险 渐进II型截尾 最优试验设计 K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整车轻量化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勇 李光耀 王建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3,共4页
采用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对汽车前部关键吸能部件的材料和板料厚度进行多参数空间的样本数据设计;为提高计算效率,将能够代表整车正面碰撞过程的高精度多参数近似模型引入到整车轻量化优化设计中,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 采用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对汽车前部关键吸能部件的材料和板料厚度进行多参数空间的样本数据设计;为提高计算效率,将能够代表整车正面碰撞过程的高精度多参数近似模型引入到整车轻量化优化设计中,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使得车身前部吸能部件的板料厚度和材料得到合理配置,同时也使得整车质量和B柱加速度尽可能最小。在车辆安全性满足CMVDR294安全法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整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D-最优试验设计 响应面近似模型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优化及体外释放透皮研究
7
作者 章烨雯 周育毅 臧青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9-1273,1280,共6页
目的:优化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与透皮特性。方法:以黏接力、初黏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确定凝胶贴膏的最优基质配方。建立有效成分栀子苷(GP)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以GP为指标,采用Fr... 目的:优化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与透皮特性。方法:以黏接力、初黏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确定凝胶贴膏的最优基质配方。建立有效成分栀子苷(GP)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以GP为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性能,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祛胎毒中药复方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700,甘羟铝,酒石酸,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K90,蒸馏水(6∶0.4∶0.4∶30∶4∶49.2)。凝胶贴膏中GP 24 h平均累积释放率为(81.15±3.93)%,24 h累积透过率为(15.30±4.87)%。GP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释放机制为溶蚀和扩散双重作用。体外透皮接近零级方程,渗透机制为溶蚀作用。结论:最优基质处方下制备的凝胶贴膏具有良好的黏弹性,GP的累积释药率高于累积透过率,皮肤屏障起到一定的限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胎毒 凝胶贴膏 基质配方 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 体外释放 透皮评价 经皮给药 栀子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Excel建立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回归模型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洪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20-21,共2页
总结了运用Excel建立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回归模型的过程,包括结构矩阵、转置矩阵、系数矩阵、逆矩阵、回归系数等参数的测算,指出该方法具有设计度高、计算简便等优点,可在农业生产的试验设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 回归模型 EXC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冲击动力学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成 陈国平 +1 位作者 何欢 姜金辉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文章以数值仿真为手段,研究了气囊缓冲登陆系统的冲击动力学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以类似于"猎兔犬"着陆缓冲系统为对象,确立了以囊内初始气压与收缩绳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缓冲系统的首次冲击最大过载和囊体织物最大应力为目标... 文章以数值仿真为手段,研究了气囊缓冲登陆系统的冲击动力学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以类似于"猎兔犬"着陆缓冲系统为对象,确立了以囊内初始气压与收缩绳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缓冲系统的首次冲击最大过载和囊体织物最大应力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随后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采用移动最小二乘(Moving Least Square,MLS)构建了各个目标函数的代理模型,并对目标函数随设计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缓冲系统的冲击性能优化,并给出设计空间中关于最大过载与织物最大应力的Pareto前沿。研究结果表明,MLS模型优化算法十分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程度较高的冲击动力学优化问题,并且在替代真实模型仿真计算时不仅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而且具有高速的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缓冲 多目标 冲击 移动最小二乘 D最优试验设计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集装箱载货车侧风下气动阻力的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旭 谷正气 +2 位作者 李振磊 贾新建 宋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降低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燃油消耗量,对其导流罩进行优化。以最小化气动阻力为目标,导流罩的4个尺寸参数宽W、长L、高H和角度α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30个样本点,基于Kriging模型建立了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同... 为降低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燃油消耗量,对其导流罩进行优化。以最小化气动阻力为目标,导流罩的4个尺寸参数宽W、长L、高H和角度α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30个样本点,基于Kriging模型建立了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同时根据优化结果加工试验模型,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表明代理模型可很好地取代实际的仿真过程以进行优化,与初始导流罩相比,安装优化导流罩的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阻力系数最大可降低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载货车 气动阻力 导流罩 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 KRIG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算法的双色灯罩注塑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帮禹 黄瑶 唐兆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2年第3期41-44,共4页
以双色汽车尾灯灯罩为研究对象,选取第一射熔体温度、第二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第一射保压压力、第二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作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取了60组试验方案,并使用Moldflow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因... 以双色汽车尾灯灯罩为研究对象,选取第一射熔体温度、第二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第一射保压压力、第二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作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取了60组试验方案,并使用Moldflow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第一射体积收缩率、第二射体积收缩率、总翘曲变形量的影响。多目标优化后,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第一射熔体温度240.03℃、第二射熔体温度245.65℃、模具温度73.41℃、第一射保压压力78.42%(占最高注射压力的百分比)、第二射保压压力80.00%、保压时间10.36s。使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生产,可以生产出低收缩率、低翘曲变形量的双色尾灯灯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灯罩 注塑工艺 有限元 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响应面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参数系统参数辨识的最佳测量位置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璇 喻寿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0,共4页
