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吸收式制冷系统氢液化工艺设计与优化
1
作者 耿金亮 孙恒 +3 位作者 荣海伦 李昊 王泽鑫 王翔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 为降低氢液化工艺的比能耗(SEC),设计了一种混合制冷剂预冷、双压Claude循环过冷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引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降低工艺的SEC,而且还设计了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制冷以提高制冷效率。方法 使用HYSYS软件和粒子群优化算... 目的 为降低氢液化工艺的比能耗(SEC),设计了一种混合制冷剂预冷、双压Claude循环过冷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引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降低工艺的SEC,而且还设计了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制冷以提高制冷效率。方法 使用HYSYS软件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并对工艺进行能量分析、换热分析和(火用)分析。结果 优化后工艺的SEC为5.676 9 kW·h/kg,比优化前降低14.89%;(火用)效率为56.04%,比优化前提高19.28%,表明优化后工艺能效显著提升。此外,工艺总的(火用)损失为69 496 kW,比优化前降低18.04%。结论 与其他液化工艺相比,设计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具有较高的液化性能,而且还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符合氢液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 氢液化工艺 液氢 粒子群优化算法 比能耗 吸收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能循环利用的热水驱动吸收式制冷技术应用
2
作者 范丰涛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3,共4页
针对制浆造纸工艺中能耗与碳排放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能循环利用的余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低温制冷技术。通过对某公司冰水系统集成改造实际工程运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余热水驱动低温制冷技术与装备的运行特性和技术经济性... 针对制浆造纸工艺中能耗与碳排放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能循环利用的余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低温制冷技术。通过对某公司冰水系统集成改造实际工程运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余热水驱动低温制冷技术与装备的运行特性和技术经济性。经评估可知,每年可节省蒸汽18.5万t,年收益约2072万元,减少CO_(2)排放2.3万t,减排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余热 吸收式热泵 制冷 运行 技术经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特性研究
3
作者 黄琮琪 邵双全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6-335,共10页
余热回收是优化数据中心能耗结构与节能降碳的重要解决方案。构建了液冷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探究了供给侧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参数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冷却条件下提供性能补偿的压缩比-冷却水温度... 余热回收是优化数据中心能耗结构与节能降碳的重要解决方案。构建了液冷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探究了供给侧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参数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冷却条件下提供性能补偿的压缩比-冷却水温度协调方式,结合北京地区的全年气候特征分析了典型服务器在不同散热功率的余热驱动制冷性能。研究得出供给侧热源温度升高使得性能提升,压缩比从1.2增至1.8时冷却水温度范围拓宽6.5~8.7℃;在过渡季或冬季,良好的自然冷源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自然冷却或单效吸收式制冷;气温处于平均值的阶段,仅消耗少量压缩电功即可实现高效制冷,而在极端炎热气候下,需要消耗相当于余热量15%~20%的压缩电功以维持高效制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液冷系统 余热回收 吸收式制冷 性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MO-RS方法筛选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式制冷剂的吸收剂
4
作者 孙艳军 郑海圻 +2 位作者 王世彪 王晓坡 何茂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8,共8页
主要研究了R1234ze(E)、R1234yf、R1233zd和R1243zf这4种氢氟烯烃类制冷剂与20种阳离子和16种阴离子相互配对成的离子液体组成的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通过COSMO-RS方法对工质对的亨利常数及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分子表面极化电荷... 主要研究了R1234ze(E)、R1234yf、R1233zd和R1243zf这4种氢氟烯烃类制冷剂与20种阳离子和16种阴离子相互配对成的离子液体组成的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通过COSMO-RS方法对工质对的亨利常数及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分子表面极化电荷密度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工质对的亨利常数和溶解度的差异。结果表明:R1234ze(E)制冷剂的极化表面电荷密度曲线在负极区域存在一个峰值,它与正极区域出现极化表面电荷密度峰值的阴离子兼容性好,与负极区域出现极化表面电荷密度峰值的阳离子兼容性差。筛选出了与HFO类制冷剂配对时具有低的亨利常数以及高溶解度的离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RS 离子液体 HFO制冷 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曙辉 陈光明 郑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5-52,共8页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每一次突破,都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当今正在研究或使用的主要工质对,同时也介绍了我们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正在研究的R22/DMF(二甲基甲酰胺)和R22+R142b/DMF工质对的有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工质对 制冷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吸水性离子液体-水工质对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粟航 郭开华 +1 位作者 皇甫立霞 孙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0,共7页
