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璐 黄振北 +3 位作者 赖文峰 施国政 刘浩洋 张国防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揭示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和蛋白编码信息,以及为未来研究山铜材的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多样性等提供参考,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山铜材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山铜材叶绿体... 为揭示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和蛋白编码信息,以及为未来研究山铜材的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多样性等提供参考,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山铜材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59801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基因组的GC含量为38.1%,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5.19~54.38,含131个编码基因,其中有80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并鉴定出71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根据中性绘图、有效密码子数绘图、偏倚性绘图分析表明,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在密码子选择过程中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更倾向于使用A、U碱基进行编码;相对密码子使用度>1的高频密码子有29个,其中有28个以A或U结尾,筛选出的8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GCU、GAU、GGA、AAU、CCU、AGA、UCA、ACA。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和分析揭示了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了自然选择在密码子选择中的主导作用,并显示出对A、U结尾密码子的高度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铜材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叶苔(Pleurozia purpurea)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梦雪 张鑫 +3 位作者 高洁 毕胜 郝杰威 张莉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了丰富对紫叶苔属遗传基础的认识,探究了紫叶苔([WTBX]Pleurozia purpurea)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完整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筛选蛋白编码序列;然后,利用CodonW、EMBOSS explorer计算各基因的GC含量、... 为了丰富对紫叶苔属遗传基础的认识,探究了紫叶苔([WTBX]Pleurozia purpurea)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完整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筛选蛋白编码序列;然后,利用CodonW、EMBOSS explorer计算各基因的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标;最后,采用R软件进行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并绘图。结果表明:1)从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中筛选出31条蛋白编码序列,平均GC含量和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GC含量分别为38.17%和32.28%,ENC和CAI平均值为50.29、0.17,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且密码子偏好性较弱;2)ENC分别与GCall、GC3以及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GC含量和基因的长度对密码子的偏好有显著影响;3)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其中突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筛选出23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因此,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除了主要受突变压力影响外,还受到自然选择、碱基组成和基因长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苔藓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紫叶苔属 密码子偏好性 线粒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
作者 李事超 赵诚贵 +3 位作者 姜永成 武自念 田春育 马晖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9-1460,共12页
为阐明黄芪属(Astragalus)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特征及其进化压力,本研究以黄芪属36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其碱基组成、密码子适应指数、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密码子偏性指数、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有效密码子数及其... 为阐明黄芪属(Astragalus)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特征及其进化压力,本研究以黄芪属36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其碱基组成、密码子适应指数、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密码子偏性指数、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有效密码子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利用平均值及标准差的方式对5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芪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倾向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且自然选择为影响密码子使用的主要因素,突变压力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芪属物种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选择影响 进化发育 最优密码子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毫早’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4
