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品替代程度的双寡头零售商定价顺序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健 王栋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5-1082,共8页
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纯网络零售商的双寡头竞争模型,建立了各自需求模型和利润模型.研究在不同定价顺序下各零售商的利润,结果表明定价顺序会影响零售商的利润并且延迟定价时间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分析了各渠道产品间的替代程度对... 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纯网络零售商的双寡头竞争模型,建立了各自需求模型和利润模型.研究在不同定价顺序下各零售商的利润,结果表明定价顺序会影响零售商的利润并且延迟定价时间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分析了各渠道产品间的替代程度对利润、售价、销售量的影响.在渠道与产品发展成熟的条件下,不论对于双渠道零售商还是纯网络零售商,产品替代程度越大,利润、售价和销售量均越大.因为产品替代程度大时,零售商之间不仅存在竞争关系,还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此时,零售商应加强合作从而带动整体市场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寡头竞争 利润模型 替代程度 定价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与链竞争背景下的制造商定价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凯 李伟 安岗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1-778,共8页
基于2个制造商和2个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竞争的纵向市场结构,构建了供应链定价形式决策模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造商在线性定价、两部收费制和转售价格维持(RPM)3种定价形式之间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制造商最优定价形式选择与RPM的规制... 基于2个制造商和2个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竞争的纵向市场结构,构建了供应链定价形式决策模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造商在线性定价、两部收费制和转售价格维持(RPM)3种定价形式之间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制造商最优定价形式选择与RPM的规制环境、RPM的定价协同程度以及产品替代程度有关。在RPM规制原则是合理推断的情况下,制造商最优的定价形式取决于产品替代程度以及RPM的定价协同程度:当RPM的定价协同程度较高时,最优的定价形式是RPM;当RPM的定价协同程度较低时,最优的定价形式取决于产品替代程度。在RPM的规制原则是自身违法的情况下,当产品替代程度较弱时,制造商最优的定价形式为两部收费制,反之则为线性定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与链竞争 定价决策 转售价格维持 定价协同 产品替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动态博弈模型的企业治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少武 岳洪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82-184,共3页
从企业权力视角看,企业治理既不能遵照股东至上理论,只强调股东利益;也无法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无差别地顾及所有团队成员的所有诉求,而应该以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为准则分配企业权力。同时,随着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变化,企业治理在... 从企业权力视角看,企业治理既不能遵照股东至上理论,只强调股东利益;也无法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无差别地顾及所有团队成员的所有诉求,而应该以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为准则分配企业权力。同时,随着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变化,企业治理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不只是股东和经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这一种成熟期企业的典型治理状态。可替代程度低的团队成员可能滥用权力侵占可替代程度高的团队成员,降低企业治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权力 企业治理 企业动态合作博弈模型 团队成员的可替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结构影响下考虑预售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晓宁 刘晓冰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99,共7页
针对存在预售且通过网络与传统渠道销售的现实状况,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权力对等的Vertical Nash和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比较三种权力结构下各成员最... 针对存在预售且通过网络与传统渠道销售的现实状况,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权力对等的Vertical Nash和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比较三种权力结构下各成员最优策略及绩效,分析关键因素的敏感性,检验模型的鲁棒性。研究发现:三种博弈下各权力主体的最优策略及绩效均受渠道替代程度、单位生产成本等关键因素影响。渠道替代程度越高,制定的双渠道价格越高;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预售市场需求呈现向现售市场转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预售 双渠道供应链 渠道替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铁客运产品间交叉弹性的动态票价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车瑶 符卓 袁雪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程度,用指数需求函数描述客运产品的需求与票价的关系,构建并求解高铁动态票价优化模型,对客运产品间不同可替代程度下的最优动态票价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影响票价策略的选择,且客运产品间可替代程度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客票收益的提高与可行折扣票价集合的选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客运输 替代程度 交叉价格弹性 动态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