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优分组原则的多传感器分组加权融合算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立勇 张利 李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多传感器对某一状态进行测量时,将多传感器分组后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可实现对待测状态较为准确的估计,但多传感器的组合方式不同,估计效果的差异很大。本文针对分组融合算法中如何选择传感器的分组组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分组中传感器... 多传感器对某一状态进行测量时,将多传感器分组后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可实现对待测状态较为准确的估计,但多传感器的组合方式不同,估计效果的差异很大。本文针对分组融合算法中如何选择传感器的分组组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分组中传感器的个数和各组间传感器测量方差的大小关系,提出了使融合估计值最优的分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加以数学抽象,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最优分组原则的分组融合算法的最小方差特性。最优分组原则为评价和选择传感器的分组组合方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实例分析表明:该分组原则极大地缩小了寻找最优分组组合方式的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在如何分组问题上的盲目性,从而使得多传感器测量时的在线优化分组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分组加权融合 分组组合方式 最优分组原则 最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最优分组的雷达信号参数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叶菲 罗景青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雷达信号参数特征提取是电子情报侦察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常采用直方图法。但直方图法中有一个关键且较难解决的问题:最优分组问题,且该问题对直方图法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信息熵的物理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提出一种基于熵最... 雷达信号参数特征提取是电子情报侦察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常采用直方图法。但直方图法中有一个关键且较难解决的问题:最优分组问题,且该问题对直方图法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信息熵的物理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提出一种基于熵最优分组判定准则的直方图算法,对雷达信号参数特征进行提取。并由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提取雷达信号参数特征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方图法 最优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特征点最优分组匹配的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宏宇 李燕华 +1 位作者 侯振杰 多化琼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08-210,225,共4页
提出一种自适应对特征点进行最优分组匹配的方法策略,按照特征值将获得的角点进行最优分组,采用单演相位或NCC算法与Ransac估计算法进行正式的分组匹配和剔除外点。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误匹配点,减少特征点的匹配搜索与匹... 提出一种自适应对特征点进行最优分组匹配的方法策略,按照特征值将获得的角点进行最优分组,采用单演相位或NCC算法与Ransac估计算法进行正式的分组匹配和剔除外点。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误匹配点,减少特征点的匹配搜索与匹配验证时间,具有计算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 最优分组 单演相位 RANS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最优分组长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钢 张晔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年第1期1-4,35,共5页
为满足不同种类多媒体应用的服务质量需求,研究了一个多等级多信道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根据时延和吞吐量为该网络模型定义一个效用函数并最大化这个效用函数的期望值。首先用不考虑传输功率分配的"浪费功率的方式&qu... 为满足不同种类多媒体应用的服务质量需求,研究了一个多等级多信道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根据时延和吞吐量为该网络模型定义一个效用函数并最大化这个效用函数的期望值。首先用不考虑传输功率分配的"浪费功率的方式"设计分组长度。然后在选择分组长度时考虑传输功率分配提出一种基于贪婪算法的改进方式,得到了最优分组长度和相应的传输功率。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在传输功率受限下,当达到相同效用值时,改进方式和"浪费功率的方式"相比能减小传输功率,并取得更加合理的分组长度,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带宽需求,这是由于改进方式不仅考虑了各个信道上数据包的到达时间间隔,还考虑了信道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等级多信道认知无线电网络 传输功率分配 贪婪算法 最优分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的直方图最优分组方法研究
5
作者 叶菲 罗景青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94,共3页
最优分组是直方图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直方图法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研究直方图法提取离散型雷达信号参数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熵的物理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提出一种基于熵的最优分组判定准则,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判定准则的... 最优分组是直方图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直方图法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研究直方图法提取离散型雷达信号参数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熵的物理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提出一种基于熵的最优分组判定准则,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判定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型 直方图法 最优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比特丢弃的AAL2分组话音系统最优分组长度的研究
6
作者 魏立军 刘增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5-772,共8页