离子液体的出现,为吸收式制冷循环工质的改进开辟了新途径。以离子液体-水为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与离子液体的吸湿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筛选两种对水有极强吸收性能的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1-己基-3-甲基咪... 离子液体的出现,为吸收式制冷循环工质的改进开辟了新途径。以离子液体-水为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与离子液体的吸湿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筛选两种对水有极强吸收性能的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HMIm]Cl),对其水溶液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研究。首先对离子液体水溶液热力学特性(蒸汽压、比热、比焓等)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离子液体-水工质对单效吸收循环可工作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其性能系数大大优于现今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的离子液体,其中[EMIm]Ac水溶液优于[HMIm]Cl水溶液。与传统工质溴化锂-水比较,[EMIm]Ac-水工质对在发生温度为100℃时具有相当的循环性能系数,且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优于传统溴化锂-水的性能系数。然而该离子液体水溶液优势只在较高发生温度时才能体现,要实现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应着重筛选低温区蒸汽压特性优良的水溶性离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离子液体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Cl-CH_3OH作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潜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杰 梁世强 +1 位作者 王立 淮秀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57-2962,共6页
提出将[bmim]Cl/CH3OH应用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并从多角度对其应用潜能进行分析。采用静态法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DSC、乌氏黏度计和比重瓶等测定了293.15~353.15K温度范围内[bmim]Cl/CH3OH溶液的汽液平衡、比热容、黏度和密度,拟合得... 提出将[bmim]Cl/CH3OH应用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并从多角度对其应用潜能进行分析。采用静态法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DSC、乌氏黏度计和比重瓶等测定了293.15~353.15K温度范围内[bmim]Cl/CH3OH溶液的汽液平衡、比热容、黏度和密度,拟合得到溶液汽液平衡的NRTL模型参数以及比热容、黏度、密度随浓度和温度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bmim]Cl/CH3OH溶液的性质满足理想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要求,在吸收式制冷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汽液平衡 比热容 黏度 密度 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跨临界CO2-离子液体[bmim]PF6为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琴 黄宇 +1 位作者 罗二仓 胡剑英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0,共6页
选择跨临界CO2-[bmim]PF6作为新型的吸收式制冷工质对,考察了CO2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的溶解度和CO2-[bmim]PF6工质体系的热物性。计算了在给定工况下循环的制冷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跨临界CO2-[bmim]PF6 离子液体 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制冷工质研究进展(Ⅱ)——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士鸣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2-57,共6页
介绍了国外正在研究开发的部分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及其特性。
关键词 吸收式 制冷循环 制冷工质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制冷工质研究进展(Ⅰ)——高性能系数吸收制冷(热泵)循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士鸣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61,6,共6页
综合介绍了几种新型高性能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复叠式、复合式、GAX、辅助制冷剂吸收制冷循环。
关键词 吸收 制冷循环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储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丁志雄 隋云任 吴伟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31,共14页
储能可解决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及废热利用中的重要技术。吸收式储能技术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低蓄能温度、低热损失及灵活输出形式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综述了吸收式储能循环、储能工质及实验样机的最新... 储能可解决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及废热利用中的重要技术。吸收式储能技术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低蓄能温度、低热损失及灵活输出形式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综述了吸收式储能循环、储能工质及实验样机的最新研究进展。先进储能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储能密度、提高储能效率、降低蓄能温度;新型储能工质解决了传统盐溶液的结晶问题,为不同应用场景增加了工质对选择,并降低了工质对成本;实验样机的成功研发和测试证实了吸收式储能的优异性能,为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最后指出了吸收式储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储能 储能密度 储能效率 蓄能温度 工质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压缩CO_(2)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希锴 王鼎 +1 位作者 刘仕桢 张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8,共8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压缩CO_(2)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分流的方式,将一部分CO_(2)引流至二级压缩机,将压缩产生的热量提供给吸收式制冷循环,使其启动工作并提供冷量给主路CO_(2),同时使用高压罐储存液态CO_(2),从而提高系统...