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生态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德成 宋品玉 +4 位作者 吴祥云 齐鹏春 孟宪华 李宏伟 王海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6-1080,共5页
以阜新煤矿废弃地为例,采用专家评价系统确定植被生长因子、植被改良土壤因子和植被滞尘能力因子作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对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功能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出矿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模式... 以阜新煤矿废弃地为例,采用专家评价系统确定植被生长因子、植被改良土壤因子和植被滞尘能力因子作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对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功能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出矿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模式.研究表明,生态稳定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植被覆盖度越高,其生态稳定性越好.在矿区生态重建中,人工林地模式和人工覆土改良模式比自然恢复模式生态稳定性要好,多样性混植模式的生态稳定性好于单一模式.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稳定性排序为:刺槐和白榆混交林-草>火炬林-草>刺槐林-草>紫穗槐林-草>白榆林-草>天然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地 生态重建 植被模式 专家评价系统 评价模型 滞尘量 生态稳定性 最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