该文根据分组话音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话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分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的要求,研究 AAL2分组话音系统中 AAL2分组最优长度的确定方法。得出结论:对于无比特丢弃的AAL2分组话音系统,当话音采用32kb/s的编码... 该文根据分组话音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话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分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的要求,研究 AAL2分组话音系统中 AAL2分组最优长度的确定方法。得出结论:对于无比特丢弃的AAL2分组话音系统,当话音采用32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31个字节;当话音采用 16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 27个字节。此时 AAL2分组的分组头开销小,话音分组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低,所得的分组话音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比特丢弃 ALL2分组话音系统 最优分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核密度估计确定最优分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菲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2-294,共3页
最优分组问题是直方图算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分组数如何确定没有一个定量的规则。为此,采用改进的核密度估计算法得到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定义直方图上部轮廓线与参数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贴近度,以此度量直方图上部轮廓线... 最优分组问题是直方图算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分组数如何确定没有一个定量的规则。为此,采用改进的核密度估计算法得到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定义直方图上部轮廓线与参数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贴近度,以此度量直方图上部轮廓线与参数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接近程度,作为最优分组的判决准则。改进的核密度估计算法可以获得接近于理论最优窗宽,利用改进核密度估计算法确定最优分组并用于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参数分析中,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可以自动搜索出最优分组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直方图 最优分组 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分组排序调制策略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国庆 王威儒 +2 位作者 辛业春 王朝斌 江守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07-2114,共8页
针对高压大容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调制及子模块投切问题,提出了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排序运算量的分组排序调制方法。以电容电压排序运算量最优为目标,确定换流器桥臂子模块的最优分组数量;建立分组后的子模块电容电压矩阵,并对其进行组... 针对高压大容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调制及子模块投切问题,提出了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排序运算量的分组排序调制方法。以电容电压排序运算量最优为目标,确定换流器桥臂子模块的最优分组数量;建立分组后的子模块电容电压矩阵,并对其进行组内纵向排序、组间横向排序,形成以子模块电容电压为序的子模块矩阵;每个控制周期,根据桥臂电流参数,按照子模块电压升高或降低方向,进行子模块投入、切除控制。同时引入子模块电容电压偏差控制,以防止电容电压偏差过大并降低功率器件开关频率。通过101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实时仿真,以及37电平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物理动态仿真,得出提出的均压控制策略可以明显降低排序的运算量以及子模块的开关频率,并能保证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量维持在额定值的-5%-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分组排序 最优分组数量 子模块矩阵 电压均衡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布的正态插值函数拟合方法与数据分组数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涛 阮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84,共3页
文章用原始样本数据的分组均值与总体方差为参数的正态函数作为插值基函数,构造出线性正态插值函数曲线以拟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概率分布函数曲线。在相同的样本总量条件下,利用拟合的正态插值函数曲线计算出拟合的函数面积估计值并比... 文章用原始样本数据的分组均值与总体方差为参数的正态函数作为插值基函数,构造出线性正态插值函数曲线以拟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概率分布函数曲线。在相同的样本总量条件下,利用拟合的正态插值函数曲线计算出拟合的函数面积估计值并比对相应的样本数据直方图面积,进而得出此正态插值函数拟合方法与样本数据分组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关系可以得到适用于构造正态插值函数拟合方法的样本最优分组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均值 插值基函数 最优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络RCP(n)的拓扑结构优化设计
10
作者 刘三满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17,240,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互联网络拓扑结构——基于交叉立方体环连接的Petersen图互联网络RCP(n).研究互联网络RCP(n)的通信特性.通过RCP(n)的单播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可分组性算法,证明RCP(n)不仅具有环、彼特森图和交叉立方体本身所具有的性... 提出一种新的互联网络拓扑结构——基于交叉立方体环连接的Petersen图互联网络RCP(n).研究互联网络RCP(n)的通信特性.通过RCP(n)的单播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可分组性算法,证明RCP(n)不仅具有环、彼特森图和交叉立方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拓扑性质.研究结果表明,RCP(n)是一种具有良好拓扑结构和通信特性的互联网络.在通信效率上的花费只有由超立方体构成的互联网络的1/2,而通信效率却是由超立方体构成的互联网络的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n)互联网络 拓扑结构 分组 最优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MA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用户数自适应分组配对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代旺 傅友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1,共8页
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中,针对传统远近配对成功率低导致系统吞吐量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用户配对算法,该算法可根据用户的数目自适应选择最优分组进行配对。首先基于用户信道增益的大小将用户排序,然... 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中,针对传统远近配对成功率低导致系统吞吐量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用户配对算法,该算法可根据用户的数目自适应选择最优分组进行配对。首先基于用户信道增益的大小将用户排序,然后根据用户的数目将用户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偶数组,在每种偶数组下,将偶数组的前一半与后一半按照固定方式进行配对,最终找出最优的偶数组配对组合。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吞吐量,根据NOMA用户的信道好坏进行了动态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在提高用户的配对数及系统吞吐量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配对 最优分组 偶数组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参数概率分布最大熵法直方图分组和积分界限选择问题研究
