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椭圆形截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晨波 朱华 孙见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3-959,共7页
为建立流体润滑状态下表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采用求解表面织构润滑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织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织构直径越大,其对应的最优织构深度也越大;深径比参数不能作为织构尺寸参数对摩... 为建立流体润滑状态下表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采用求解表面织构润滑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织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织构直径越大,其对应的最优织构深度也越大;深径比参数不能作为织构尺寸参数对摩擦因数影响的唯一表征,即织构直径和深度2个参数应分别进行研究,但当深径比在0.005~0.01之间时,不论织构直径和深度如何,其对应的摩擦因数均较小;最优织构面积比与织构尺寸参数及工况参数无关;载荷越大,速度越小,对应的最优织构深度越小,而最优织构直径越大。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椭圆形截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和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最优参数设计模型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GD模型的昆明市植被NPP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仲芝 赵俊三 +3 位作者 陈国平 王琳 林伊琳 张丹丹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检测器(OPGD)模型揭示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的影响机制。[结果] 1)昆明市植被NPP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并以7.08 g/(m^(2)·a)(以C计)的速度显著增加。2)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在空间上破碎度与植被NPP错位分布,其对植被NPP时空分布有显著负向作用。3)植被NPP变化是气候、人为活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地表温度、植被景观破碎度解释力强于气温、降水和坡度等因子,因子间交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结论]昆明市2001—2020年植被NPP总体呈增加态势,但主城区少部分地区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综合统筹,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强化学习在AUV多任务快速自适应控制的应用
3
作者 徐春晖 杨士霖 +1 位作者 徐德胜 方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6,共8页
为解决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AUV跟踪控制器在面临新任务时需从零开始训练、训练速度慢、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元强化学习的AUV多任务快速自适应控制算法——R-SAC(Reptile-Soft Actor Critic)算法。R-SAC算法将元学习与强化学习相... 为解决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AUV跟踪控制器在面临新任务时需从零开始训练、训练速度慢、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元强化学习的AUV多任务快速自适应控制算法——R-SAC(Reptile-Soft Actor Critic)算法。R-SAC算法将元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结合水下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对跟踪任务进行建模,利用RSAC算法在训练阶段为AUV跟踪控制器获得一组最优初始值模型参数,使模型在面临不同的任务时,基于该组参数进行训练时能够快速收敛,实现快速自适应不同任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随机初始化强化学习控制器相比,收敛速度最低提高了1.6倍,跟踪误差保持在2.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V 元强化学习 最优初始值模型参数 快速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农家乐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研究
4
作者 苏楠 朱大明 +1 位作者 柯筱纯 李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17-123,共7页
以2023年10月抓取到的昆明市703家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及计量地理学模型,从数量分布情况、空间分布类型、尺度、密度特征等方面对昆明市农家乐空间分异行为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通过自然资源... 以2023年10月抓取到的昆明市703家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及计量地理学模型,从数量分布情况、空间分布类型、尺度、密度特征等方面对昆明市农家乐空间分异行为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通过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客源市场3个类型10个影响因素对昆明市农家乐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农家乐数量分布不平衡,全市视角下表现为聚集分布,主城区视角下表现为聚集-随机分布,且特征空间尺度为3.5 km。昆明市农家乐主城区视角下密度分布中心集中在西山区中北部、盘龙区南部及五华区中部,全市视角下呈现出安宁、西山、官渡为核心“三核多中心”集中连片分布,在分布特征上表现为“沿路、环城、傍水”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分异成因的最佳尺度为2.5 km;夜间灯光(城镇化水平)、环城距离、GDP是导致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路网密度和GDP的交互作用对昆明市农家乐聚集分布的影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算法的区域地下水盐分动态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2 位作者 刘广明 姚荣江 王相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2-150,共9页
为探讨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BP-ANN(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和模糊神经NF(neuro-fuzzy)2种神经网络算法在区域地下水盐分动态预测中的应用过程与效果,首先通过经典统计分析确定区域地下水盐分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以... 为探讨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BP-ANN(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和模糊神经NF(neuro-fuzzy)2种神经网络算法在区域地下水盐分动态预测中的应用过程与效果,首先通过经典统计分析确定区域地下水盐分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以及可用的模型输入因子组合,采用"试错法"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优结构,进而开展地下水盐分中长期动态的有效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长江河口寅阳和大兴地区以降水动态为单输入的NF(5-gbellmf-160)和以降水与内河水盐分动态为双输入的NF(4-gaussmf-100)为最优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对地下水盐分动态的预测精度优于常规线性模型,其中,NF、BP-ANN、线性模型在寅阳测点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565、0.445、0.261,在大兴测点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784、0.543。与BP-ANN、线性模型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算法的NF模型具有更好的误差纠错和仿真能力,在寅阳和大兴测点的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30%以上和50%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在区域水盐动态科学预警研究领域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土壤 地下水盐分动态 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神经算法 最优模型参数 中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