作者 曾文娟 刘珊 +4 位作者 文聪 张其湘 黄静 龚意辉 陈致印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603,共17页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与分子进化的关键驱动机制,在植物细胞器基因组演化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以茶树品种‘白毫早’(Camellia sinensis cv.‘Baihaozao’)为对象,系统解析其叶绿体(52个基因)与线粒体(29个基因)基因组的...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与分子进化的关键驱动机制,在植物细胞器基因组演化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以茶树品种‘白毫早’(Camellia sinensis cv.‘Baihaozao’)为对象,系统解析其叶绿体(52个基因)与线粒体(29个基因)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进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叶绿体基因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44.57±4.59)显著低于线粒体基因组(ENC=51.87±5.31),两者均呈现弱偏好性特征。中性分析揭示,叶绿体偏好性主要由自然选择主导(GC3s与ENC相关性R^(2)=0.016),而线粒体则受自然选择与突变压力协同调控(R^(2)=0.11),与双子叶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的进化约束差异规律一致。(2)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分析表明,两类细胞器基因组均显著偏好以A/U结尾的同义密码子,其中叶绿体高表达基因(如ndhA、rps14)表现出更强的A/U末端偏好性,暗示翻译选择对高表达基因的优化作用。(3)通过多变量统计筛选,确定18个叶绿体最优密码子(GCA、GCU等)及18个线粒体最优密码子(GCA、AGA等),其中GCA在两类细胞器中均被优选,显示跨细胞器功能基因的适应性趋同。本研究阐明了‘白毫早’细胞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的异质性及其进化驱动力,为茶树分子育种中外源基因的适配性优化及跨细胞器表达调控网络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毫早 叶绿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槠叶齐’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5
作者 曾文娟 朱友鹏 +4 位作者 陈嘉欣 李洪玉 王双辉 龚意辉 陈致印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8,共18页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与分子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在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槠叶齐’(Camellia sinensis cv.‘Zhuyeqi’)作为中国重要的茶树品种,其细胞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尚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对‘槠...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与分子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在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槠叶齐’(Camellia sinensis cv.‘Zhuyeqi’)作为中国重要的茶树品种,其细胞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尚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对‘槠叶齐’52个叶绿体编码基因和29个线粒体编码基因开展系统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1)‘槠叶齐’叶绿体基因组(ENC=44.64±3.25)和线粒体基因组(ENC=51.98±3.47)均呈现弱密码子偏好性,其中叶绿体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驱动(GC3s与ENC相关性R2=0.482),而线粒体受自然选择与突变压力共同作用(R2=0.312);(2)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揭示两个细胞器基因组均显著偏好以A/U结尾的同义密码子,其中叶绿体基因组高表达基因(rpoC2、psbA等)呈现更强的密码子偏好;(3)通过多参数筛选获得20个叶绿体最优密码子(GCA、GCU等)和23个线粒体最优密码子(GCC、AGG等)。本研究阐明了‘槠叶齐’细胞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及其进化驱动力,为茶树分子育种体系优化和外源基因高效表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槠叶齐 叶绿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龙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6
作者 曹建杰 辉朝茂 +4 位作者 向自乾 蔡霖 胡梦茹 张寻梦 刘蔚漪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目的】探究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巨龙竹分子水平研究和物种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通过GenBank登录号MK962316.1下载相关序列,使用软件Codon W、CUSP、... 【目的】探究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巨龙竹分子水平研究和物种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通过GenBank登录号MK962316.1下载相关序列,使用软件Codon W、CUSP、SPSS和Excel等对巨龙竹52条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巨龙竹叶绿体基因组的GC平均含量为39.4%,低于50%,呈GC_(1)(47.75%)>GC_(2)(39.55%)>GC_(3)(31.47%)的趋势,且分布不均匀,说明基因组偏好以A或U结尾,且第3位比第1位和第2位碱基更偏好使用A或U;ENC均值为50.51,占比为86.54%,CAI均值为0.167,CBI均值为-0.086,FOP均值为0.359,这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相关性分析显示,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影响显著,且第3位密码子碱基组成的影响最大。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等绘图结果表明,影响巨龙竹密码子偏好性的多个因素中,主导因素是自然选择。确定了13个最优密码子(GCA、GCU、GAU、UUU、GGU、AAA、UUA、CAA、CGU、AGU、ACU、GUA、GUU),均以A或U结尾。【结论】巨龙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或U结尾,除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外,还受到碱基组成和突变压力的影响;共筛选出13个最优密码子,可用于巨龙竹种质改良和遗传创新等领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果油茶与越南油茶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
7
作者 张菲菲 朱艳 韩长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9,共13页
【目的】研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分析并揭示两个物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产生的原因,明确两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中的最优密码子,为油茶基因组研究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Codon W 1.4.2和在线... 【目的】研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分析并揭示两个物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产生的原因,明确两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中的最优密码子,为油茶基因组研究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MEGA软件等,分析筛选后的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各52条CDS序列,获得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GC碱基含量等参数,再进行相关性分析、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偏倚分析,并通过RSCU、△RSCU预测两物种高频、高表达的最优密码子。