12
作者 孔令奇 李翠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181,共10页
最大熵法被认为是可以准确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还存在直方图分组和积分界限选择问题。岩土参数测试样本的直方图分组是最大熵法推断其概率分布的前提和基础,既有直方图分组没有统一的方法,一般为研究人员主观取值,... 最大熵法被认为是可以准确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还存在直方图分组和积分界限选择问题。岩土参数测试样本的直方图分组是最大熵法推断其概率分布的前提和基础,既有直方图分组没有统一的方法,一般为研究人员主观取值,为此提出借助经验法中的Sturges规则与平均移位直方图的思想,通过计算平均积分平方误差最小值获得最优直方图分组的方法。既有的c 32型区间取值方法在样本偏度系数绝对值大于0.5时失效,通过对实际测试样本的反复统计计算,考虑积分上、下界限的同时变化,提出在样本偏度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5时,采用c′31积分界限取值方法,从而弥补了c 32区间取值法在样本偏度系数大于0.5时失效的不足。研究成果完善了最大熵法在推断岩土参数概率分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参数 最大熵法 概率分布 最优直方图分组 积分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信道下无线局域网丢包率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程远 张源 高西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分析了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无线局域网DCF(分布式协调功能)丢包率性能,推导出差错信道下使得吞吐量最大的最优分组长度闭式解并且证明了最优解的惟一性。研究结果表明,差错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和分组长度对丢包率... 分析了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无线局域网DCF(分布式协调功能)丢包率性能,推导出差错信道下使得吞吐量最大的最优分组长度闭式解并且证明了最优解的惟一性。研究结果表明,差错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和分组长度对丢包率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信道状态调整分组长度能够获得最大的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协调功能 丢包率 吞吐量 AWGN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 最优分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环/双环互连Petersen图网络及其路由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雷 林亚平 +1 位作者 陈治平 文学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基于双环结构提出了一种Petersen图的新扩展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 2维双环互连Petersen图网络DCP(k) .分析了 2维环互连Petersen图网络TCP(k)的特性 ,给出了TCP(k)优于 2 DTorus互联网络的直径及可分组性的条件 .证明了DCP(k)... 基于双环结构提出了一种Petersen图的新扩展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 2维双环互连Petersen图网络DCP(k) .分析了 2维环互连Petersen图网络TCP(k)的特性 ,给出了TCP(k)优于 2 DTorus互联网络的直径及可分组性的条件 .证明了DCP(k)和TCP(k)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连接度 ;而且对 10×k个节点组成的互联网络 ,DCP(k)和TCP(k)均具有比RP(k)及 2 DTorus互联网络更小的直径和更优越的可分组性 .最后 ,分别设计了DCP(k)和TCP(k)上的单播和广播路由算法 ,证明了其通信效率较RP(k)上的对应算法均分别有明显提高 ,且DCP(k)更优于TCP(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 Peterson图 最优分组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个相同伪硬币问题的一些新结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綦明男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705,共9页
本文中,给定一台比较型测试装置和确切的三个相同伪硬币出现的信息,作者研究最小测试数的探求问题,这个最小测试数能从λ个有同样外观的硬币组成的集合中鉴别出三个相同的伪硬币,这里λ≥4.作者构造了对于无限多个λ值的一个最优鉴别分... 本文中,给定一台比较型测试装置和确切的三个相同伪硬币出现的信息,作者研究最小测试数的探求问题,这个最小测试数能从λ个有同样外观的硬币组成的集合中鉴别出三个相同的伪硬币,这里λ≥4.作者构造了对于无限多个λ值的一个最优鉴别分组测试算法,这个最优鉴别分组测试算法改进了Toic的对于无限多个λ值的一个最优鉴别分组测试算法,也改进了Bonjak的对于无限多个λ值的一个最优鉴别分组测试算法.作者还提出另一个鉴别分组测试算法,并且猜想这个算法是最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硬币 最优分组测试过程 信息论下界 分组测试 标准硬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个伪硬币问题的一些新结果(英文)
16
作者 綦明男 刘三阳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下面的问题被称为n个外观不可区分硬币的分组测试问题,每个硬币可以是伪硬币或是标准硬币.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已知一个由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有两个伪(较重的)硬币,用一台天平以最小的称重次数,从这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探测出两个伪(... 下面的问题被称为n个外观不可区分硬币的分组测试问题,每个硬币可以是伪硬币或是标准硬币.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已知一个由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有两个伪(较重的)硬币,用一台天平以最小的称重次数,从这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探测出两个伪(较重的)硬币. 我们构造了找出两个伪(较重的)硬币的两个算法,并且这两个算法是最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硬币 最优分组测试过程 信息论界 分组测试 标准硬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层次环网络的构造及路由算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方爱 刘志勇 乔香珍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97-1404,共8页
讨论了一类层次环网络 HRN的构造方法、拓扑性质和路由策略 .重点讨论了 HRN网络的一个子类 ,即RP(P,k1 ,k2 )网络 ,分析了其拓扑性质 ,并和 2 D Torus,3D Torus,Hypercube和 De Bruijn Graph等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RP(P,... 讨论了一类层次环网络 HRN的构造方法、拓扑性质和路由策略 .重点讨论了 HRN网络的一个子类 ,即RP(P,k1 ,k2 )网络 ,分析了其拓扑性质 ,并和 2 D Torus,3D Torus,Hypercube和 De Bruijn Graph等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RP(P,k1 ,k2 )网络的拓扑结构简单 ,路由策略方便 ,是一种实用的互联网络 .接着 ,讨论了RP(P,k1 ,k2 )网络上的路由问题 ,给出了点点路由、Broadcast路由、All- to- all路由和置换路由算法 ,前 3个算法分别需要 k2 / 2 +k1 / 2 +2 ,k2 / 2 +k1 / 2 +2 ,10× k1 × k2 - 4个时间步 ,置换路由需要 4+min{ k2 ,k1 } +(k2 - 1)×(k1 - 1)个路由时间步 .最后 ,提出了两个参数 ,即最优节点分组和最优网络划分 ,用于评价互联网络的效率 ,并据此分析了 RP(P,k1 ,k2 ) ,2 D Torus和 Hypercube网络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络 路由算法 最优网络划分 最优节点分组 层次环网络 构造方法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