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不同类型股东的大小非减持动因探究——基于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国华 杜晶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9,共5页
本文基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理论模型,研究控股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中小股东和散户三类不同股东的大小非减持动因,并通过深圳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业绩、高价位、强风险和降低掏空成本的动机影响控股股东的减持;非... 本文基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理论模型,研究控股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中小股东和散户三类不同股东的大小非减持动因,并通过深圳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业绩、高价位、强风险和降低掏空成本的动机影响控股股东的减持;非控股大股东减持时不会考虑降低掏空成本但会受到弱股权制衡因素的影响;中小股东和散户减持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低业绩和高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公司治理 减持动因 最优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值能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松令 孙大卫 刘亭立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04,共7页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及被投资企业创值能力的考核应在考虑收益耗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重息息相关,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福利属性,才能赢得运营效率的最优化,从而实现自身创值能力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值能力 混合所有制企业 最优股权结构 国有资本投资 产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最优股权结构的动态调整——基于调整成本的创新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建梅 邵林 陈富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0,共10页
利用1999-2017年的35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股权结构的动态调整过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型,基于调整成本的创新视角,证明最优股权结构的存在。实证结果显示,因为调整成本的存在,实际股权结构... 利用1999-2017年的35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股权结构的动态调整过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型,基于调整成本的创新视角,证明最优股权结构的存在。实证结果显示,因为调整成本的存在,实际股权结构并不等于最优股权结构,并且实际股权结构处于一个不断向最优股权结构调整的动态过程。股权结构的调整速度会受到来自公司规模、信息不对称和偏离最优水平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调整速度会因为时间、行业和公司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股权结构 调整成本 调整速度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最优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制衡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效应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奇波 曹洪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比较强,监督成本比较低,则机构投资者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随着法制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最优持股应该增加;股权制衡结构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随着整体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权制衡 公司治理 最优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