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DNA的春季东海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分布特征
1
作者 袁霞 钟兰萍 +2 位作者 张秀梅 周永东 王晓艳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研究设计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eDNA方法对东海海域44个站位的175个水层样品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水平(44个站位)和垂直分布(175份水样)分析,并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e DNA与环境变量(总深度、... 研究设计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eDNA方法对东海海域44个站位的175个水层样品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水平(44个站位)和垂直分布(175份水样)分析,并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e DNA与环境变量(总深度、采样深度、温度、盐度、溶氧量、浊度、叶绿素、PO_(4)^(3-)、NH_(4)^(+))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eDNA检出率为17.14%,在各站位间无显著差异,但在垂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中表层水中检测到较高的曼氏无针乌贼eDNA浓度,在深度大于81 m的海水中未检测到曼氏无针乌贼eDNA。此外,曼氏无针乌贼的eDNA浓度(Ln([eDNA]+1))和存在/不存在(YNeDNA)受总深度、浊度、盐度、溶氧量、SiO_(3)^(-)、NO_(3)^(-)、NO_(2)^(-)等环境变量的影响。研究证明了eDNA是一种可靠的物种调查方法,可以作为传统资源调查的补充,为进一步研究东海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分布及栖息地选择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资源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东海 分布 曼氏无针乌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春、秋季群体形态比较分析
2
作者 刘姝含 徐开达 +2 位作者 刘连为 隋宥珍 吴天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2022年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11月)在浙江近海禁渔区线以西海域(27°0′~31°0′N,120°0′~124°0′E)设115个调查站位,采用4个航次底拖网采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样本,近海张网、拖虾作业补充取样... 2022年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11月)在浙江近海禁渔区线以西海域(27°0′~31°0′N,120°0′~124°0′E)设115个调查站位,采用4个航次底拖网采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样本,近海张网、拖虾作业补充取样,测量全长、胴长、胴宽、头长、眼径、眼间距、腕足(1~4)、触腕长,及触穗长12个长度形态指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胴长/全长差异显著,胴宽/全长、头长/全长、触腕长/全长和触穗长/全长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反映形态特征的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体现在眼部和胴长的差异,主成分2主要体现在腕足和头部差异。11个形态指标在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1.3%,经交叉验证判别率为80.7%。研究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存在一定差异,秋季群体腕足指标接近于人工养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春季、秋季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水温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永生 周珊珊 +5 位作者 周永东 徐开达 镇小蔓 焦礼诗 张秋宏 渠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增殖放流是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手段,而水温可能会影响增殖放流运输过程中乌贼的生存状态。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成体增殖放流运输技术,通过实验室内模拟不同水温(14、17、20、23、26、29℃)下的运输过程,... 增殖放流是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手段,而水温可能会影响增殖放流运输过程中乌贼的生存状态。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成体增殖放流运输技术,通过实验室内模拟不同水温(14、17、20、23、26、29℃)下的运输过程,分析了不同运输温度下乌贼死亡率和肝脏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水温显著影响乌贼成体死亡率(p<0.05),14和29℃处理组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30.0%和63.3%。相较于20℃处理组,肝糖原含量在14和17℃下显著下降,在29℃下显著上升(p<0.05);乳酸含量在23和29℃下显著上升(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下显著下降,在26℃下显著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各水温下显著下降(p<0.05);随水温变化,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乌贼死亡率与肝脏糖原、乳酸含量和AST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在5只·L^(-1)密度下水温过低或过高均不适宜乌贼运输,建议水温控制在1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模拟运输 水温 死亡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马文静 包红玉 +5 位作者 刘姝含 刘连为 隋宥珍 王好学 徐开达 徐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03-308,345,共7页
利用2022年在浙江近海采集的123尾曼氏无针乌贼样品,分析了其全长(X1)、胴长(X2)、胴宽(X3)、头长(X4)、眼间距(X5)、触腕长(X6)和触穗长(X7)等形态性状指标对体质量(Y)的影响,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浙江近海曼氏无针... 利用2022年在浙江近海采集的123尾曼氏无针乌贼样品,分析了其全长(X1)、胴长(X2)、胴宽(X3)、头长(X4)、眼间距(X5)、触腕长(X6)和触穗长(X7)等形态性状指标对体质量(Y)的影响,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形态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长和触腕长对体质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形态性状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胴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894),触腕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小(0.179);通径分析结果发现,胴长、胴宽和触穗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胴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大(0.76),仅胴长的通径系数大于间接通径系数(0.135);决定系数分析结果发现,胴长、胴宽和触穗长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大于0.85(R2=0.881);通过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198.753+2.459X2+1.247X3+0.338X7。