【结果】(1)小果油茶GC含量、ENC和CAI值分别为37.49%、48.561、0.158,越南油茶GC含量、ENC和CAI值分别为37.50%、48.529、0.160,小果油茶中GC_(1)(45.81%)>GC_(2)(38.00%)>GC_(3)(28.64%),越南油茶中GC_(1)(45.88%)>GC_(2)(38.02%)>GC_(3)(28.59%),两物种密码子中GC分布不均,均呈现出偏好首位的特点。(2)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中分别有23和11个最优密码子,其中分别有22和11个密码子以A或U结尾,表明最优密码子第3位偏好A/U。(3)小果油茶与越南油茶的ENC值分布均在35.64~61.00之间,且均值相差不大,表明两个油茶品种在密码子的使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4)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表明:两个油茶物种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结论】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碱基使用偏好性不强,且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小果油茶有23个最优密码子,越南油茶有11个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油茶基因组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越南油茶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刘秦 蔡雨静 +2 位作者 李锦兰 耿晓姗 卢恩科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扩展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具有改良作物性状的潜力。本研究利用CodonW、R语言等软件对木薯基因组中的42个扩展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CUB)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木... 木薯(Manihot esculenta)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扩展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具有改良作物性状的潜力。本研究利用CodonW、R语言等软件对木薯基因组中的42个扩展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CUB)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木薯扩展蛋白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53.74,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存在一定偏好性,但偏好程度较轻。ENC值与密码子第一、第三位置的G+C含量极显著相关,与氨基酸长度显著相关。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扩展蛋白基因倾向于选择以A/U结尾的密码子。中性绘图和ENC-plot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选择是影响木薯扩展蛋白基因CUB形成的主导力量,突变压力作用较小。PR2绘图进一步验证了自然选择在密码子使用偏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高偏好基因和低偏好基因的RSCU差异,筛选出23个最优密码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木薯扩展蛋白基因CUB形成的分子机制,为利用密码子优化策略提高木薯产量和抗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扩展蛋白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白毫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9
作者 曾文娟 周伟 +3 位作者 何诗恬 贺宁 龚意辉 陈致印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8-1411,共14页
本研究首次解析了茶树品种白毫早(Camellia sinensis cv.Baihaozao)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特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毫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并借助Geneious平台进行基因注释及微卫星标记检测。同时基于IRscope工具实... 本研究首次解析了茶树品种白毫早(Camellia sinensis cv.Baihaozao)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特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毫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并借助Geneious平台进行基因注释及微卫星标记检测。同时基于IRscope工具实现基因组结构的可视化分析。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评估中,综合采用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有效密码子数(ENC)及中性绘图法系统解析密码子选择模式及其演化驱动力。结果表明,白毫早茶树叶绿体基因组是总长度为157025 bp的典型四分体环状结构,含有大小为86586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8277 bp的小单拷贝区(SSC)及1对大小各为26081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域;全基因组的G+C含量为37.30%,其中IR区域的G+C含量最高(42.95%),SSC区域的G+C含量最低(30.55%)。白毫早的叶绿体环状基因组共注释了133个功能基因,包括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转运核糖核酸(tRNA)基因、8个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基因及1个假基因,基因中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分布呈现显著差异,如trnK-UUU的内含子最大,为2488 bp,ycf2的外显子最长,为6897 bp。此外,本研究检测到24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占比较高(占比为63.56%),且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97.45%);本研究鉴定出40个长重复序列,包含20个正向重复序列、20个回文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密码子第3位碱基中G+C的平均含量(GC_(3)值)(27.59%)显著低于密码子第1位碱基中G+C的平均含量(GC_(1)值)(46.85%)、密码子第2位碱基中G+C的平均含量(GC_(2))(39.50%)。ENC的均值为44.57,表明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中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决定系数(R_(adj)^(2))=0.0160,自然选择是起主导作用的进化动力(贡献率为91.47%)。90%最优密码子以A/T结尾,这一特征与通过奇偶规则2(PR2)分析得出的密码子第3位的G含量(G_(3))>密码子第3位碱基中的C含量(C_(3))、密码子第3位的T含量(T_(3))>密码子第3位的A含量(A_(3))的偏好性结果一致。基于31个保守蛋白质编码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白毫早茶树与福鼎白毫茶树形成高支持的分支[自举值(bootstrap)=100%],属于山茶属核心类群。本研究结果为茶树遗传资源评价及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与基因功能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田甜 张银霞 杜文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18,共12页
