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曝气器的最优孔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利华 孟广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5-780,共6页
根据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的有关理论,推导出需气量的表达式;并通过曝气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分析,导出动力消耗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曝气器有最优孔径.一般水深在4 m左右,曝气器的最优孔径最小.一定孔径的曝气器,存在最... 根据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的有关理论,推导出需气量的表达式;并通过曝气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分析,导出动力消耗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曝气器有最优孔径.一般水深在4 m左右,曝气器的最优孔径最小.一定孔径的曝气器,存在最佳安装水深,最佳安装水深随曝气器孔径的增大而增长.水深较小时,宜选用孔径较小的曝气器;水深较大时,宜选用孔径较大的曝气器.一般情况下,采用浅水曝气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器 最优孔径 动力消耗 氧转移效率 最佳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扫描法的Kirchhoff时间最优偏移孔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雪英 程云 +2 位作者 聂伟东 万乔升 王福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9,I0001-I0002,共10页
倾角域稳相菲涅尔带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判别阈值,需要反复优选设定。在偏移过程中引入拉伸畸变校正因子和加权补偿因子,完成浅层拉伸畸变校正和深、浅层振幅均衡处理,得到高质量倾角道集;根据导出的2D菲涅尔带计算公式,以最佳叠加... 倾角域稳相菲涅尔带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判别阈值,需要反复优选设定。在偏移过程中引入拉伸畸变校正因子和加权补偿因子,完成浅层拉伸畸变校正和深、浅层振幅均衡处理,得到高质量倾角道集;根据导出的2D菲涅尔带计算公式,以最佳叠加能量为判别准则,采用两步扫描法研究菲涅尔带影响因素——成像倾角和地震波主频,自适应地确定成像点处成像倾角及菲涅尔带范围,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最优偏移孔径确定方法。常孔径和扫描孔径偏移结果局部对比和信噪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步扫描法的最优偏移孔径成像剖面中偏移噪声得到较好压制,信噪比提高7.37dB,地质构造成像更加清晰。基于两步扫描法的最优偏移孔径确定方法正确、有效,可提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扫描法 最优偏移孔径 倾角道集 第一菲涅尔带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静态破碎剂膨胀性能及其破碎孔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振 杨熙华 +3 位作者 顾杨圣 娄荣 夏才初 包春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静态破碎剂的碎碎能力与其膨胀性能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发挥静态破碎剂的膨胀性能,从静态破碎剂的膨胀试验出发,探索优化的水剂比和拌合水温,以及相应条件下不同孔径可以产生的最大膨胀力.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含不同直径破碎... 静态破碎剂的碎碎能力与其膨胀性能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发挥静态破碎剂的膨胀性能,从静态破碎剂的膨胀试验出发,探索优化的水剂比和拌合水温,以及相应条件下不同孔径可以产生的最大膨胀力.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含不同直径破碎孔的混凝土模型(150 mm×150 mm×150 mm),提出应用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开展混凝土静态破碎过程的数值分析,并采用能量释放率理论进一步分析最优孔径下混凝土裂纹的扩展过程,结果表明:最大膨胀压随内径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当破碎孔直径达到26 mm,静态破碎剂产生的最大膨胀压足以使混凝土贯通破碎;静态破碎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无裂纹阶段(p<2.58 MPa),第2阶段为裂纹萌生、扩展阶段(2.58 MPa≤p<11.28 MPa),第3阶段为裂纹贯通阶段(p≥11.2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破碎技术 膨胀压 混凝土 扩展有限元法 最优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粒径对土工格栅加筋粗粒土剪切特性影响的分析
4
作者 刘洋 朱永平 +4 位作者 李江涛 颜鹏飞 杜铖 张雨生 吴东亮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79,共9页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工格栅与骨料之间的互锁机制,而这种互锁机制与粗颗粒粒径和土工格栅的网孔尺寸密切相关。选取土工格栅(网孔尺寸25.4 mm×25.4 mm)和3种粒径粗粒土,将S1类型(9.5~16.0 mm),S2类型(16.0~19.0 m...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工格栅与骨料之间的互锁机制,而这种互锁机制与粗颗粒粒径和土工格栅的网孔尺寸密切相关。选取土工格栅(网孔尺寸25.4 mm×25.4 mm)和3种粒径粗粒土,将S1类型(9.5~16.0 mm),S2类型(16.0~19.0 mm),S3类型(19.0~26.5 mm)进行了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颗粒粒径对土工格栅加筋粗粒土剪切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探讨了土工格栅加筋粗粒土的最优孔径比。结果表明,对于S1类型粗粒土,土工格栅的加入使其表观黏聚力减小而内摩擦角略有增加,接触面的峰值剪切强度与残余剪切强度基本不变,土工格栅对粗粒土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加筋效果。对于S2类型粗粒土,土工格栅的加入抑制了试样的剪胀程度,显著增加了粗粒土的表观黏聚力、从而提高其峰值剪切强度及残余剪切强度。对于S3类型粗粒土,土工格栅的加入降低了其表观黏聚力,进而降低了其峰值剪切强度及残余剪切强度,土工格栅并没有起到加筋效果、反而在试样内部形成软弱剪切面。当土工格栅网孔等效尺寸与粗粒土平均粒径比值在1.45左右时,土工格栅对粗粒土的加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粗粒土 颗粒粒径 大型直剪试验 剪切强度 最优孔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