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V来”和“V到”的替换条件及认知动因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范立珂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
文摘
"V来"和"V到"的共性是[+位移],"V来"凸显[+立足点][+方向][+目标][+客体位移][+过程],认知方式是[+简括扫描][+散点透视];"V到"凸显[-立足点][-方向][+终结][-客体位移][+结果],认知方式是[+渐次扫描][+焦点透视]。"V来"受"来"趋向性的限制,总体上是表趋向的结构,因而属动趋式;"V到"受限少,语法化程度高,虚化到可以表[+时间][+程度],因而属动结式。二者的句法、语义条件交叉对立。基于路径图式的认知动因,是联结和贯穿句法、语义的内在制约因素。这种认知动因及各种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应用于动趋式、动结式的对比分析及动趋式其它成员的研究。
-
关键词
V来
V到
替换条件
认知动因
-
Keywords
"V/ai" ( V来)
"Vdao" ( V 来 )
substitution condition
cognitive motiva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V走”和“V去”的替换条件及其认知理据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范立珂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5,112,共7页
-
文摘
"V走"和"V去"(本文分为"V去1/去2")都表"离开"、"位移",但其路径图式、扫描方式及表价值观的语用动因各自有别。"动程"最短的是"处理"义的"V去1",语义特征是[+离开][+位移][-动程][―目标];"动程"最长的是"给予"义的"V去2",为[+离开][+位移][+动程][+目标];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凸显"无目标"的"V走",为[+离开][+位移][+动程][―目标]。这些语义特征制约着"V走"和"V去"的替换条件,进而决定其语用选择。而基于路径图式的认知动因,则是联结和贯穿句法、语义、语用的内在制约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动趋式其他成员的研究。
-
关键词
位移
动程
目标
扫描
认知理据
替换条件
-
Keywords
motion
movement
target
scanning
cognitive motivation
substitution condition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是”字存在句——兼析“有”字存在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顾志刚
-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
文摘
存在句是指“某处,存在着(包括单纯存在,以某种状态存在或以某种运动方式存在)某人或某物”[1]。“是”字存在句则表示“某处单纯存在”[2]某人或某物。它的句子型式为:名处+(F)是+(SL)名“F”指某些可修饰存在动词“是”的副词,“SL”指数量短语。本文试图对此句型作一考察,以期能较全面地揭示其性质与特点。
-
关键词
存在句
存在动词
范围副词
巴金
修饰成分
频度副词
动态助词
特征对比
句型
替换条件
-
分类号
C658.3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