为揭示小黑麦(Triticale)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用CodonW 1.4.2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Usage and Synonymous Condon Usage Profile)对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52个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 为揭示小黑麦(Triticale)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用CodonW 1.4.2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Usage and Synonymous Condon Usage Profile)对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52个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三位主要偏向以A/U为主;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值在37.64~61.00之间,平均值为47.31,大于45的有42个;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在0.12~0.33之间,平均值为0.17,说明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16个均以A/U结尾的密码子被筛选为最优密码子。中性绘图、ENC-GC_(3s)和偏倚性绘图分析(Parity Rule 2,PR2-plot)结果表明多数功能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为主。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能受到了突变和选择的强烈作用,使这些基因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具有共同特征,表现为密码子使用模式与基因功能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11
作者 胡晓艳 孟文瑞 +2 位作者 李昊炀 冯宇奇 杜淑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1-99,共9页
太行菊为我国特有物种,分布范围狭窄,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研究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53条长度大于300 bp的蛋白编码序列为对象,采用CodonW等软件对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关键因... 太行菊为我国特有物种,分布范围狭窄,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研究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53条长度大于300 bp的蛋白编码序列为对象,采用CodonW等软件对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关键因素和最优密码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3个位点的GC含量分布差异较大,GC1(38.82%)>GC2(37.87%)>GC3(36.35%),且密码子均偏向使用A/T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平均值为50.95,表明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随机性较高而偏性较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NC仅和GC3有极显著相关性,表明GC3对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影响较大,这与植物中非同义突变的发生概率普遍较低有关。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和突变,但是自然选择发挥主要作用,这可能与太行菊经历的特定进化历史及采取的环境适应策略有关。根据ENC值建立高低表达基因库,筛选出UUU、UUA、CUU、AUU等22个太行菊叶绿体基因组最优密码子,且这些密码子全部以A或U结尾,这可能与特定基因的转录活性调控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自然选择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2
作者 杨杰 唐国梁 +4 位作者 欧阳仁泽 赵佳伟 刘珊珊 刘俊林 张丽娟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66-72,80,共8页
为探究姜黄(CurcumalongaL.)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使用模式,本研究通过CodonW1.4.4和Python程序对NCBI中下载的姜黄基因组68447条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利用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进行姜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对姜黄及其他6种生物密... 为探究姜黄(CurcumalongaL.)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使用模式,本研究通过CodonW1.4.4和Python程序对NCBI中下载的姜黄基因组68447条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利用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进行姜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对姜黄及其他6种生物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姜黄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表现为GC_(1)(53.77%)>GC_(3)(53.76%)>GC_(2)(42.87%),其中,RSCU>1的33个密码子以C或G结尾的有17个,表明姜黄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较偏好使用C/G;自然选择和突变压力是影响姜黄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不同物种密码子偏好性比较发现姜黄密码子偏好性与洋葱差异最小。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姜黄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姜黄的异源基因表达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3
作者 卢梦月 周梦梦 +4 位作者 杨俊 吴振宇 王博文 邹玉 杨洪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75-78,共4页
为探究黄檗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该乔木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序列(CDS)筛选,排除长度小于300bp、含终止密码子及重复序列的片段,最终保留52条有效序列;通过Codon W和CUSP软件计算这些序列的GC含量和有效... 为探究黄檗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该乔木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序列(CDS)筛选,排除长度小于300bp、含终止密码子及重复序列的片段,最终保留52条有效序列;通过Codon W和CUSP软件计算这些序列的GC含量和有效密码子数(ENC),进一步通过密码子偏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34%,其中密码子三个碱基的GC含量依次为:GC_(3)(30.32%)<GC_(2)(40.07%)<GC_(1)(47.63%)。密码子偏好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偏好碱基A和U,ENC平均值为49.13,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程度较弱,自然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共筛选出10种优化密码子,这些密码子对碱基A和U类型具有显著偏好。本研究为黄檗叶绿体基因工程及密码子优化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辣14号’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4
作者 何刀山 阳小强 +4 位作者 秦雅林 何海燕 谢维 罗治国 李鹏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47-54,79,共9页