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生物学研究,为其种质保护和资源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生态容量的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石雯静 张漫瑶 赵晟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E)软件构建了包含17个生态功能组的中街山列岛海域生态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研究中街山列岛海域生态系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各个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在1-4.648之间。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E)软件构建了包含17个生态功能组的中街山列岛海域生态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研究中街山列岛海域生态系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各个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在1-4.648之间。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营养级为3.562,属于中等营养级。中街山列岛海域功能组的营养转换效率在0.013-0.991之间。结合相关参数评估计算,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态容量为30.8 t,可增殖放流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约22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海域 曼氏无针乌贼 生态容量 ECOPATH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抑制、增效对曼氏无针乌贼性腺自噬、凋亡及雌雄标记基因的影响
6
作者 罗俊 陈龙 +6 位作者 张涛 陈爽 赵一凤 杨昺玥 杜庆乐 宋伟华 柳意樊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73-381,共9页
氯喹(chloroquine,CQ)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实验室常用的自噬抑制剂和增效剂。小鼠、斑马鱼等模式生物中的研究发现改变自噬水平会对精子和卵子发生产生影响。以曼氏无针乌贼为对象,通过建立精巢和卵巢的体外自噬抑制(CQ)和自... 氯喹(chloroquine,CQ)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实验室常用的自噬抑制剂和增效剂。小鼠、斑马鱼等模式生物中的研究发现改变自噬水平会对精子和卵子发生产生影响。以曼氏无针乌贼为对象,通过建立精巢和卵巢的体外自噬抑制(CQ)和自噬增效(RAPA)组织培养模型,系统比较不同浓度CQ和RAPA处理后精巢、卵巢中自噬(LC3、BECN1)、凋亡(p53、Cas3)、无脊椎动物缝隙连接蛋白基因(Inx4)、雄性标记(Sox3、Sox30)和雌性标记(Nanos-1、FTZ-F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Q处理引起曼氏无针乌贼的精巢和卵巢的自噬水平显著抑制,自噬标记基因LC3显著升高,BECN1显著下降;Inx4的变化趋势与自噬标记基因基本一致,表明Inx4与自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凋亡标记基因p53和Cas3显著升高,表明自噬抑制引起凋亡通路被激活;雄性标记基因Sox4和Sox30的表达变化相对滞后于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明自噬抑制对配子发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自噬增效(RAPA)同样引起了自噬标记基因(LC3、BECN1)、无脊椎动物缝隙连接蛋白基因(Inx4)、凋亡基因(p53、Cas3)、雄性(Sox3、Sox30)和雌性标记基因(Nanos-1、FTZ-F1)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自噬对曼氏无针乌贼精子发生和卵子发生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首次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揭示了Inx4与自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二者对配子发生有直接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和Inx4对包括头足类在内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配子发生的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雷帕霉素 自噬 曼氏无针乌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曼氏无针乌贼雄性个体繁殖特性的研究
7
作者 王孟佳 徐开达 +1 位作者 胡桂森 朱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对在舟山市西轩养殖场采集的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养殖曼氏无针乌贼雄性个体的繁殖模式。用生物统计和模型拟合等方法对雄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曼氏无针乌贼雄性个体... 对在舟山市西轩养殖场采集的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养殖曼氏无针乌贼雄性个体的繁殖模式。用生物统计和模型拟合等方法对雄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曼氏无针乌贼雄性个体的胴背长、体质量分布范围分别为32~102 mm、5.3~128.7 g;精巢成熟系数、精荚复合体指数分布范围分别为1.87%~3.64%、1.09%~4.00%,且二者均在Ⅲ-Ⅵ随性腺发育逐步增大;个体精荚囊长度为25~55 mm,精荚囊质量为0.30~1.54 g,两者成线性关系,均在性腺成熟度Ⅵ期时达到最大;有效繁殖力为125~3824条,胴背长相对有效繁殖力为1.71~56.24条·mm^(-1),均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并在Ⅵ期时达到最大。精荚长度为1.74~12.87 mm,精荚质量为0.0001~0.0026 g,两者符合线性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曼氏无针乌贼 有效繁殖力 繁殖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和组织学响应特征分析
8
作者 郝晴 崔闻博 +3 位作者 谷敏 李双 周旭 迟长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59,共9页
