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小玲 陶诗言 +1 位作者 张顺利 张庆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31,共11页
1996年 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 :( 1 )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 ;( 2 )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 ,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 ;( 3)由... 1996年 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 :( 1 )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 ;( 2 )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 ,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 ;( 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 ,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过程分析 高空槽 MCS 大尺度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少林 龚佃利 +1 位作者 张苏平 刘恭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 ,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 ,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 ,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 ,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 ,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西风带 热带气旋 冷空气 登陆 T213数值预报 不稳定能量 雨季 利用 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上海市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智强 戴新甫 梁旭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4-28,共5页
利用实测资料 ,采用天气学方法和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 ,对1 999年 6月 2 3日 2 0时至 2 8日 1 4时上海市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大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稳定条件下 ,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 利用实测资料 ,采用天气学方法和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 ,对1 999年 6月 2 3日 2 0时至 2 8日 1 4时上海市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大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稳定条件下 ,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 ;同时还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等因子在暴雨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形势特征 成因分析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入汛后首场强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叶成志 周雨华 +2 位作者 黄小玉 张海 李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6-40,共5页
20 0 2年 5月 1 2~ 1 4日湖南省出现了入汛后首场强暴雨天气过程 ,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作者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等几方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强调指出在充分了解天气形势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卫星云图 环流形势 物理量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5.2”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宗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5-28,共4页
通过分析1994年5月1-3日闽西北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关键词 降水分析 暴雨过程分析 物理量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R资料在华南前汛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吉喜 陈美珍 《热带气象》 CSCD 1992年第1期93-96,共4页
运用OLR资料分析1975—1977、1979—1982年期间华南前汛期的17次特大暴雨过程,综合出三类OLR场形式,揭示了特大暴雨形成和出现时的特征,同时还结合对流稳定度指数分析,为这类暴雨的超短期预报提供了诊断方法。
关键词 OLR资料 暴雨过程分析 降水预报 华南地区 强对流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春季一次MαCS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卓鸿 姚秀萍 +2 位作者 郑永光 刘爱梅 尹承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4-511,F003,共9页
20 0 3年 4月 17日 ,山东省济南地区出现罕见的春季大暴雨过程。卫星云图表明它是由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两次连续发展造成的。天气分析结果显示 ,4月中旬这次黄河流域MαCS的发生条件和MCC多发期的盛夏 ( 7,8月份 )相同 ,也产生在... 20 0 3年 4月 17日 ,山东省济南地区出现罕见的春季大暴雨过程。卫星云图表明它是由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两次连续发展造成的。天气分析结果显示 ,4月中旬这次黄河流域MαCS的发生条件和MCC多发期的盛夏 ( 7,8月份 )相同 ,也产生在大尺度的暖脊中 ,并且有西南风低空急流向MαCS发生区输送暖湿空气。这种条件的出现是和该年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相关联的。雷达回波分析表明 ,和强对流型风暴相似 ,在MαCS的前沿也存在一条狭窄的对流性强降水带。红外云图黑体辐射温度 (TBB)分析表明 ,这条对流性回波带是和冷云盖的TBB强梯度带或TBB≤ -72℃的特别高耸的云顶相配合。进一步分析还表明 ,MαCS的第 2次发展与来自东面黄、渤海海区强大的低层冷空气回流有关 ,行星边界层风场明显的偏北风、偏南风和偏东风 3股气流结构使得济南附近的辐合特别强 ,导致第 2阶段的雨强更大。低层冷空气的侵入 ,可能是春季MαCS发生条件和流场结构上有别于夏季MCC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中尺度对流系统 红外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上海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齐琳琳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4-268,i004,共16页
作者利用每日 4个时次的 1°× 1°NCEP资料、逐时的GMS 5卫星红外云图资料、雷达组合反射率及雷达回波顶高图像资料和上海雨量自动站观测资料 ,对 2 0 0 1年 8月 5至6日上海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认为 :( 1 )停滞在上... 作者利用每日 4个时次的 1°× 1°NCEP资料、逐时的GMS 5卫星红外云图资料、雷达组合反射率及雷达回波顶高图像资料和上海雨量自动站观测资料 ,对 2 0 0 1年 8月 5至6日上海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认为 :( 1 )停滞在上海地区的热带低压为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 ,而低压内部不断更替出现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暴雨的直接制造者 ;( 2 ) 5日夜至 6日晨 ,热带低压内至少有四个中尺度雨团发生发展 ,雨团的水平长度小于 1 0 0km ,宽度约 5 0 km ,生命史 1~ 3h不等 ,属于典型的β中尺度系统 ;( 3)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暖湿气流向上海地区输送了充足的水汽 ;( 4 )热带低压内对流层低层的辐合、高层的辐散有利于强上升运动的维持 ,强上升气流携带充足的水汽、能量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暴雨过程分析 中尺度 上海 城市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宇 吴增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共9页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演变 暴雨过程分析 位涡诊断 温带气旋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雯 田万顺 +1 位作者 孙景兰 布亚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20 0 0年 7月 5~ 6日凌晨 ,豫北和郑州、许昌两地区普降暴雨 ,其中一些站达到特大暴雨 ,利用LASGREM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 ,探讨地形、湿度场、风场对这次降水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 :850hPa上的湿度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 20 0 0年 7月 5~ 6日凌晨 ,豫北和郑州、许昌两地区普降暴雨 ,其中一些站达到特大暴雨 ,利用LASGREM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 ,探讨地形、湿度场、风场对这次降水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 :850hPa上的湿度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影响最大 ;太行山脉对雨带的走向及雨强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 ,风场对雨带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数值试验 湿度 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淮河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建军 康志明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7,共6页
