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曲面表面形貌的评定及其应力集中分析
1
作者 徐广涛 乔泽沅 +2 位作者 刘天一 郇培 刘兰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为合理评定圆棒试样缺口底部复杂曲面的表面加工质量,提出小波变换并结合摄动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测量的原始表面形貌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出表面粗糙度信息,并进行表面粗糙度参数分析。采用摄动法对提取出的表面粗糙度信息进行应... 为合理评定圆棒试样缺口底部复杂曲面的表面加工质量,提出小波变换并结合摄动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测量的原始表面形貌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出表面粗糙度信息,并进行表面粗糙度参数分析。采用摄动法对提取出的表面粗糙度信息进行应力集中分析,提出计算复杂曲面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表面相对应力梯度的方法。使用NPFLEX白光干涉仪测量平板试样和圆棒试样缺口底部复杂曲面的表面形貌。针对平板试样的表面形貌,使用所提方法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评定,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对圆棒试样缺口底部复杂曲面的表面形貌进行评定及应力集中分析,为圆棒试样缺口底部复杂曲面表面加工质量的评定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表面形貌 应力集中系数 相对应力梯度 小波分析 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金属表面粒子掩膜电沉积微坑阵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歌 周奎 +2 位作者 明平美 张新民 刘凯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33,共6页
目的在曲面金属表面制作微结构阵列。方法提出一种采用界面转移法在曲面金属零件表面制作胶体粒子掩膜,并在胶体粒子间隙中电沉积金属制作微坑阵列的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沉积层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进行检测。结... 目的在曲面金属表面制作微结构阵列。方法提出一种采用界面转移法在曲面金属零件表面制作胶体粒子掩膜,并在胶体粒子间隙中电沉积金属制作微坑阵列的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沉积层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界面转移法可以在金属零件表面形成均匀排列的单层胶体粒子掩膜,在0.3 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沉积20 min去除粒子掩膜后,在曲面金属零件表面得到均匀排列的微坑阵列,单个微坑尺寸约为3.4μm。在0.3 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沉积10~50 min,微坑的尺寸随电沉积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疏水性随微坑尺寸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微坑尺寸为5μm左右时,沉积层的疏水性最好,其圆柱面接触角约为120°。结论采用界面转移方法制作胶体粒子掩膜并结合电沉积工艺,可以在曲面金属表面制作均匀的微坑阵列。带有微坑阵列的沉积层为疏水表面,通过调节电沉积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可获得疏水性最好的微坑结构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金属表面 粒子掩膜 电沉积 界面转移法 微坑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组合式单元模型的表面求交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基伟 付宇 王亚奖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7,共7页
在空间埋置组合式单元模型中,钢筋单元可埋置于混凝土单元任何位置,混凝土单元网格剖分不受钢筋位置的限制,方便实用,但需确定钢筋单元两端在混凝土单元表面的位置坐标。因此,求解钢筋线与混凝土单元表面的交点坐标是应用该单元模型的前... 在空间埋置组合式单元模型中,钢筋单元可埋置于混凝土单元任何位置,混凝土单元网格剖分不受钢筋位置的限制,方便实用,但需确定钢筋单元两端在混凝土单元表面的位置坐标。因此,求解钢筋线与混凝土单元表面的交点坐标是应用该单元模型的前提,现有的求解方法只适用于混凝土单元表面是平面的情况。为此,提出了牛顿迭代法和分块解析法两种处理方法,能求解钢筋线与混凝土单元表面为任何形状时的交点坐标,增强了该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算例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正确性。从适用性而言,分块解析法要优于牛顿迭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 单元模型 前处理 曲面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形状类型信息由图像中的明暗变化获取物体的表面方向
4
作者 须明 赵荣椿 Maria Petrou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研究一种专门用于 SFS(由图像的明暗重构物体表面三维形状 )结合其它辅助信息的条件下 ,提取光滑物体表面方向信息的 SFS算法。物体表面上的曲面片按其方向曲率的符号组合分成 4种类型 :凸形、凹形、横向鞍形和纵向鞍形 ,以便于利用辅... 研究一种专门用于 SFS(由图像的明暗重构物体表面三维形状 )结合其它辅助信息的条件下 ,提取光滑物体表面方向信息的 SFS算法。物体表面上的曲面片按其方向曲率的符号组合分成 4种类型 :凸形、凹形、横向鞍形和纵向鞍形 ,以便于利用辅助信息加以实际判别。对应于这种分类方式 ,设计出相应的 4种由明暗关系计算表面方向的算法基本算子。这种新算法在算子与表面类型相匹配的情况下 ,能够取得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S 曲面表面方向 曲面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C在超精密加工中的谐波干扰控制研究
5
作者 李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8-200,204,共4页
为了提高微阵列表面自由曲面的超精密加工应用中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性,对周期性谐波扰动信号的观测结果作出实时估计和补偿,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AFC)控制器。首先,分析了傅立叶级数的正弦和余弦信号组成影响系统的周期性谐波... 为了提高微阵列表面自由曲面的超精密加工应用中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性,对周期性谐波扰动信号的观测结果作出实时估计和补偿,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AFC)控制器。首先,分析了傅立叶级数的正弦和余弦信号组成影响系统的周期性谐波扰动信号。其次,详细地推导了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算法,得出传递函数。然后,以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控制器作为前馈控制器,应用PID作为反馈控制器,设计了复合控制器,并解释了工作流程。最后,数字仿真实验显示,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表面自由曲面 超精密加工 自适应前馈误差消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over free-form surfac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亮 祝顺来 +1 位作者 肖南 高博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44-2453,共10页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 flows on a free-form surface,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lots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on a 3D free-form surface,and adopts a modified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to generate the structural grid.Based 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or named "St-Surmesh" is developed for the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The surface geometry of one of the Sun Valleys in Expo Axis for the Expo Shanghai 2010 is select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for validat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Comparative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structural grids affect the design of a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generation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geometry stress trajectory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 of low-gradient curved surfaces based on four-axis linkage technique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辞 戴一帆 彭小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349-2358,共10页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magnetic field along the polish wheel,the four-axis linkage technique is advanced to replace a standard five-axis one to figure low-gradient optical surfaces with a raster t...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magnetic field along the polish wheel,the four-axis linkage technique is advanced to replace a standard five-axis one to figure low-gradient optical surfaces with a raster tool-path in 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MRF).After introducing the fundaments of such simplification,the figuring reachability of a four-axis system for the low-gradient optics was theoretically analyzed.Further validation including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nd influenc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was performed to establish its application.To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such technique,a K4 spherical part was figured by two iterations of MRF with surface form error improved to 0.219λPV and 0.027λRMS.Meanwhile,the surface roughness was also improved a lot in MRF process.These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both indicate that high form accuracy and excellent surface quality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four-axis linkage technique in the process of figuring low-gradient optical elements,and the four-axis linkage system undoubtedly is much more easy to control and much more econom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 low-gradient curved surfaces four-axis linkage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