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6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评估
1
作者 杨雪丽 田家磊 +3 位作者 王猛 罗文涛 杨亚磊 李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评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葡萄酒来源的AFB1暴露风险,用暴露边界(MOE)法和肝癌风险定量方法表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85份葡萄酒样本中有35份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41.2%,其中AFB1的检出率最高(36.5%),平均含量为0.084~0.324μg/kg。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摄入AFB1的平均暴露范围为0.0050~0.0095 ng/(kg bw·d)。暴露边界法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全人群在平均暴露水平下的MOE值均>10000,无需优先关注。肝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葡萄酒来源摄入AFB1所增加的肝癌患者占西北地区肝癌总体发病率的0.0008%~0.0016%,贡献率较低。新疆市售葡萄酒中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状况,但总体污染水平不高,新疆居民通过葡萄酒摄入AFB1所引发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真菌毒素 污染状况 曲霉毒素B1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陈晨 陶泽 +5 位作者 王可 李晴晴 安红玉 卢增慧 李拖平 李苏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备强致肝损伤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的微生物毒素。根据产黄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柄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分别对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备强致肝损伤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的微生物毒素。根据产黄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柄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分别对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进行设计,对其建立并优化LAMP体系。结果显示,该文所建立的方法针对aflR、omt-1、ver-1基因设计的引物,黄曲霉菌DNA的检出限分别是1.0×10^(-2)、1.0×10^(-3)、1.0×10^(-4) ng/μL。此体系与黄曲霉及寄生曲霉反应成阳性,与其他菌体反应皆为阴性,该方法耗时短、设备要求低,借助恒温荧光读取设备或根据显色剂颜色变化可在60 min内迅速判定待检菌株是否为黄曲霉毒素产生菌,可满足各机构现场快速高效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产生菌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 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 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家禽的毒性及纳米材料对其解毒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梦珂 徐宁 +3 位作者 楚越越 张晓菲 李梦颖 孔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黄曲霉毒素B1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污染率高,毒性强且没有有效的解毒剂。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由黄曲霉毒素B1导致的氧化损伤、提高动物的解毒能力。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其缓解黄曲霉毒素B1中毒的有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黄曲霉毒素B1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污染率高,毒性强且没有有效的解毒剂。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由黄曲霉毒素B1导致的氧化损伤、提高动物的解毒能力。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其缓解黄曲霉毒素B1中毒的有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黄曲霉毒素B1对家禽的毒性作用及纳米材料对黄曲霉毒素B1的解毒作用,以期为生产中采用纳米材料防控黄曲霉毒素B1中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B1 毒性 家禽 纳米材料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缓解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效果研究
4
作者 张霞 王涛 +6 位作者 张全美 严光文 安凤霞 卢宝伟 葛凯 夏伦斌 毕少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1),检测其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血清生化、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肝脏组织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FB1暴露会导致鹌鹑肝脏出现肿大、发黄、发白和易碎的现象,病理学观察表现为细胞索排列混乱,肝细胞肿胀和空泡化变性等病理变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增加,肝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均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降低;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HO-1,NQO-1,SOD1,CAT)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与AFB1组相比,Se-Y+AFB1组减轻了AFB1导致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血清中的AST和ALT活性有所降低,肝脏组织中GSH-Px、CAT和T-SOD活性及T-AOC水平有所升高;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综上所述,AFB1暴露诱导鹌鹑肝脏氧化应激,抑制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肝脏损伤,而Se-Y通过增强Nrf2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拮抗AFB1所诱导的鹌鹑肝脏氧化损伤,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信号通路 酵母硒 曲霉毒素B1 鹌鹑肝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培养基中血清水平优化探索赭曲霉毒素A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芳 张志岐 +5 位作者 聂冬霞 范楷 娄秀萍 朱雪婷 韩铮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ved epithelial cells,HK-2)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OTA浓度以间接反应细胞对OTA的摄入量,分析培养基中不同水平血清对OTA毒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的血清在48 h内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细胞正常培养条件;添加2%的血清在36 h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配制OTA工作液的细胞处理条件。