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区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及防疫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国兴 耿隆坤 +2 位作者 沈亚林 王建钢 周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虾病 对虾 养殖 暴发性流行病 病源 防疫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养殖九孔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朝霞 王军 +3 位作者 苏永全 周化民 鄢庆枇 吕嘉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从1999年春季东山县九孔鲍暴发流行病的病鲍内脏提取病原粗提液,经电镜观察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病原主要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细菌为两种弧菌,病毒为球形,其发生基质为细胞质中一种双层膜的泡状结构,观察到病原入侵后引起鲍的组织细胞... 从1999年春季东山县九孔鲍暴发流行病的病鲍内脏提取病原粗提液,经电镜观察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病原主要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细菌为两种弧菌,病毒为球形,其发生基质为细胞质中一种双层膜的泡状结构,观察到病原入侵后引起鲍的组织细胞产生严重的病理变化,探讨病原的入侵途径,提出预防该流行病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暴发性流行病 病原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入侵途径 预防措施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病理及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云祥 李秀梅 孙金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共5页
关键词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病因 病理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体研究Ⅱ.病原体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金星 刘昌彬 +3 位作者 张红卫 赵晶 赵双宜 张燕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5-98,T001,共5页
本文利用不同地区典型病虾的头胸部和肝胰腺,通过差速和超速离心,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各地样品提纯后,均可见大量杆状病毒,其长度为380~410nm,直径为90~100nm,与组织切片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相比... 本文利用不同地区典型病虾的头胸部和肝胰腺,通过差速和超速离心,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各地样品提纯后,均可见大量杆状病毒,其长度为380~410nm,直径为90~100nm,与组织切片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相比,其长度较大,而直径较小.感染实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暴发性流行病 中国对虾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人工感染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蔡生力 宋晓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51-58,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杆状病毒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及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佳 宋晓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91-98,共8页
关键词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病原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杆状病毒的提取纯化及病原性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娓 冯江 +1 位作者 王振堂 张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病毒纯化技术及电镜检测 ,发现患病的中国对虾体内有带囊膜的杆状病毒 .该病毒粒子大小为 (3 0 0~ 4 0 0 )nm× (1 60~ 1 80 )nm ,囊膜 2 0~4 0nm ,无包涵体 .人工回接实验表明 ,病虾的肝胰脏、中肠、胃、心肌组织内均分布... 通过病毒纯化技术及电镜检测 ,发现患病的中国对虾体内有带囊膜的杆状病毒 .该病毒粒子大小为 (3 0 0~ 4 0 0 )nm× (1 60~ 1 80 )nm ,囊膜 2 0~4 0nm ,无包涵体 .人工回接实验表明 ,病虾的肝胰脏、中肠、胃、心肌组织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病毒粒子 ,该病毒粒子在形态、大小、囊膜的有无及包涵体的有无等诸方面均与感染前部分纯化的病毒粒子一致 .根据柯氏法则 ,患病的中国对虾是由杆状病毒的侵袭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暴发性流行病 纯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人工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运涛 徐洪涛 +1 位作者 李晨曦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越冬亲虾 人工感染 暴发性流行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措施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健 孙修涛 +5 位作者 刘德月 戴芳钰 赵法箴 赵炳炎 马云祥 吴尚国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 ,研究养殖措施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 ,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 ,研究养殖措施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 ,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优质饵料强化对虾体质 ,合理使用防病药物及水质净化剂 ,优化养殖生态环境对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措施 暴发性流行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鱼混养抗抑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学舒 陈佳颖 《水产科技情报》 1995年第2期69-70,共2页