为阐明‘湘辣14号’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本研究以‘湘辣14号’(Capsicum annuum cv‘Xiangla NO.14’)叶绿体基因组52条蛋白编码基因序列(CDS)为材料,采用Codon W1.4.2等软件分析‘湘辣14号’密码子碱基组成及使用偏好性,并... 为阐明‘湘辣14号’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本研究以‘湘辣14号’(Capsicum annuum cv‘Xiangla NO.14’)叶绿体基因组52条蛋白编码基因序列(CDS)为材料,采用Codon W1.4.2等软件分析‘湘辣14号’密码子碱基组成及使用偏好性,并利用中性绘图、奇偶偏好(PR2-plot)、有效密码子数(ENC-plot)分析了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确定其最优密码子。结果表明,‘湘辣14号’密码子GCall平均含量为38.70%,且GC1(47.29%)>GC2(39.74%)>GC3(29.05%),ENC介于34.10~54.31之间,平均值为46.69。有29个密码子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1,且以A或U结尾,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好使用A/U结尾。ENC与GC3呈极显著相关,而与GC_(all)、GC_(1)、GC_(2)不相关。绘图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和突变均对‘湘辣14号’密码子偏好性产生重要影响。共筛选出GCA、GCU、AGA等19个最优密码子,其中10个以A结尾,9个以U结尾,说明‘湘辣14号’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爱使用A/U结尾。本研究为茄科辣椒属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辣14号’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科3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5
作者 陶爱恩 玉旺 +3 位作者 尹成龙 李娅波 张玥 海永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7,共10页
以3种荨麻科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和密码子偏好及偏好性主要影响因素。利用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测序,再将组装注释之后的序列提交到NCBI数据库。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得到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后,进行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分析、... 以3种荨麻科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和密码子偏好及偏好性主要影响因素。利用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测序,再将组装注释之后的序列提交到NCBI数据库。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得到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后,进行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在Geneious v.7.1.3中筛选剔除重复、长度小于300 bp的蛋白编码基因后,通过CodonW 1.4.2、MISA等在线软件对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优密码子,判断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种荨麻科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总长度分别为159 086、149 149、153 911 bp,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1密码子的分别有30、32、30个,且使用频率较大的密码子大多以A和U结尾;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3种荨麻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根据ΔRSCU≥0.08、RSCU>1筛选得到,糯米草、艾麻、小果旋带麻分别有8、17、12个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目的基因改造、优异种质筛选、育种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科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同义密码子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6
作者 王芳 周盛茂 赵雪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建库测序,组装、注释获得了葫芦茶叶绿体的全基因组,并利用Codon W、CUSP、OriginPro等工具对筛选到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 为探究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建库测序,组装、注释获得了葫芦茶叶绿体的全基因组,并利用Codon W、CUSP、OriginPro等工具对筛选到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GC平均含量为GC_(1)(45.64%)>GC_(2)(38.17%)>GC_(3)(25.56%),编码氨基酸的同义密码子中T_(3S)和A_(3S)的含量明显高于C_(3S)和G_(3S);ENC值为38.43~55.04,平均值为45.64;CAI值为0.1~0.18,平均值为0.16;说明其密码子偏好性弱。相关性、中性绘图、ENC-plot以及PR2-plot分析表明,突变和选择共同影响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通过RSCU值和ENC值筛选出CUU、AUU、AUA、GUU、GAU、UCA、GGA共7个密码子,为葫芦茶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均偏向以A/U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鳄梨属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7
作者 杞美军 张振伟 +7 位作者 董诗浪 张镕麒 张秋燕 段雨婷 王凯 吕志鹏 黄文龙 葛宇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2,共10页
【目的】分析鳄梨属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为油梨叶绿体基因工程中提高外源基因在载体内表达及油梨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鳄梨属3种油梨(墨西哥种、危地马拉种和西印度群岛种)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的49... 【目的】分析鳄梨属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为油梨叶绿体基因工程中提高外源基因在载体内表达及油梨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鳄梨属3种油梨(墨西哥种、危地马拉种和西印度群岛种)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的49条编码区(CDS)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 2010、Origin 2021、TBtools、CodonW 1.4.2、Chi‐plot在线网站和CUSP软件对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进行密码子组成分析、参数相关分析、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结果】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1、第2和第3位上碱基GC含量的排序为GC1>GC2>GC3,表明GC在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分布不均匀。GC1分别与GC2、GC3、GC及ENC呈正相关,其中GC1与GC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0.80)。