基于优化的细胞培养及处理条件,OT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TA抑制细胞活力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OTA处理HK-2细胞12、24、36 h的IC50分别为39.29、6.28和2.72 μmol·L^(-1)。同时OTA可以时间依赖性极显著提高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水平,并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P<0.01)。[结论]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血清会影响OTA的毒性,且血清水平越高,对OTA毒性影响越大。当使用2%血清的培养基配制OTA工作液时,可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血清水平对OTA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A 血清水平 HK-2细胞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钦巧眉 毛劲 +5 位作者 程玲 杨祥龙 张奇 张文 姜俊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共14页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和毒性,全面评述了其检测技术与污染防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黄曲霉毒素智慧检测与源头阻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检测技术方面,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被广泛使用;新兴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层析试纸条、纳米材料增强生物传感等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捷,为现场筛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黄曲霉毒素防控贯穿农产品从田间种植到储运加工全链条,收获前可通过选育抗性品种、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及优化种植管理等抑制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产后环节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等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阻控减控,其中功能生物菌剂源头阻控黄曲霉菌成为研究热点。未来通过融合智能检测技术,如基于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驱动预警与源头阻控技术如花生大豆诱导固氮提质增产生物耦合技术,实现更精准、高效、可持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是促进微生物、土壤、化学和食品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和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有力途径。该综述为开展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 检测 阻控 智慧检测 源头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磺素T核酸探针级联信号体系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楠 韩爱云 +5 位作者 解立斌 张文娜 魏萌 马媛媛 胡连霞 肖霄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7,共7页
为开发能应用于复杂的食品基质中且准确高、灵敏高、特异性好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s B_(1),AFB_(1))检测方法,该研究以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微球(MMPMs-AFB_(1)抗体)为捕获探针,包被原/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偶联的纳... 为开发能应用于复杂的食品基质中且准确高、灵敏高、特异性好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s B_(1),AFB_(1))检测方法,该研究以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微球(MMPMs-AFB_(1)抗体)为捕获探针,包被原/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偶联的纳米微球(AFB_(1)-OVA-PPs-GOx)为信号探针,结合芬顿反应-硫磺素T荧光核酸探针体系开发了一种“Turn on”型AFB_(1)磁分离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FB_(1)的检测范围为0.05~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027 ng/mL。在AFB_(1)的添加质量浓度为1、5、20、200 ng/g(ng/mL)的加标植物源性食品样品中,AFB_(1)的回收率良好,为81.6%~112.1%,变异系数值为1.2%~15.8%。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玉米粉质控样品中AFB_(1)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抗基质干扰能力强,可用于食品中的AFB_(1)的精确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B_(1) 芬顿反应 硫磺素T G-四链体 荧光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1年我国饲料产品与饲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_(1)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京 梁海军 +7 位作者 李复煌 薛敏 王杰 陈玉艳 张博 艾静 杨雨鑫 谷旭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2-700,共1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0—2021年间我国饲料产品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含量及变化情况,探究AFB_(1)易感畜禽饲料种类、饲料类型及主要污染区域和气候类型,并揭示饲料卫生标准关于AFB_(1)限量标准更新后对饲料产品与饲...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0—2021年间我国饲料产品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含量及变化情况,探究AFB_(1)易感畜禽饲料种类、饲料类型及主要污染区域和气候类型,并揭示饲料卫生标准关于AFB_(1)限量标准更新后对饲料产品与饲料原料AFB_(1)污染防控的影响。本研究涉及样品的采样年份从2010年到2021年,覆盖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共27929份样本,依据不同饲料卫生标准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法)对AFB_(1)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定年份、畜禽饲料种类、饲料类型与生态区域的分类分析。结果显示:1)0.744%样本AFB_(1)含量高于限量标准,61.330%样本未检出AFB_(1)。2)除去无精确值的样本后,剩余实测值样本AFB_(1)含量的平均数为2.90μg/kg,中位数为5.49μg/kg。3)华东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AFB_(1)主要污染地区及气候类型,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为AFB_(1)易感饲料类型。4)2017年后AFB_(1)含量平均数较2017年前呈显著上升(P<0.05),2017年新饲料卫生标准更新完善后,超标样本的检出量呈现下降趋势,饲料卫生标准的更新对宠物饲料及精料补充料存在显著影响(P<0.05);此外,需对华东地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AFB_(1)感染防治情况进行持续关注。以上结果表明,AFB_(1)主要存在于易受高温、干旱胁迫的南方及西北地区,主要感染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等玉米含量丰富的饲料。本研究可为在后续实际生产中对AFB_(1)的重点感染饲料类型及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与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B_(1) 饲料卫生标准 养殖动物 配合饲料 精料补充料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危害和综合防治
