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荷载下边坡抗滑桩有效加固区与最优加固位置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曦 彭涛 +1 位作者 张志伟 尹平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30,共8页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安全系数所需的最小桩径或桩间净距及其对应的所需抗力、抗力合力作用点位置和滑面以上桩长.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难度可确定合理的设计桩位,通过算例分析地震荷载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有效加固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有效加固 最优加固位置 边坡稳定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下顺倾边坡非规则坡面对抗滑桩最优位置加固效果研究
2
作者 杨岩松 肖宇 +3 位作者 李得建 程肖 俞强山 余鹏程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6-1526,共11页
自然界中顺倾边坡坡面大都呈非规则形态,其坡面几何凹凸特性和节理特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使得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存在最优加固位置问题,并且在具有短时高能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下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基于此,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 自然界中顺倾边坡坡面大都呈非规则形态,其坡面几何凹凸特性和节理特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使得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存在最优加固位置问题,并且在具有短时高能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下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基于此,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永久位移法建立了基于非规则坡面的抗滑桩加固边坡能耗分析模型,通过开展不同坡面的顺倾边坡理论与数值计算的失稳区域对比,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①坡面几何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依赖于边坡折线角度β_(i)的大小,其次是折线高度ai;②随黏聚力cr和内摩擦角φ_(r)的增大,β_(i)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变大;节理倾角在10°~25°范围内,其对凸面坡稳定性影响最敏感;③非规则坡面顺倾边坡在脉冲地震动下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相对于非脉冲地震动下更敏感,上凸下凹面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在边坡中部偏上(x_(p)/x_(l)=0.6~0.7)。凹面坡、凸面坡、上凹下凸面坡及直线面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在中部左右(x_(p)/x_(l)=0.4~0.6)。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中近断层非规则坡面顺倾边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坡面几何特性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 顺倾边坡 永久位移 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的抗滑桩优化加固位置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新哲 李涛 +3 位作者 潘登 刘慧敏 李建林 邓华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0-646,共7页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为了充分提高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其优化布置位置选择尤为重要。论文在滑坡应力水平分析基础上,以典型库岸滑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特征确定抗滑桩加固位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为了充分提高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其优化布置位置选择尤为重要。论文在滑坡应力水平分析基础上,以典型库岸滑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特征确定抗滑桩加固位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体内高应力水平区域与坡体位移较大的区域、塑性区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应力水平分布规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滑坡的破坏类型;(2)通过12个位置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对比发现,抗滑桩布置在滑带应力水平较高的区域时,可以有效改善坡体内的塑性区,提高滑坡体的安全系数,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3)与基于变形场分布和塑性区分布等方法确定抗滑桩优化加固位置的方法相比,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地确定滑坡的优化加固位置,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抗滑桩加固效果。相关分析思路和研究结果可为抗滑桩加固位置优化分析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水平 抗滑桩 滑坡 破坏模式 最优加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