在养殖对虾发生暴发性流行病中,虾鱼混养池显示出良好的生态防病抗病效果。本文对虾鱼混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混养的结构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虾鱼混养 虾病生态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组织病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卓玉琛 《福建水产》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报告了由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组织病理学研究。主要组织病理变化:鳃充血,鳃上皮增生、融合,结构崩解;心肌纤维变性,肌间白细胞浸润;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受... 本文报告了由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组织病理学研究。主要组织病理变化:鳃充血,鳃上皮增生、融合,结构崩解;心肌纤维变性,肌间白细胞浸润;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受损严重,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解体,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眼睛脉络膜和眶骨膜组织炎性坏死,晶状体纤维断裂和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链球菌 暴发性流行病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敖礼林 宋小勇 张永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暴发性流行病是一种新的、危害严重的鱼病。近年来,该病相继在我国某些省、市暴发流行,造成较大损失。此病来势猛,发病期长(从3~11月份),传染性强,死亡率50%~100%,水产养殖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防治。
关键词 暴发性流行病 防控措施 淡水鱼 暴发流行 水产养殖 发病期 传染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防治应用试验初报
13
作者 杨仲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A00期80-82,共3页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区、山东日照市等养虾点进行大面积药物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试验,收效显著,能完全控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可使养殖期延长1~2个月,并可促进对虾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 暴发性流行病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及防治
14
作者 张道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7-39,共3页
谈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及防治青岛海洋大学张道波马生生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的龙头产业,对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沿海农村经济的富裕,尤其是对于北方三个养... 谈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及防治青岛海洋大学张道波马生生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的龙头产业,对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沿海农村经济的富裕,尤其是对于北方三个养虾大省辽宁、河北和山东,更是功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和防制
15
作者 史成银 杨丛海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8期34-35,共2页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曾给我国养虾生产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现在,经过深入研究,病因业已查明,即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本文对该病毒及发病后的各种检测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报道了防制该病的实用方案。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白斑 多抗 单抗 癌前状态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技术措施控制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吕军仪 李秉记 《海洋与渔业》 2007年第12期13-16,共4页
采用养殖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连续3年控制了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不同来源的鲍苗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本场的鲍苗平均成活率达98%,10d内死亡率为0,而其它场的鲍苗的成活率为0~40 %,10 d内死亡率为88~95 %;"直接抽取海水组"... 采用养殖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连续3年控制了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不同来源的鲍苗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本场的鲍苗平均成活率达98%,10d内死亡率为0,而其它场的鲍苗的成活率为0~40 %,10 d内死亡率为88~95 %;"直接抽取海水组"24 h内有机沉积物分别为"单重过滤组"和"双重过滤组"的4.9倍和5.1倍,而不同过滤的海水有机沉积物与鲍苗的生长成活率相关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S=101.89-3.41X,R=|-0.9673 |,R0.01=0.7980,R>R0.01;24h内的补水量对水体理化因子及杂色鲍成活率影响极其明显,"对照组"的氨氮含量、弧菌数分别为"5倍水组"的1.3倍和6.9倍,而死亡率则为后者的21.7倍;在一个杂色鲍养殖周期内,"倒池"对照组单位面积的有机沉积物分别为倒池1次、2次、3次的1.2倍、3.5倍和3.6倍,氨氮含量分别为试验组的1.73倍,2.3倍和3.5倍,弧菌数量比实验组要大2~4个数量级;投喂饵料方式、次数及停喂对水质影响也十分明显,"3天投料1次+停喂1次"组的成活率高于其他组(x2>x20.05,P<0.05),水体中的氨氮比其他各组要低1.5~2.5倍,而弧菌量要少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健康养殖 暴发性流行病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17
作者 肖培弘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防治 混合感染 苗种质量检测 苗种选择 水质管理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18
作者 冯国民 《内陆水产》 2007年第8期44-45,共2页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流行病 淡水鱼类 高温期 防治 暴发性出血病 急性传染病 流行季节 高温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19
作者 冯国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8期37-38,共2页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流行病 淡水鱼类 高温期 防治 暴发性出血病 急性传染病 流行季节 高温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
20
作者 俞开康 《科学养鱼》 1994年第4期14-15,共2页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越冬基本都是成功的。对虾病害尽管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