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暴潮灾害情景下海岸带暴露指数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建省东山湾为例
1
作者 王超 黄发明 +3 位作者 陈华香 殷飞笺 施荣灿 杨黎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3,共12页
暴露指数反映了环境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承受灾害的潜在风险程度。研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海洋水深及风力数据等,基于暴露指数模型,以福建省东山湾为案例研究区域,对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海岸带暴露指数及其时空演变... 暴露指数反映了环境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承受灾害的潜在风险程度。研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海洋水深及风力数据等,基于暴露指数模型,以福建省东山湾为案例研究区域,对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海岸带暴露指数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近十年来,东山湾海岸带暴露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风险程度为“中”及以上区域占比由67.14%下降至59.06%,海岸带在面对风暴潮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时潜在的风险程度总体降低,海湾地貌类型差异及其形态变化是影响东山湾暴露指数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2)基于暴露指数评价结果,结合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可对东山湾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进行识别,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与风险防范对策,为海岸带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的科学划定提供理论支撑,在助力海岸带陆海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提出的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暴露指数研究技术路线和框架,可为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海岸带韧性评估、海岸带灾害监测预警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岸带灾害风险预警与灾害模拟等方面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指数模型 风暴潮灾害 生态环境潜在风险 海岸带 东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破坏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0
2
作者 常青 邱瑶 +1 位作者 谢苗苗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64-5174,共11页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已成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焦点。为此,在总结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已成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焦点。为此,在总结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生态风险源、风险受体及作用对象与过程的因果链模型,结合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过程的独特性,将土地挖损、占用及塌陷等土地破坏作为矿区的直接生态风险源。基于土地破坏类型提出了适宜矿区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流程、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并专门在定量化多风险源与多风险受体交互作用上做出探讨,构建了生态系统单元暴露指数和土地破坏累积作用指数来评价矿区土地破坏与生态系统单元间的暴露与危害作用关系。为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未来可结合实证研究对此方法及相关指标参数做出完善与改进,为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土地破坏 暴露指数 累积作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春季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听听 江飞 +2 位作者 易福金 李杉 蔡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1-1000,共10页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_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_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_3污染特征,并结合O_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 春季是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污染的高峰期之一,高浓度的O_3暴露会影响冬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4年春季逐时ρ(O_3)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春季O_3污染特征,并结合O_3暴露指数(M7指数和AOT40指数)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型,详细评估了长三角地区O_3污染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春季ρ(O_3)空间上总体呈南低北高的分布,长三角地区北部江苏和上海的ρ(O_3)明显高于南部的浙江地区,在浙江北部、江苏和上海等地区,整个春季日最大8 hρ(O_3)平均值超过107μg/m^3,最高值出现在5月,超过128μg/m^3;一半以上的城市ρ(O_3)超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8 h滑动平均ρ(O_3)的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日数在10 d以上,其中南京和扬州超标日数最多,分别为27和20 d;相应地,O_3暴露指数也呈南低北高的分布,其中苏北地区O_3暴露指数最高,导致长三角地区平均冬小麦相对损失达5.7%(M7)~25.5%(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7.85×10~t(M7)~4.49×10~t(AOT40),其中,苏北地区为5.8%(M7)~25.9%(AOT40),造成的产量损失为6.77×10~t(M7)~3.86×10~t(AOT40),占长三角地区冬小麦产量损失的86%以上.研究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O_3污染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已相当严重,特别是对苏北地区,而苏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地之一,因此,应当科学有效地治理O_3污染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臭氧 冬小麦 暴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