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压缩CO_(2)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分流的方式,将一部分CO_(2)引流至二级压缩机,将压缩产生的热量提供给吸收式制冷循环,使其启动工作并提供冷量给主路CO_(2),同时使用高压罐储存液态CO_(2),从而提高系统的储能效率。此外,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吸收器、一级压缩机、透平和级后换热器的[火用]损较大;本系统的储能效率随着冷凝压力、压缩机等熵效率和透平等熵效率的增加而提高,而储能压力的增大会使系统的储能效率降低;系统的最佳储能效率为68.70%,能量密度为0.153 k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CO_(2)储能 吸收式制冷循环 储能效率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工质NH3-H2O-LiBr在吸收式制冷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红林 赵海燕 吴铁晖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74,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三元工质NH3-H2O-LiBr。通过与常用二元工质NH3-H2O的气液平衡参数的对比,表明NH3-H2O-LiBr三元工质优于NH3-H2O二元工质,适合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另外介绍了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及吸收式制冷工质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三元工质 NH3-H2O-LiBr 气液平衡 吸收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卞宜峰 何国庚 +2 位作者 蔡德华 肖如熙 张奥妮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共10页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分为氨系、水系、醇系、氟系以及其它共五类,回顾这五类工质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这五类中传统工质对的缺陷,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和研究新型工质对,并且与传统工质对进行性能比较。重点介绍了NH3-Na SCN和NH3-LiNO3两对工质对的研究现状,比较两者在不同工况下的优缺点;介绍了以各类盐组合的方式替代Li Br来改善Li Br-H2O强烈腐蚀特性。在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了改进现有工质对性能和发掘新型工质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综述 制冷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124/DMAC为工质的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炯 王辉涛 +1 位作者 刘泛函 葛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36-2442,共7页
吸收式制冷能够利用工业余热进行制冷,但存在不能高效利用100℃以下废热的问题。本文以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制冷工质对R124/DMAC,对不同发生压力、发生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氨/水制... 吸收式制冷能够利用工业余热进行制冷,但存在不能高效利用100℃以下废热的问题。本文以压缩吸收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制冷工质对R124/DMAC,对不同发生压力、发生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氨/水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影响系统制冷系数(COP)、?损和?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发生温度和发生压力,在相同冷凝温度下,R124/DMAC制冷系统的最佳发生压力为600k Pa,最佳发生温度为75℃;而氨/水制冷系统的最佳发生压力为1100k Pa,最佳发生温度为100℃,采用新型制冷工质对能够有效地利用更低品位的热源进行制冷,同时系统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吸收式制冷 . 热力学 仿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CaCl2-LiCl/H2O工质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艺群 罗春欢 +1 位作者 李娜 苏庆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83-3494,共12页
利用低品位的太阳能热、地热或者工业领域低温余热废热进行吸收式制冷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具有良好制冷吸收特性的工质对CaCl2-LiCl/H2O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比的CaCl2-LiCl/H2O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得出了CaCl2与... 利用低品位的太阳能热、地热或者工业领域低温余热废热进行吸收式制冷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具有良好制冷吸收特性的工质对CaCl2-LiCl/H2O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比的CaCl2-LiCl/H2O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得出了CaCl2与LiCl的质量比为2∶1的工质对即CaCl2-LiCl(2∶1)/H2O的制冷吸收特性最佳。CaCl2-LiCl(2∶1)/H2O与常规的工质对LiBr/H2O相比,在大幅降低工质对成本的同时,在同一制冷工况下所需驱动热源温度即发生温度降低了5.8℃,而制冷COP提高0.041,?效率提高0.052。还系统测定了CaCl2-LiCl(2∶1)/H2O的结晶温度、密度、黏度、比热容、比焓以及腐蚀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几种以CaCl2为主要成分的工质对,CaCl2-LiCl(2∶1)/H2O具有较低的黏性,且对碳钢和紫铜的腐蚀性也较小,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制冷吸收特性 工质对 结晶 黏度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孟飞 殷勇高 张小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9-2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双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分别采用饱和蒸气压较高的LiCl水溶液作为高压级工质对,饱和蒸气压较低的LiBr水溶液作为低压级工质对。