GC2分别与GC3和ENC呈负相关。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墨西哥种、危地马拉种和西印度群岛种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GC3与GC12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956、0.0869和0.0872,相关系数分别为0.0050、0.0042和0.0043,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ENC-plot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基因偏离标准曲线散布在标准曲线下方,较少的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上方或接近标准曲线,表明不同的基因受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影响不同。3种油梨叶绿体密码子偏好性受自然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大。PR2-plot分析结果显示,密码子第3位上的碱基T的使用频率高于A,而G的使用频率高于C,说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除受到突变压力影响外,也受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鳄梨属3种油梨均筛选出15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UUU、UUA、UUG、CUU、AUU、GUU、UCU、CCU、CCC、ACU、ACC、GCU、UAA、UGU和AGA。【结论】鳄梨属3种油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同时也受突变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筛选出的15个最优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大多以A/U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梨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18
作者 邬艳 周胜珍 +2 位作者 周艳雪 杨唯香 赵月梅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为了研究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本研究用Codon W、CUSP和SPSS等软件对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CD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GC3含量最低,为26.17%,表明该植物密码子偏向以A/U结尾;有效密... 为了研究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本研究用Codon W、CUSP和SPSS等软件对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CD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GC3含量最低,为26.17%,表明该植物密码子偏向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平均值为46.53,表明该植物密码子整体偏性较弱;中性分析中GC_(12)和GC_(3)相关性显著,ENC-plot分析中46%的ENC值分布于-0.05~0.05的区间,PR2-plot分析中G和T的使用频率高于C和A,上述3种图形分析均显示油麻藤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受突变和选择两个因素的影响,UUA和UUU等20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麻藤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密码子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菜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明华 胡佳欣 +2 位作者 李瑶瑶 刘曼情 欧阳克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4-898,共15页
本研究对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JHC,江苏)叶绿体基因组进行BGISEQ-500平台测序,对其基因进行Noveplastys组装和GeSeq注释,最后通过MISA、REPuter、Gview、VISTA tools、IRscope和DNADnaSP6.0等软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种类、密码... 本研究对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JHC,江苏)叶绿体基因组进行BGISEQ-500平台测序,对其基因进行Noveplastys组装和GeSeq注释,最后通过MISA、REPuter、Gview、VISTA tools、IRscope和DNADnaSP6.0等软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种类、密码子偏好性以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HC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24163 bp,无四分体结构,基因组总GC含量为34.09%,共注释出111个基因(76个CDS基因、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1个假基因)、91个SSR位点和148个长重复序列;JHC叶绿体基因组的第三位密码子偏好以A和U作为末尾碱基,UUA、GCU、UAA、ACU、CCU、GAA、GUA、AUU、UGU、GGU、UUU、CUU为JHC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JHC与MZ772862(云南)亲缘关系较近,与MW971560(美国)、NC_042848(美国)关系较远,表明中国金花菜与美国金花菜的起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菜 叶绿体基因组 中性绘图分析 ENC-plot分析 PR2-plot分析 最优密码子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琳 徐明志 +1 位作者 刘燕蓉 张万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95-2706,共12页
物种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具有偏好性,能避免氨基酸的错误掺入。苜蓿(Medicago)密码子的偏好性尚未见报道。为揭示苜蓿属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特点,我们利用软件分析四种苜蓿基因编码区密码子组成、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等参数探讨密... 物种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具有偏好性,能避免氨基酸的错误掺入。苜蓿(Medicago)密码子的偏好性尚未见报道。为揭示苜蓿属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特点,我们利用软件分析四种苜蓿基因编码区密码子组成、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等参数探讨密码子偏好性特点,同时用多种方法分析造成苜蓿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计算确定苜蓿的最优密码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研究物种间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四种苜蓿的密码子偏好性相对较弱,其中‘中苜1号’最弱,苜蓿密码子第三位偏爱使用A/T;四种苜蓿密码子偏好性受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大,最优密码子多以A/T结尾;四种苜蓿的偏好性相似,且与烟草(Nicatiana tabacum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偏好性接近。本研究为苜蓿密码子优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通过优化可以提高Cas9蛋白表达量促进基因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基因编辑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