对 2 0 0 3年 6月 2 9日至 7月 2日梅雨期淮河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双阻型梅雨天气形势下发生的 ,梅雨锋锋区热力学特性和动力结构多变 ,一般具有斜压性结构 ,但有时又表现出准正... 对 2 0 0 3年 6月 2 9日至 7月 2日梅雨期淮河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双阻型梅雨天气形势下发生的 ,梅雨锋锋区热力学特性和动力结构多变 ,一般具有斜压性结构 ,但有时又表现出准正压性结构 ;梅雨锋的维持和加强主要依赖于低空强西南暖湿气流在梅雨锋区的辐合抬升作用提供水汽和能量 ,强降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北侧强梯度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梅雨锋 锋生函数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113
12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41,共12页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 ,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 ,导致暴雨和MCS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 ,MCS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 ,在暴雨和MCS的发展过程中 ,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使暴雨和MCS得以维持。最后 ,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82
13
作者 孙力 安刚 +3 位作者 高枞亭 唐晓玲 丁立 沈柏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带季风 )的水汽输送也是大范围强降水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且是与一般冷涡降水的最根本区别。冷涡系统自身独特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导致暴雨中心主要发生在系统中心以东大约 6个经距的范围内 ,而不是出现在冷涡中心附近及其以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夏季 松花江流域 东北冷涡 环流条件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特征 嫩江流域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55
14
作者 刘黎平 邵爱梅 +1 位作者 葛润生 梁海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4,i005-i006,共9页
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2 0 0 2年外场试验首次获取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 ,研究了 7月 2 2~ 2 3日在长江中游的宜昌、荆州区域暴雨回波和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 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2 0 0 2年外场试验首次获取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 ,研究了 7月 2 2~ 2 3日在长江中游的宜昌、荆州区域暴雨回波和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本次暴雨是混合云降水所致 ,在层状云降雨区内有许多对流单体 ,这些对流单体常以带状结构组成回波群 ,对流云的回波强度和风场有明显的中尺度结构 ,与周围的层状云有很大差别。西南气流和东风形成的中尺度切变和辐合是造成强对流降水的主要原因 ,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主要发生在 4km以下的中下层。在对流回波周围 ,经常有中尺度切变、涡旋、辐合和辐散存在 ,这些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与对流云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对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双多普勒雷达 风场 中尺度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毕宝贵 刘月巍 李泽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7-761,i005,i006,共17页
采用实测资料对 2 0 0 2年 6月 8~ 9日陕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后认为 :除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之外 ,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 ,这类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分析表明 ,对流层中低层水... 采用实测资料对 2 0 0 2年 6月 8~ 9日陕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后认为 :除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之外 ,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 ,这类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分析表明 ,对流层中低层水汽的大量集中以及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存在可能对此类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对其启动的机制作了初步的讨论 ,认为地形的动力强迫和地面冷锋以及低空急流扰动可能对此类系统的发生发展起了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对流不稳定 8中尺度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盛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许秀红 王承伟 +1 位作者 石定朴 徐宝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5-40,共6页
采用地面逐时降水、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云顶黑体温度 ( TBB)等资料 ,分析了1 998年 8月上旬嫩江、松花江流域的两类不同中尺度雨团的云型和 TBB特征 ,揭示出中尺度雨团对应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的特征。
关键词 中尺度雨团 云型 TBB 1998年 夏季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7湖北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被引量:24
17
作者 齐艳军 程明虎 仪清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其是嵌套域 (细网格 )模拟的降水强度比粗网格有明显改进 ,和实际观测结果更接近 ;另外 ,对引发这次特大暴雨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系统也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降水模拟 非静力MM5 数值模拟 天气分析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6月8~9日香港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健 刘淑媛 +1 位作者 陶祖钰 王洪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3-721,i001-i004,共13页
利用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 ,对 1 998年 6月 8~ 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分析 ,表明 :( 1 )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对流性降水 ,期间有 3次强降水过程 ,每次维持时间 2~ 5小时 ,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 利用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 ,对 1 998年 6月 8~ 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分析 ,表明 :( 1 )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对流性降水 ,期间有 3次强降水过程 ,每次维持时间 2~ 5小时 ,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系统。 ( 2 )雷达回波强度与卫星云图对比发现 ,强回波区全位于云顶温度≤ - 32℃的云团内 ,但具体分布有两种情况 :一种强回波区位于通常所说的发展强盛的α中尺度云团的边缘TBB等值线密集区 ,一种如尺度较小的线状强回波则位于两个β中尺度云团 (云顶温度≤ - 5 2℃ )之间。这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是无法识别的。 ( 3)分析单多普勒雷达反演的水平风场发现 :大尺度的环境风场中 ,存在 β中尺度系统的独立流场 ;中尺度云团内部的流场辐合与强回波带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8中尺度对流系统 卫星云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段旭 孙绩华 汪钟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涡散场能量收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能量收支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的涡散...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涡散场能量收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能量收支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的涡散场动能源汇特征,同时还指出了两类天气在动能制造、能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能量收支 涡散场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20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周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两方面探讨了高空急流轴的倾斜对急流出口处右侧辐散场形成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都表明 ,一旦高空急流轴发生倾斜 ,则由于其出口处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势必会在“倾斜”急流轴出口处的右侧出现较强的辐散场... 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两方面探讨了高空急流轴的倾斜对急流出口处右侧辐散场形成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都表明 ,一旦高空急流轴发生倾斜 ,则由于其出口处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势必会在“倾斜”急流轴出口处的右侧出现较强的辐散场。实例计算也表明 ,高空急流轴倾斜以及急流出口处右侧强辐散场的出现明显早于大暴雨的产生 ,因此 ,高空急流轴走向的变化对于预报暴雨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高空急流轴 出口处右侧辐散 暴雨过程分析 地转偏差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