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茂兰喀斯特森林的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及更新模式
被引量:
5
1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2,共6页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随林隙发育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10、20、30和40年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小叶柿、黄连木、掌叶木和云贵鹅耳枥;灌木...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随林隙发育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10、20、30和40年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小叶柿、黄连木、掌叶木和云贵鹅耳枥;灌木层优势种包括贵州悬竹、革叶铁榄、湖北十大功劳和长梗核果木;草本层优势种包括石韦、瓦韦、翠云草和庐山楼梯草;藤本优势种包括鞘柄菝葜、四川清风藤、藤黄檀和圆锥清风藤。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的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31、0.42、0.27和0.32,说明在林隙发育过程中,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草本植物则随着林隙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藤本植物和乔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依据树木幼苗、幼树和林冠层数量的差异,可将林隙树种的更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隙动态
物种组成
更新行为
更新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茂兰喀斯特森林的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及更新模式
被引量:
5
1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2,共6页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01028)
中山大学张宏达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文摘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随林隙发育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10、20、30和40年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小叶柿、黄连木、掌叶木和云贵鹅耳枥;灌木层优势种包括贵州悬竹、革叶铁榄、湖北十大功劳和长梗核果木;草本层优势种包括石韦、瓦韦、翠云草和庐山楼梯草;藤本优势种包括鞘柄菝葜、四川清风藤、藤黄檀和圆锥清风藤。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的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31、0.42、0.27和0.32,说明在林隙发育过程中,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草本植物则随着林隙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藤本植物和乔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依据树木幼苗、幼树和林冠层数量的差异,可将林隙树种的更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隙动态
物种组成
更新行为
更新
模式
Keywords
Karst forest
gap dynamic
species composition
regeneration behavior
generation pattern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Q948.1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茂兰喀斯特森林的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及更新模式
龙翠玲
余世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