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反类型化的类型创作:曹保平电影中的警察形象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名成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2-85,共4页
-
文摘
作为在主流商业类型体系创作内颇具个人化风格的导演,曹保平在其导演的一系列犯罪片中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警察形象,或粗粝,或邪魅,或土里土气。不管出场时间长短,不管在叙事链条中参与度大小,这些警察形象都成为曹保平电影显著的标签之一。除了完美契合影片的基调,这些形象的去符号化意味,叙事进程中有意无意的缺席,以及尽在掌握的终极审判,都以一种反类型化的方式完成了类型化的独特书写。
-
关键词
曹保平电影
警察形象
反类型化
类型塑造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论曹保平电影中的间离效果
- 2
-
-
作者
白玺传
-
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5期144-146,共3页
-
文摘
间离效果曾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发挥其戏剧教化作用的核心手段,它能使观众从移情作用中抽出身来,客观冷静地思考导演所表达的内容。曹保平导演使用插叙式叙述结构以打破电影自然叙事,在类型电影中设置人物反差以营造陌生感,运用评述说明式情节以减少动作叙事,在影像呈现上使用暴露了摄影机存在的镜头以及角色打破“荧幕”的第四堵墙来打断观众的情绪,从而实现强烈的间离效果。这些间离效果使观众保持理性,对电影主题的呈现起到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曹保平电影
间离效果
插叙式叙述结构
人物反差
评述说明式情节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戏剧性空间的纪实性游走——曹保平电影美学风格探析
- 3
-
-
作者
白雪银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
-
出处
《艺苑》
2017年第4期30-32,共3页
-
文摘
在当代中国的电影导演中,曹保平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自2004年《光荣的愤怒》问世以来,曹保平的作品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艺术质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无论周围的创作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追求强烈的叙事的同时也追求对底层社会和复杂人性的真实呈现;试图在主流商业片中寻求更多个人化的表达。这样的坚持,也让曹保平电影的美学风格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倾向,即用纪实性的手法呈现戏剧性的内核,而这种风格的背后也反映了曹保平徘徊于商业化和个人化之间的作品定位和创作姿态。
-
关键词
曹保平电影
美学风格
戏剧性
纪实性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涉过愤怒的海》:曹保平的电影公式与表达机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白云昭
王冬
-
机构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1-176,共6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青年学者计划(项目编号:CZ002906)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RCSK202423)。
-
文摘
继《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之后,曹保平以《涉过愤怒的海》再续了“灼心宇宙”。与以往作品相比,《涉》片在继承“灼心”系列的黑暗暴力风格和极限情境下人性拷问的基础上,融合了cosplay二次元残酷青春物语的表达症候,调配出震人心魄的情感轰鸣,展现出曹保平电影一贯黑暗粗粝特质。此外,运用双线交叉叙事的明暗推动,对二次元故事外壳的征用以及由此深入西方“弑父”情结与中国“杀子”传统的亲情悖伦,又显现出导演力图创新,在故事改编层面对现实的融摄和逼视。
-
关键词
曹保平电影公式
“他文化”征用
代际关系范式
叙事策略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