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布于贵州的一种小麝鼩分类地位的厘定
1
作者
刘铸
张璐
+5 位作者
郭秋颖
张智慧
蒋纹静
田新民
金志民
张隽晟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7,共11页
2018—2023年,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和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采集麝鼩属待鉴定标本(Croc⁃idura sp.)25号。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待鉴定标本以100%的置信度聚为一个进化支。待鉴定标本在系统进化树上与...
2018—2023年,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和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采集麝鼩属待鉴定标本(Croc⁃idura sp.)25号。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待鉴定标本以100%的置信度聚为一个进化支。待鉴定标本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五指山小麝鼩(广西)(C.wuchihensis GX)表现出最近的系统进化关系,且以90%的置信度分为明显的2个进化支。待鉴定标本与麝鼩属其他物种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0702~0.1817,其中与五指山小麝鼩(广西)的遗传距离最小(0.0702),但明显大于灰麝鼩(C.attenuata)与安徽麝鼩(C.anhuiensis)的遗传距离(0.0365)、华南中麝鼩(C.rapax)与安徽麝鼩的遗传距离(0.0376)、台湾长尾麝鼩(C.kurodai)与大麝鼩(C.lasiura)的遗传距离(0.0410)及华南中麝鼩与灰麝鼩的遗传距离(0.0490)。待鉴定标本与我国南方已知可能分布的其他麝鼩属小型物种[山东小麝鼩C.shantungensis、印支小麝鼩C.indochinensis、东阳江麝鼩C.dong⁃yangjiangensis、五指山小麝鼩(海南)C.wuchihensis HN和五指山小麝鼩(广西)C.wuchihensis GX]存在一定形态差异。待鉴定标本与已报道的C.ilensis phaeopus形态较为一致。鉴于形态学上有明显区分特征,且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支持待鉴定标本为物种分类阶元,因此,待鉴定标本之前可能是一个隐存种——暗黑小麝鼩(C.phaeopus)。其区分特征:体型较小(头体长48.1~63.6 mm),尾较长(尾长31.5~46.9 mm);颅骨较小(颅全长15.68~16.91 mm,颅基长14.78~15.84 mm,腭长6.43~7.34 mm,上齿列长6.21~6.70 mm,下齿列长6.04~6.69 mm);背部呈深黑褐色,腹部呈黑灰色;前、后足背面均呈黑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鼩属
Cyt
b基因
形态学
暗黑小麝鼩
隐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布于贵州的一种小麝鼩分类地位的厘定
1
作者
刘铸
张璐
郭秋颖
张智慧
蒋纹静
田新民
金志民
张隽晟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7,共11页
基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HX2023004,GP202200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1C095)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453QN028)。
文摘
2018—2023年,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和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采集麝鼩属待鉴定标本(Croc⁃idura sp.)25号。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待鉴定标本以100%的置信度聚为一个进化支。待鉴定标本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五指山小麝鼩(广西)(C.wuchihensis GX)表现出最近的系统进化关系,且以90%的置信度分为明显的2个进化支。待鉴定标本与麝鼩属其他物种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0702~0.1817,其中与五指山小麝鼩(广西)的遗传距离最小(0.0702),但明显大于灰麝鼩(C.attenuata)与安徽麝鼩(C.anhuiensis)的遗传距离(0.0365)、华南中麝鼩(C.rapax)与安徽麝鼩的遗传距离(0.0376)、台湾长尾麝鼩(C.kurodai)与大麝鼩(C.lasiura)的遗传距离(0.0410)及华南中麝鼩与灰麝鼩的遗传距离(0.0490)。待鉴定标本与我国南方已知可能分布的其他麝鼩属小型物种[山东小麝鼩C.shantungensis、印支小麝鼩C.indochinensis、东阳江麝鼩C.dong⁃yangjiangensis、五指山小麝鼩(海南)C.wuchihensis HN和五指山小麝鼩(广西)C.wuchihensis GX]存在一定形态差异。待鉴定标本与已报道的C.ilensis phaeopus形态较为一致。鉴于形态学上有明显区分特征,且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支持待鉴定标本为物种分类阶元,因此,待鉴定标本之前可能是一个隐存种——暗黑小麝鼩(C.phaeopus)。其区分特征:体型较小(头体长48.1~63.6 mm),尾较长(尾长31.5~46.9 mm);颅骨较小(颅全长15.68~16.91 mm,颅基长14.78~15.84 mm,腭长6.43~7.34 mm,上齿列长6.21~6.70 mm,下齿列长6.04~6.69 mm);背部呈深黑褐色,腹部呈黑灰色;前、后足背面均呈黑褐色。
关键词
麝鼩属
Cyt
b基因
形态学
暗黑小麝鼩
隐存种
Keywords
Crocidura
Cyt b gene
Morphology
Crocidura phaeopus
Cryptic species
分类号
Q959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布于贵州的一种小麝鼩分类地位的厘定
刘铸
张璐
郭秋颖
张智慧
蒋纹静
田新民
金志民
张隽晟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