9
作者 瞿元桂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4期86-87,共2页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生产的重要问题,不仅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威胁,还对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环境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其危害日益加重。为...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生产的重要问题,不仅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威胁,还对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环境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其危害日益加重。为有效应对黄曲霉毒素中毒问题,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已相继开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对生猪养殖的危害,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中毒 生猪养殖 农业生产模式 食品安全 综合防治 科学研究 养殖业 曲霉毒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璐 韩镕博 +3 位作者 沈佳雪 王霄 包永占 史万玉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和饲料作物中。由于AFB_(1)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光稳定性,其在食品加工和传统储存条件下难以彻底去除,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隐患,严重威...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和饲料作物中。由于AFB_(1)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光稳定性,其在食品加工和传统储存条件下难以彻底去除,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隐患,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业和公众健康。因此,AFB_(1)的毒代动力学特征及其毒性机制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相关新发现不断涌现,持续深化对其科学认知。本文综述了AFB_(1)的主要暴露途径、体内生物活化和解毒过程,重点探讨了不同细胞色素P450(CYP450)与AFB_(1)代谢物间的复杂关系,并总结了AFB_(1)诱发的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和免疫毒性等研究进展,为AFB_(1)解毒策略开发、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B_(1) 代谢 细胞色素P450酶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培养物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步降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梦珂 盛海 +5 位作者 刘超齐 金三俊 王利军 李新新 尹清强 朱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06%和0.09%)的黑曲霉培养物加入到含有AFB1和ZEN的液体培养基中,发现反应不同时间(12 h和24 h)后培养液中AFB1和ZEN的残余量显著降低(P<0.05),其同步降解率随黑曲霉培养物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反应12 h后,0.09%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6%和49.81%(P<0.05);在反应24 h后,0.06%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54%和98.28%(P<0.05)。研究为解决饲料行业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霉菌毒素降解 同步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新型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善瑞 赵璐玲 章建浩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播种、生长、采收以及储藏的各个环节,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且其高度致癌性也影响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黄曲霉毒素阳...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播种、生长、采收以及储藏的各个环节,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且其高度致癌性也影响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黄曲霉毒素阳性检出率居高不下,探寻一种安全高效降低霉菌毒素污染水平的技术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归纳分析黄曲霉毒素B_(1)的新型降解方法,并比较其在粮油行业实际应用情况的优缺点,从而为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B_(1) 降解技术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FLA_041330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裴姗 赵智伟 +4 位作者 魏闪 吕扬勇 雷阳 赵风光 胡元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5-1356,共12页
