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研究——基于8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君 詹舒琴 +1 位作者 肖明月 蒋墨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基于制度层面分析资本回报率变动的动因有助于探索经济增长新动力。计算82个国家的资本回报率,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对其变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资本回报率增长存在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但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最优强度小... 基于制度层面分析资本回报率变动的动因有助于探索经济增长新动力。计算82个国家的资本回报率,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对其变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资本回报率增长存在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但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最优强度小于发达国家;②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以远离最优强度状态促进资本回报率提升,发达国家则以接近最优强度状态促进资本回报率提升;③金融危机后,知识产权保护的促进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在发达国家有所弱化;④机制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资本回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回报率 知识产权保护 最优强度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随机监督强度研究
2
作者 冉戎 刘星 沈崎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7期1075-1080,1092,共7页
以最优监督框架为基础,引入随机监督机制,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随机监督强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银行方来说,较高强度的监督,看似可以减少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行为,但实际上会影响对企业进行甄别和筛选的有效性;... 以最优监督框架为基础,引入随机监督机制,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随机监督强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银行方来说,较高强度的监督,看似可以减少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行为,但实际上会影响对企业进行甄别和筛选的有效性;引入随机监督机制可使企业显露出其本来类型,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甄别与筛选;引入随机监督机制,并采取最优随机监督策略,有利于银行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最后,对以上结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监督 最优强度 银行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一个分类评价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萍 王军 杨秀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7,共8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7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将我国工业行业按环境污染排放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它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7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将我国工业行业按环境污染排放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它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拐点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我国工业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低;除重度污染行业呈现倒"U"型特征外,工业行业总体、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均呈现"U"型特征;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我国重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合适,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不够。因此,应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借助环境规制来促进工业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环境规制强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行业 分类评价 “U”型拐点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贷泛空间集群模式下最优关系强度演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荣贞 王美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28-133,共6页
网络借贷以泛空间化的成本优势及效率优势为小微企业融资脱媒开拓了新渠道,然而松散无序的丛林法则难以实现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网贷平台问题频发。文章以集群发展理论为依托,将网贷泛空间集群化组织架构与之相契合,通过共享网贷信息... 网络借贷以泛空间化的成本优势及效率优势为小微企业融资脱媒开拓了新渠道,然而松散无序的丛林法则难以实现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网贷平台问题频发。文章以集群发展理论为依托,将网贷泛空间集群化组织架构与之相契合,通过共享网贷信息资源以及优化集群协调机制,在网贷集群各方主体的竞合博弈中寻求集群化网贷服务的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网贷泛空间集群的渐进演化过程中,网贷集群各主体间的关系强度与其集群剩余存在着显著阈值关系,要根据各主体的定位与特征,选择最优的关系强度,不仅限于建立强关系网络,还要建立广泛的弱关系组织,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追求集群剩余最大化,最终实现网贷行业小而不弱,灵活且稳健地契合小微信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贷泛空间集群 最优关系强度 集群剩余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路径依赖与能源强度研究:以物流业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富忠 陈劲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937,共9页
基于物流业的能源强度现状,从数学层面对能源路径依赖做理论分析,提出最优能源强度理论,分析物流业能源强度受影响的因素并据此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和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能源价格能显著起到抑制物流业能源强... 基于物流业的能源强度现状,从数学层面对能源路径依赖做理论分析,提出最优能源强度理论,分析物流业能源强度受影响的因素并据此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和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能源价格能显著起到抑制物流业能源强度的作用,进出口贸易、货物周转量、内贸、邮政业务水平的增长对物流业能源强度均有显著正影响;2物流业从业人数的上升会降低物流业能源强度,有利于物流业发展;3从各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能源强度呈现递增趋势;4物流业能源强度滞后影响在统计上无明显意义。此外,针对物流业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货运设备通用化等方面提出建议,这有利于物流业节能降耗,降低能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能源强度 最优强度理论 广义最小二乘估计 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捕捞优化模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林 杨德权 +1 位作者 肖洪钧 李守巨 《渔业经济研究》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基于经典的Logistic鱼群生长模型,解析海洋渔业渔场等捕捞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最佳捕捞开始时间、最佳鱼群保有量、最佳捕捞强度和最佳捕捞投入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捕捞船队的最佳投入... 基于经典的Logistic鱼群生长模型,解析海洋渔业渔场等捕捞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最佳捕捞开始时间、最佳鱼群保有量、最佳捕捞强度和最佳捕捞投入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捕捞船队的最佳投入与鱼群内在增长速率成正比,与捕捞系数成反比;渔场最佳的渔业资源量为渔场最大养殖能力的二分之一;渔场的最佳捕捞强度与渔场最大养殖能力和鱼群内在增长速率的乘积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数学模型 最优捕捞强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ST变换与粒子群优化的鲁棒水印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贤阳 邱桂华 +2 位作者 阳建中 杨竣辉 陆安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0-927,共8页
为增强水印图像的视觉隐秘性并抵御几何失真能力,设计NSST变换耦合粒子群优化的鲁棒水印算法。提取图像对应的Y(亮度)、U(色度)、V(浓度)成分;引入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对Y、U和V实施分解,形... 为增强水印图像的视觉隐秘性并抵御几何失真能力,设计NSST变换耦合粒子群优化的鲁棒水印算法。提取图像对应的Y(亮度)、U(色度)、V(浓度)成分;引入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对Y、U和V实施分解,形成对应的低频子带,将其分割为若干个子块;建立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优化子块的嵌入强度;构建水印嵌入方法,将水印信息隐藏到NSST系数中;构建训练图像集,计算这些样本的多元极谐变换(quaternion polar harmonic transorm,QPHT)矩,从中确定8个QPHT系数;训练支持向量机,预测攻击参数;构建水印检测方法,从校正图像中提取水印。测试数据表明,较已有的鲁棒水印技术而言,所提方案具有更高的不可感知性与抵御几何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水印 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 粒子群算法 最优嵌入强度 极谐变换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Ⅱ指数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解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尹向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98,163,共10页
对1995年至2009年29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LII和ML指数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中西部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率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规模的增长大大加剧了二... 对1995年至2009年29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LII和ML指数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中西部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率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规模的增长大大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甚微,而最优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东部省市应该通过研发和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西部省市通过促进本地产业优化和升级等方式来降低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Ⅱ 最优排放强度 技术进步率 技术效率改进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