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了降雨、超速情况下曲线路段小客车行车风险。利用C a r s i 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以临界附着系数作为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指标,运用M a t l a b软件建立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8 0 ...综合分析了降雨、超速情况下曲线路段小客车行车风险。利用C a r s i 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以临界附着系数作为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指标,运用M a t l a b软件建立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8 0 k m/h时,当行驶速度超过9 6 k m/h,小客车在降雨的曲线路段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4 8.4 0%;当降雨强度大于1.5 m m/m i n,小客车在曲线路段超速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1 6.3 5%;在降雨、超速情况下,小客车在曲线半径为2 5 0 m的曲线路段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9 0%。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明确山区公路曲线路段上的汽车轨迹形态和驾驶风格,使用小客车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实车驾驶实验.记录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男性驾驶人的行驶轨迹,分析了行驶轨迹相对于行车道中线的横向偏移特性,运用聚类方法识别了曲线路段的轨迹行为模式.结果发现:根据轨迹横向偏移率的聚类结果,山区公路曲线路段有6种轨迹模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切弯是曲线路段占主导的过弯方式,按照切弯点位置以及前后的轨迹形态,切弯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行驶轨迹的横向偏移导致了车道偏离,其中非预期偏离由于存在较高的事故风险,应进行防范和控制;平曲线半径越小,切弯效应越大,事故风险可控,驾驶人越倾向于采用切弯方式来通过弯道,曲线路段是否发生切弯行为的临界半径值为200 m.
文摘综合分析了降雨、超速情况下曲线路段小客车行车风险。利用C a r s i 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以临界附着系数作为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指标,运用M a t l a b软件建立小客车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8 0 k m/h时,当行驶速度超过9 6 k m/h,小客车在降雨的曲线路段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4 8.4 0%;当降雨强度大于1.5 m m/m i n,小客车在曲线路段超速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1 6.3 5%;在降雨、超速情况下,小客车在曲线半径为2 5 0 m的曲线路段行驶时发生侧滑的风险概率大于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