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代谢和渗透调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它的变化会影响头足类动物的能量收支、胚胎发育、个体生长、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还会直接影响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探究盐度胁迫对... 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代谢和渗透调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它的变化会影响头足类动物的能量收支、胚胎发育、个体生长、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还会直接影响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探究盐度胁迫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的影响,分别利用高盐(32)和低盐(18)对乌贼进行胁迫处理。结果显示,低盐胁迫6、12和24 h后,乌贼血淋巴中的Na^(+)、Cl^(-)、K^(+)、Ca^(2+)浓度相较于正常盐度组均显著性下降。高盐胁迫12和24 h后,血淋巴中的Na+浓度相较于正常盐度组显著性上升;Ca^(2+)浓度在12 h后显著性上升。肝脏中SOD活力和CAT的表达量在盐度胁迫6 h后显著下降。鳃中Na^(+)/K^(+)-ATP酶α亚基和Ca^(2+)-ATP酶的表达量在低盐胁迫24 h后显著下降。此外,H.E染色显示,低盐胁迫会造成乌贼鳃和肾组织核质比降低以及肝脏的病理性损伤,而在高盐胁迫后无变化。研究结果从生理生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解析曼氏无针乌贼成体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为曼氏无针乌贼和头足类的盐度响应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支撑和理论依据,也对乌贼养殖过程中应对盐度波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盐度胁迫 生理生化特征 酶活性 组织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的影响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9
作者 陈庆荣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温度是影响头足类胚胎发育的重要理化因子之一,本试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结果,旨在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提供参考,同时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制备染色体并分析其核型情况,为曼氏无针乌贼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参考资料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胚胎发育 人工育苗 理化因子 遗传背景 头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野生及养殖群体的生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常抗美 吴常文 +2 位作者 吕振明 朱爱意 张建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采用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及养殖曼氏无针乌贼肌肉的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可能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就常规生化组分而言,野生与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水分、粗蛋白等含量上则有... 采用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及养殖曼氏无针乌贼肌肉的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可能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就常规生化组分而言,野生与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水分、粗蛋白等含量上则有显著差别(P<0.05),养殖群体含有较高的蛋白和较低的水分含量。就氨基酸组成而言,野生与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均含18种主要氨基酸,但在含量上养殖群体绝大多数氨基酸均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在脂肪酸组成上,养殖群体较野生群体少一种脂肪酸(十五碳酸C15:0),而在含量上绝大部分脂肪酸与野生群体无显著差别(P>0.05)。该结果说明现阶段的人工驯养并未使曼氏无针乌贼品质下降,养殖群体完全可代替野生群体,成为人类理想的保健食品。养殖群体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人工驯养条件下的饵料组成的优质化和单一化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野生 养殖 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习性及其产卵场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吴常文 董智勇 +1 位作者 迟长凤 丁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了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比较了不同产卵附着物的附卵效果,选择典型产卵场(中街山列岛海区)进行附着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有较高等复杂的性行为,有显著的求偶、争偶及雌雄搏斗现象,乌贼交配对其它乌...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了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比较了不同产卵附着物的附卵效果,选择典型产卵场(中街山列岛海区)进行附着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有较高等复杂的性行为,有显著的求偶、争偶及雌雄搏斗现象,乌贼交配对其它乌贼交配有诱导作用;乌贼对附卵基有严格选择,没有充足适宜的附卵基,不仅使乌贼产卵时间延迟、数量减少,而且易被水流冲散、沉入底部致受精卵大量死亡,是影响乌贼繁衍的重要因素;附卵基附卵效果依次为聚乙烯(PE)绳、聚丙烯(PP)绳、钢筋、竹子、木头,颜色依次为黑色、蓝色、红色、黄色,形状依次为圆柱体、正三棱柱体、正长方体、扁长方体,粗度以直径0.25—0.50cm为宜,此外附卵基间应有适当空隙;目前,中街山列岛海区柳珊瑚(Plexaauraa sp.)生物量为0.15—0.64棵/m2,平均生物量为0.32棵/m2,资源数量趋于恢复,但远不能适应乌贼资源修复需要。增殖放流试验表明,修复乌贼资源的可能性很大,但在加大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时,必须尽快开展产卵场生态环境修复尤其是产卵附着物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繁殖行为 附卵基 产卵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宝琳 孙道元 +2 位作者 毕洪生 吴耀泉 黄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4,共4页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 1 980年 8月~ 1 981年 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 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 ,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 ,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 1 .1 3mm...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 1 980年 8月~ 1 981年 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 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 ,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 ,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 1 .1 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卵场。 