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哈萨克斯坦曼格什拉克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研究
- 1
-
-
作者
塔斯肯
刘波
师永民
张志强
杜书恒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9-520,共12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7ZX05013005-009)的成果
-
文摘
本文基于古板块再造方法和盆地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研究了曼格什拉克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与油气系统对应关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图兰地台周缘大陆(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陆等)汇聚作用影响,导致盆地下古生界基底被花岗岩侵入,组成盆地非均质褶皱基底。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由古特提斯洋向图兰地台南缘的长期俯冲作用决定了盆地内部后期沉积格局。盆地主要经历了二叠纪—晚三叠世裂谷期、早侏罗世—始新世断拗转换和渐新世—更新世挤压变形等演化阶段。中—上三叠统泥岩和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黑色泥岩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中三叠系碳酸盐岩(含凝灰岩)、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是主要储集岩,而中三叠统凝灰质泥岩和上侏罗统泥岩—泥灰岩是盆地主要区域性盖层。盆地由形成于渐新世—更新世挤压背下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为主。三叠系地层中源油沿着不整合面或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而在热德拜—乌津阶地侏罗系源油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至上覆地层圈闭中。较弱的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和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是源油保存的前提条件。通过油藏连井剖面,观察得知:沿着NW—SE方向,花岗岩体呈连续性分布,发育方向与二叠纪花岗岩侵入带基本一致,可作为今后勘探重点方向。这对里海区域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里海
曼格什拉克盆地
大地构造
构造演化
油气系统
-
Keywords
Caspian Sea, Mangyshlak Basin
geotectonic
tectonic evolution
petroleum system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哈萨克斯坦B区块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何静波
陈志刚
刘良琼
陈元忠
高军
宋德才
-
机构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6-112,8-9,共9页
-
文摘
受区域北北东向挤压应力影响,哈萨克斯坦B区块主要发育三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北部的北西西向逆冲断层、北部的滑脱褶皱以及南部的北西向和北东向走滑断层。三组断层共同作用,加上本区独特的岩性组合,形成了B区块分带性明显的推覆—滑脱构造和走滑构造体系。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沟通深部油源,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滑脱层上下地层可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断层封闭性好,利于形成侧向遮挡。B区块推覆—滑脱—走滑构造体系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展布和油气藏的分布。
-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滑脱褶皱
走滑断层
挤压应力
曼格什拉克盆地
-
Keywords
thrust nappe
detachment fold
strike slip fault
extrusion stress
Mangyshlak Basi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