Zn_(2)Cys_(6)型转录因子在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Zn_(2)Cys_(6)型转录因子AFLA_041330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策略构建AFLA_041330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分析其在黄曲霉毒素B1(AFB1... Zn_(2)Cys_(6)型转录因子在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Zn_(2)Cys_(6)型转录因子AFLA_041330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策略构建AFLA_041330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分析其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合成中的功能,结合转录组测序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其调控AFB1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AFLA_041330基因缺失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产孢及AFB1产生。转录组分析表明,转录因子AFLA_041330缺失后,分生孢子发育、葡聚糖酶、ABC转运蛋白、氧化磷酸化等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此外,通过胁迫试验、荧光增白剂(CFW)荧光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及荧光染料(DCFH-DA)染色试验,证实AFLA_041330缺失导致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诱导活性氧(ROS)积累。本研究证实了AFLA_041330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及AFB1生物合成,并揭示AFLA_041330缺失后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诱导ROS积累,进一步抑制黄曲霉生长并降低AFB1合成。本研究结果为黄曲霉以及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曲霉毒素 AFLA_041330 转录组分析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于瑷玮 于强 +5 位作者 宋福荣 姜慧 毛劲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4,共9页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自建基地或订单种植模式,应用阻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和促进结瘤固氮起耦合作用Aspergillus flavus/Aflatoxins and Rhizobia coupling(简称ARC)菌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采购储运管控通过产地调研、样品检测和仓储参数优化降低污染风险。加工端脱除采用振动筛分、色选剔除、紫外降解、物理吸附及碱炼脱除等多技术联用实现毒素深度脱除。当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管控技术面临源头阻控稳定性不足、在线检测技术短板及智能化应用缺失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源头生物阻控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产业链中应用,为花生油质量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全产业链 曲霉毒素管控 源头阻控 在线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M_(1)研究进展
15
作者 运欢 张宇昊 +1 位作者 马良 郭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395,共9页
黄曲霉毒素M_(1)是黄曲霉毒素B1在哺乳动物肝脏内转化而来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它在乳及乳制品中难以消除,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的现场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 黄曲霉毒素M_(1)是黄曲霉毒素B1在哺乳动物肝脏内转化而来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它在乳及乳制品中难以消除,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的现场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因其便携、灵敏、智能化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信号放大策略构建的黄曲霉毒素M_(1)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信号放大策略在生物传感器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并对信号放大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M_(1) 生物传感器 信号放大策略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引起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改善作用
16
作者 张照杰 韩一铭 +9 位作者 高宇凤 任晓丽 宋超 李志娟 李洪政 石冬梅 贾雨婷 姬中豪 皇甫和平 王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0-127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7个组,包括对照组(NC组)、AFB_(1)组和5个试验组,其中N...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羊人工瘤胃异常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7个组,包括对照组(NC组)、AFB_(1)组和5个试验组,其中NC组添加1 mL甲醇,AFB_(1)组添加1 mL 10μg/mL的AFB_(1),试验组分别同时添加1 mL 10μg/mL的AFB_(1)和0.01%、0.03%、0.06%、0.12%、0.24%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组3个重复。试验当天随机收集3只屠宰羊的新鲜瘤胃液,按照试验设计在39℃条件下培养4、8、12、24和48 h,记录pH和产气量,测定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1)发酵24 h时,AFB_(1)组产气量与N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0.03%组产气量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2)发酵24 h时,各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AFB_(1)组NH_(3)-N和MCP含量低于N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0.03%组NH_(3)-N和MCP含量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3)发酵24 h时,AFB_(1)组发酵液各VFA含量在数值上均低于NC组,其中异丁酸含量与N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0.03%组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AFB_(1)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丙酸和异丁酸含量与AFB_(1)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AFB_(1)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和原虫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AFB_(1)组相比,0.03%组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AFB_(1)会降低体外发酵瘤胃产气量以及NH_(3)-N、MCP和VFA含量,同时抑制瘤胃微生物活性;饲粮中添加0.03%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有效缓解AFB_(1)致羊人工瘤胃发酵的抑制作用,促进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曲霉毒素B_(1) 瘤胃 体外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黄曲霉毒素B1去除菌的鉴定、去除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的转录组学分析
17