1 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乌贼 曼氏无针乌贼 生长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建设 夏灵敏 +1 位作者 迟长凤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研究了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的变化规律和个体生殖力与其主要形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苗10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2.2%±3.25%),秋苗14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3...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研究了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的变化规律和个体生殖力与其主要形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苗10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2.2%±3.25%),秋苗14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3.7%±3.69%)。曼氏无针乌贼秋苗的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极显著高于春苗FW(P<0.01),F、Fa和FL与胴长(ML)、体质量(W)、净体质量(Wn)和卵巢质量(Wo)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关系(P<0.01)。FW与ML呈线性相关(P<0.01)。GSI只对Fa有影响(P>0.05);生殖力与肥满度(CF)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L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怀卵量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性腺成熟系数 生殖力 繁殖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副缠卵腺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春琳 王津伟 +2 位作者 余红卫 宋微微 宋超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395,共5页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副缠卵腺及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缠卵腺由副缠卵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体小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排列围成,各个管道之间通过典型的结缔组织复合体连接在一起;结缔组织复合体由...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副缠卵腺及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缠卵腺由副缠卵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体小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排列围成,各个管道之间通过典型的结缔组织复合体连接在一起;结缔组织复合体由肌肉纤维和血管等构成。小管上皮细胞靠近管腔面着生有微绒毛和纤毛,胞质中有大量的球状小泡分泌物,有的球状小泡被囊泡包裹,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并在纤毛摆动的作用下运送出管道外;腺体管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细菌,呈棒状或者杆状;推测其共生细菌来自于乌贼生活水域的"水平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副缠卵腺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共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四种饵料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樊晓旭 王春琳 +3 位作者 邵银文 王津伟 宋超霞 蒋霞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4-642,共9页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鲫组曼氏无针乌贼肝脏与卵巢中∑EAA、∑SEAA、∑EAA+SEAA、∑NEAA、∑AA含量在第一次卵巢成熟与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黄鲫组乌贼肝脏DHA/EPA在第一次卵巢成熟时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DHA、DHA/EPA、∑n3PUFA、∑n6PUFA、∑n3/n6PUFA都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乌贼第一次卵巢成熟卵巢DHA、∑n3PUFA、∑n6PUFA、∑n3/n6PUFA及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卵巢DHA、DHA/EPA、∑n3PUFA、∑n3/n6PUFA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第二次卵巢成熟时∑n6PUFA百分含量与沙蚕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卵量多少顺序为黄鲫组>沙蚕组>泥鳅组>福寿螺组(P<0.05);孵化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福寿螺组>泥鳅组>沙蚕组(P<0.05);所产卵子平均直径大小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幼体成活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各指标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氨基酸 脂肪酸 产卵量 孵化率 卵径 幼体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成林 张艳萍 +3 位作者 赵斌 胡炜 宋爱环 胡凡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7,共6页
根据2005年和2006年逐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并对底拖网渔获物中的头足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利用扫海面积法评估胶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量。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并进行了渔获物中头足类组成的比较,分析了... 根据2005年和2006年逐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并对底拖网渔获物中的头足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利用扫海面积法评估胶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量。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并进行了渔获物中头足类组成的比较,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两季的资源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6.7t和21.5t(2006);夏、秋两季的重量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3.4%和27.8%。近几年,以曼氏无针乌贼为主捕对象的头足类资源量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资源量约14t,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曼氏无针乌贼 底拖网 资源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常抗美 吴常文 +2 位作者 吕振明 张建设 李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57-263,共7页
