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青少年补偿心理探析体育动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彦 李迎九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期83-85,共3页
补偿心理是一种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由于既定目标无法实现或存在偏差时,个体主动寻求“虚拟性满足”或“替代性满足”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使其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压... 补偿心理是一种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由于既定目标无法实现或存在偏差时,个体主动寻求“虚拟性满足”或“替代性满足”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使其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压力,转向以网络、游戏或动画等形式寻求压抑情绪释放和情感补偿成为这一群体心理调节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方式.因此,补偿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分析青少年群体心理动机及爱好的有效手段和视角,有助于科学地解释和预测这一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并为进一步明确补偿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补偿 补偿心理 体育类 体育动画 体育运动 主人公 网球王子 替代性满足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热映背后的受众心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封晶晶 王云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20-121,共2页
2010年《阿凡达》的热潮席卷全球,取得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影片对受众心理的成功把握是这一商业运作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片以人类普适性的道德情感为内核,以华丽的3D技术为手段,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的外星世界,对潘多拉星球的破坏与... 2010年《阿凡达》的热潮席卷全球,取得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影片对受众心理的成功把握是这一商业运作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片以人类普适性的道德情感为内核,以华丽的3D技术为手段,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的外星世界,对潘多拉星球的破坏与拯救恰恰影射了当今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利用逼真的情景营造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替代满足。在这一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媒体造势,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成功启动了从众效应和认同效应,在多种手段交织使用下最终创造了一个电影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众效应 替代性满足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论艺术家问题
3
作者 向翔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99-104,共6页
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不论具体观点多么不同,对艺术家问题的研究却未曾中断。许多学者都曾经使用自己的方法,力争求解人群中的艺术家之谜。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有不少有关艺术家问题的论述。本文拟对弗洛伊德在这一问... 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不论具体观点多么不同,对艺术家问题的研究却未曾中断。许多学者都曾经使用自己的方法,力争求解人群中的艺术家之谜。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有不少有关艺术家问题的论述。本文拟对弗洛伊德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想法作些探讨。艺术家问题在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中的重要地位弗洛伊德的美学,是一种原欲动力学美学;弗洛伊德的文艺学,是一种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在考察了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家问题的论述后,我们又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想法:在弗洛伊德笔下,艺术家问题的重要性正是由无意识表现说自身及其美学基础决定的。是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原欲动力学的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替代性满足 利比多 本能欲望 美学 艺术家问题 心理生活 无意识欲望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胆侠》——娱乐去吧
4
作者 谢世明 《电影评介》 2003年第8期39-39,共1页
Z 在媒体宣传狂轰滥炸下.使我踏进影院之前不幸过早得知该片与先前上演的《蜘蛛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影片均是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同名漫画,漫画风格隐约可见;两部影片均是投资过亿美元的超级大片,都有着惊心动魄的大场景、眼花缭... Z 在媒体宣传狂轰滥炸下.使我踏进影院之前不幸过早得知该片与先前上演的《蜘蛛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影片均是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同名漫画,漫画风格隐约可见;两部影片均是投资过亿美元的超级大片,都有着惊心动魄的大场景、眼花缭乱的大特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至上 好莱坞电影 影片 大众文化 弱势群体 弗洛伊德 先锋意义 形成与发展 替代性满足 流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系列丛书编辑历程的回思
5
作者 王大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49-151,共3页
“宗教与美学丛书”的问世,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美学系列丛书一个过程的终结。作为这套系列丛书的组织者,回思这一历史过程,不禁感慨多端,谨撰此文略以记之。1983年,辽版的《美学浅谈》荣获了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作者优... “宗教与美学丛书”的问世,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美学系列丛书一个过程的终结。作为这套系列丛书的组织者,回思这一历史过程,不禁感慨多端,谨撰此文略以记之。1983年,辽版的《美学浅谈》荣获了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作者优美的文笔和书中闪现的思想内涵,对我产生了一种“灵性”的启迪——美学是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描述,而人的全部感觉、知觉、理解、思维的意义就在于认识自己——这当然包括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史 中国美学 比较研究 美学研究 中西美学 思维 美学著作 替代性满足 美学思潮 系列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受容与受阻
6
作者 苏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2-54,共3页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性满足 文化形态 大众接受 通俗文学 文学作品 阅读过程 娱乐 爱情 受容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