作者 王李惠 裴阳阳 +6 位作者 陈晓茹 赵欢 刘书亮 胡凯弟 赵宁 李琴 李建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7-147,共11页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可去除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多变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对其进行AFB1去除条件优化,并结合转录组学数据分析该菌株较为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温度和接...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可去除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多变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对其进行AFB1去除条件优化,并结合转录组学数据分析该菌株较为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温度和接种量对AFB1去除率影响最大,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去除条件为pH 5.6、温度30℃、接种量10%,最优条件下AFB1去除率为96.01%。转录组学结果显示,在AFB1胁迫下共有5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7个,下调基因128个,基因注释到碳代谢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尤为显著,这些基因中脂氧合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腺苷同型半胱氨酸酶、芳香转氨酶I、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等基因促进了AFB1-exo-8,9-epoxide-还原型谷胱甘肽偶联物的生成,破坏了AFB1的呋喃环双键,降低了毒性。质谱检测数据分析表明,在AFB1的存在下该菌株的谷胱甘肽合成过程加快,中间物质乙酰高丝氨酸大量生成。综上,多变拟威克酵母具有去除AFB1能力,能够丰富减除真菌毒素的菌种库。本研究解析了多变拟威克酵母去除AFB1的作用机制,对胞内去除AFB1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拟威克酵母 曲霉毒素B1 胞内酶 去除机制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羧酸共价有机框架微球在线固相萃取4种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荣雨 刘杰 +3 位作者 周静 李涛 王晓 纪文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联苯二甲醛、丙酮酸为合成反应单体,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利用Doebner串联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喹啉羧酸骨架的共价有机框架(QCA-COF)微球。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发现,采用1,4-二氧六环-乙腈溶液(1∶4,体积比)作为反... 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联苯二甲醛、丙酮酸为合成反应单体,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利用Doebner串联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喹啉羧酸骨架的共价有机框架(QCA-COF)微球。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发现,采用1,4-二氧六环-乙腈溶液(1∶4,体积比)作为反应溶剂时,可获得具有微米级粒径的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_(2)吸脱附实验对QCA-COF微球的结构进行表征。由于QCA-COF微球具有芳环、喹啉基团、羧基等官能团,可通过氢键、π-π等多重相互作用与黄曲霉毒素进行吸附,其吸附能力优于C_(18)、PSA以及GCB等商用材料。将QCA-COF材料作为在线固相萃取柱的填料,详细优化了在线固相萃取条件。将在线固相萃取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24~0.030 ng·g^(-1)。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82.5%~105%)和精密度(4.3%~10%,n=6),适用于花生、小麦、陈皮、杏仁、决明子等食品与中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毒素 在线固相萃取 共价有机框架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鹅源乳酸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晶 刘梦 +7 位作者 孙婉婷 刘珊珊 赵达 李犇 裴洪岩 刘宇 王雪 朱战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8-43,50,共7页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确定9株分离菌对AFB1降解率达到50%以上,其中菌株DT951降解率达到75%;经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T951在pH 3.0酸性环境及0.2%、0.3%的胆盐浓度环境下都有较好的耐受性;经16S rRNA鉴定DT951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1株唾液乳杆菌DT951,具有较好降解AFB1的能力和耐受性,为深入研究降解AFB1的鹅源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曲霉毒素B1 唾液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原位质谱快速检测方法
20
作者 董柠菲 宋晓东 +4 位作者 程聪洋 金君华 李相阳 张红星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目的】旨在解决传统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依赖有机溶剂等问题,满足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方法】通过优化原位质谱分析系统的MS1(全扫描)和MS2(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以及洗脱液种类,确定AFM_(1)原位质谱检测条件和特征母离子... 【目的】旨在解决传统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依赖有机溶剂等问题,满足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方法】通过优化原位质谱分析系统的MS1(全扫描)和MS2(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以及洗脱液种类,确定AFM_(1)原位质谱检测条件和特征母离子/碎片离子对,建立定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在牛乳基质中,测定原位质谱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检出限和定量限,建立AFM_(1)定量检测校正曲线,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在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下,成功捕获AFM_(1)特征母离子(329.0 m/z)及主碎片离子(301.0 m/z);甲醇洗脱液的信号响应值显著优于其他有机溶剂,实现AFM_(1)定性检测;在牛乳中,原位质谱方法检测AFM_(1)在0.31~1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4),方法检出限0.11μg/kg,定量限0.34μg/kg,回收率86.23%~95.48%,重复性精密度0.79%~1.68%。【结论】建立的原位质谱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前处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为乳制品中AFM_(1)的快速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乳 曲霉毒素 原位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