2003年以来,通过对乌贼人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解决了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成体快速养殖和当年生乌贼秋季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及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利用乌贼仔三代和野生受精卵共6 810粒... 2003年以来,通过对乌贼人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解决了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成体快速养殖和当年生乌贼秋季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及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利用乌贼仔三代和野生受精卵共6 810粒;孵出稚乌贼5 855头,孵化率为86.0%;获胴长20 mm的幼乌贼4 182头,培育成活率为71.4%;获胴长92~130 mm,体质量106~219 g的乌贼2 885头,养殖成活率为69.0%;通过乌贼的快速养殖与生殖调控,1 000头当年生乌贼秋季产卵151.6 kg,合97.0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胚胎发育 苗种繁育 亲体培育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生长、成活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正 蒋霞敏 王春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6-441,共6页
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胴长2.3 mm±0.1 mm)初孵幼体投喂不同开口饵料(丰年虫、桡足类、桡足类+糠虾),对幼体乌贼(胴长12.7±0.3 mm)投喂不同饵料(活脊尾白虾、冰鲜杂鱼、干湿配合饲料)进行喂养试验,以成活率、胴... 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胴长2.3 mm±0.1 mm)初孵幼体投喂不同开口饵料(丰年虫、桡足类、桡足类+糠虾),对幼体乌贼(胴长12.7±0.3 mm)投喂不同饵料(活脊尾白虾、冰鲜杂鱼、干湿配合饲料)进行喂养试验,以成活率、胴长、体重等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桡足类组的初孵幼体成活率最高(83.3%),依次为桡足类+糠虾组、丰年虫组,成活率分别为63.9%、13.9%;桡足类+糠虾组的初孵幼体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旬生长为2.65 mm,依次为桡足类组、丰年虫组。活脊尾白虾组的幼体乌贼生长最快,平均旬生长为12 mm,依次为冰鲜杂鱼组、湿配合饲料组,平均旬生长分别为6、5mm;幼体乌贼的成活率依次为活脊尾白虾组(67.5%)>湿配合饲料组(41.7%)>冰鲜杂鱼组(33.3%);投喂不同饵料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粗蛋白、水分、粗脂肪、总灰分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幼体 饵料 生长 成活率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常文 周超 +1 位作者 郭宝英 张建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9-694,共6页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生物学体型及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结果表明,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GSI在4月...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生物学体型及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结果表明,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GSI在4月份达到最高(9.51%±7.23%),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提前,且生殖期延长。20世纪80年代初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均大于60年代初和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同时曼氏无针乌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增大。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个体生殖力均随着胴长(ML)、体质量(W)、卵巢质量(WO)、GSI这些指标的增大而增大,除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与ML为密切正相关外,个体生殖力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O是影响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生殖力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性腺成熟系数 个体生殖力 繁殖生物学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曼氏无针乌贼肉和海螵蛸中八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常文 迟长凤 +1 位作者 何光源 徐梅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95-3398,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头足类食药两用生物曼氏无针乌贼肉和海螵蛸中Cr,Mn,Cu,Zn,As,Cd,Hg和Pb等八种微量元素含量的ICP-MS法。测定元素校正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73以上,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4%~8.7%之间,加标...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头足类食药两用生物曼氏无针乌贼肉和海螵蛸中Cr,Mn,Cu,Zn,As,Cd,Hg和Pb等八种微量元素含量的ICP-MS法。测定元素校正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73以上,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4%~8.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5%~106.3%之间,最低检出限在0.002~0.032μg.L-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肉和海螵蛸中含有丰富的元素Cu和Zn,但是重金属元素Cd和As含量也超过规定标准,因此曼氏无针乌贼进入市场时,需要对Cd和As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研究结果不仅对曼氏无针乌贼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曼氏无针乌贼的养殖、资源利用及产品出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