许多有关集中参数系统参数辨识的方法经改造后可推广到分布参数系统中,但其涉及的问题复杂,其中传感器的测量位置则是分布参数系统参数辨识过程的特有问题,它对分布参数系统的参数辨识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受噪声干扰的不同位置传感... 许多有关集中参数系统参数辨识的方法经改造后可推广到分布参数系统中,但其涉及的问题复杂,其中传感器的测量位置则是分布参数系统参数辨识过程的特有问题,它对分布参数系统的参数辨识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受噪声干扰的不同位置传感器检测值出发,构造了分布参数系统的信息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矩阵行列式的优化算法,并采用D 最优试验设计准则优化传感器的位置配置,得到了分布参数系统检测传感器的最佳测量位置,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参数辨识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分布参数系统的输出和状态检测传感器位置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系统 参数辨识 最佳测量位置 信息矩阵 D-最优试验设计准则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智鹏鹏 李永华 陈秉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9,共8页
考虑工程实际中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和可靠性理论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根据UIC 510-3-1994标准对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定受力较大部位的设计参数。运用APDL语言建立构架的参数化模型,并对设计参数进行D... 考虑工程实际中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和可靠性理论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根据UIC 510-3-1994标准对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定受力较大部位的设计参数。运用APDL语言建立构架的参数化模型,并对设计参数进行D-最优试验设计,进而计算构架的结构强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多项式响应面函数,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响应面的精度。基于高精度响应面函数,采用Monte-Carlo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构架进行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强度的影响较大,且各设计参数的交互作用较小。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可靠度为0.984 3,表明了不确定参数对构架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的响应面法工作效率高,可为其他复杂结构的不确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试验设计 转向架构架 响应面函数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σ的动车组转向架构架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智鹏鹏 陈秉智 +1 位作者 李永华 宋雪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8-486,共9页
针对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实验结果仅对测试件有效,不能准确反映整批构架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6σ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定受力较大部位的区间变量,并基于参数化模型对其... 针对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实验结果仅对测试件有效,不能准确反映整批构架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6σ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定受力较大部位的区间变量,并基于参数化模型对其进行D-最优试验设计,建立表征转向架构架结构特征的多项式响应面函数。其次,结合6σ原则和Chebyshev不等式,建立描述区间变量的分段函数模型,给出新模型中区间变量的生成策略和非概率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动车组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并与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缺乏或小样本的条件下,分段函数模型更好地反映整批构架的结构可靠性,弥补了基于均匀分布假定相对保守的缺陷,同时,解决了由测试次数少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非概率可靠性 D-最优试验设计 6σ原则 CHEBYSHEV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陆小静 许瑞丽 +3 位作者 闫庆祥 李开绵 叶剑秋 黄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31-2335,共5页
以华南8号木薯为研究对象,通过311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试验,探讨N、P、K配施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立地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鲜薯产量为46.62 t/hm2,此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7.13、26.51、179.82 kg/hm2。单因子... 以华南8号木薯为研究对象,通过311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试验,探讨N、P、K配施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立地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鲜薯产量为46.62 t/hm2,此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7.13、26.51、179.82 kg/hm2。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对木薯产量的影响以钾肥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小。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N、K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最大,N、P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明显,P、K与木薯产量的效应小于N、K效应,大于N、P效应;按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氮、磷、钾配施对木薯淀粉含量和干物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磷钾配施 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 产量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多岛遗传算法的注射成型质量控制与预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季宁 张卫星 +2 位作者 于洋洋 贺莹 侯英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8,共7页
针对现有多参数、多目标注塑工艺优化应用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寻优算法存在的实施难度大、求解时间长等缺点,提出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并结合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注射成型质量进行控制与... 针对现有多参数、多目标注塑工艺优化应用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寻优算法存在的实施难度大、求解时间长等缺点,提出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并结合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注射成型质量进行控制与预测。以充电宝下盖塑件的体积收缩率和缩痕指数为优化控制目标,以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冷却时间为试验因素,应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获得试验样本,基于模流分析获得试验结果,构建试验因素与优化控制目标之间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基于MIGA在试验因素给定的水平范围内获得了一组最优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并给出了优化控制目标的预测值。模拟试验结果证明,预测值与模拟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提出的方法能实现注塑成型质量的控制与预测,减少了寻找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时间,提高了塑件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多岛遗传算法 模流分析 质量控制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射击密集度的随机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群 杨国来 葛建立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7,共4页
射击密集度是火炮关键战术技术指标,是弹、炮、药、气象环境等各种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分析弹丸起始扰动、初速、弹丸结构参数、风速等随机因素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采用RBF神经网络拟合射击密集度计算程序非线性,较好地解决了... 射击密集度是火炮关键战术技术指标,是弹、炮、药、气象环境等各种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分析弹丸起始扰动、初速、弹丸结构参数、风速等随机因素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采用RBF神经网络拟合射击密集度计算程序非线性,较好地解决了直接灵敏度分析中回归模型不可靠问题。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进行了射击密集度灵敏度计算,通过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获得影响射击密集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各随机因素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规律。该研究为随机因素优化奠定了基础,可为火炮总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击密集度 随机因素 神经网络 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