对不同运行工况下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当驱动热源温度较低... 提出一种基于双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分别采用饱和蒸气压较高的LiCl水溶液作为高压级工质对,饱和蒸气压较低的LiBr水溶液作为低压级工质对。对不同运行工况下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当驱动热源温度较低时,LiCl水溶液比LiBr水溶液表现出更好的热力性能。而且,基于双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可以将低位太阳能的利用温区扩宽到55~75℃,循环热力系数最高达0.47。还可以增加白天低温太阳能的利用时间,提高太阳能集热效率。另外,中间压力对循环热力性能影响显著,存在最佳的中间压力使循环热力性能达到最大,热力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压力范围为2.5~4.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太阳能 工质对 热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R1234ze(E)/离子液体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垚 朱山杉 +1 位作者 王晓坡 孙艳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5,共7页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对H_2O/LiBr和NH_3/H_2O等存在的问题,且含离子液体的工质对是一类有潜力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选取烯烃类制冷剂R1234ze(E)与3种离子液体[Bmim][PF_6]、[Hmim][PF_6]和[Omim][PF_6]组成的工质对在单效吸收式...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对H_2O/LiBr和NH_3/H_2O等存在的问题,且含离子液体的工质对是一类有潜力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选取烯烃类制冷剂R1234ze(E)与3种离子液体[Bmim][PF_6]、[Hmim][PF_6]和[Omim][PF_6]组成的工质对在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运用NRTL活度系数模型关联了3种工质对的相平衡数据,建立了相关的热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建立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时工质对的循环倍率、稀溶液与浓溶液的浓度差、系统性能系数以及■效率等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与文献中的R1234ze(E)以及其他离子液体(包括[Hmim][Tf_2N]、[Omim][BF_4]、[Hmim][BF_4]和[Emim][BF_4]等)组成的工质对在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为30℃时,3种工质对的性能在发生温度70℃时达到最大值,循环的■效率在65℃时达到最大,且工质对R1234ze(E)/[Omim][PF_6]的性能系数最大,可达到0.21,其■效率为0.089;R1234ze(E)/[Hmim][Tf_2N]系统性能最优,R1234ze(E)/[Emim][BF_4]的性能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新型制冷工质对在吸收制冷循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R1234ze(E) 离子液体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质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能量和[火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季桐 王刚 +1 位作者 熊亚选 徐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4-112,共9页
吸收式制冷可用于回收利用工业、建筑余热。然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低性能制约了其工程应用。为开发适用于余热回收的吸收式制冷技术,本文建立了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以55%溴化锂(LiBr)水溶液和35%氯化锂(LiCl)水溶液为工质,分... 吸收式制冷可用于回收利用工业、建筑余热。然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低性能制约了其工程应用。为开发适用于余热回收的吸收式制冷技术,本文建立了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以55%溴化锂(LiBr)水溶液和35%氯化锂(LiCl)水溶液为工质,分析了不同制冷工质冷却水、冷冻水及热源参数对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性能、系统能效和[火用]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水的入口温度、流量,冷冻水的入口温度,热源进口温度是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性能和[火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制冷系数(COP)随冷却水流量、冷冻水入口温度增加而增大,随冷却水进水温度增加而降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热源温度升高而增大;[火用]效率(ECOP)随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和冷冻水入口温度增加而增大,随热源温度增加而降低。LiBr水溶液和LiCl水溶液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COP最高分别为0.789和0.779;ECOP最高分别为0.694和0.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 氯化锂 吸收式制冷 能效 [火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子液体-水工质对的GAX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心蕊 徐震原 王如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8,共7页
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技术是太阳能利用和工业余热回收的重要途径,其中GAX(吸收发生换热)吸收式循环具有高效、效率可随热源温度变化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无结晶风险的离子液体工质对,并使用NRTL模型对离子液体工质对性质进行计算,并对GA... 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技术是太阳能利用和工业余热回收的重要途径,其中GAX(吸收发生换热)吸收式循环具有高效、效率可随热源温度变化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无结晶风险的离子液体工质对,并使用NRTL模型对离子液体工质对性质进行计算,并对GAX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DMIM][DMP]/水工质对可以使用GAX吸收式循环,且在发生温度较高的情况下COP能够达到约1.02,比相同特定工况下的单效循环COP提升27.5%,比采用溴化锂/水工质对的吸收式循环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GAX吸收式循环 NRTL模型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