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南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组特征和成分分异:以江西灵山岩体为例 |
朱孔阳
孙云浩
董传万
沈忠悦
佘琳琳
饶灿
夏群科
陈汉林
杨树锋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
刘成东
张文秦
莫宣学
罗照华
喻学惠
李述为
赵欣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4
|
|
3
|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
付建明
谢才富
彭松柏
杨哓君
梅玉萍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3
|
|
4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暗色微粒包体证据 |
雷传扬
唐菊兴
李威
袁华云
张伟
尹滔
裴亚伦
郎兴海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5
|
藏北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年龄、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
雷传扬
吴建亮
尹显科
刘文
王波
李威
袁华云
张伟
尹滔
裴亚伦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6
|
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水及其在包体研究中的意义 |
彭卓伦
陈国能
Rodney Grapes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7
|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
彭卓伦
Rodney Grapes
庄文明
张献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8
|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 |
彭卓伦
Rodney Grapes
庄文明
张献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9
|
暗色微粒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吗? |
汪相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10
|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
彭卓伦
Rodney Grapese
庄文明
张献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1
|
埃提哲尔花岗斑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斑晶 |
朱永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2
|
内蒙古乌拉山沙德盖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
顾枫华
章永梅
刘瑞萍
孙玄
杨伟龙
王佳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3
|
桂岭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
杨金豹
冯佐海
康志强
白艳萍
吴杰
张成龙
冯梦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4
|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刘运超
姜耀辉
青龙
杜佛光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5
|
苗儿山产铀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MME)的发现与壳-幔相互作用 |
范立亭
方适宜
陶志军
梁永东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西藏仲巴微地体中新世马莜木富钾埃达克质岩及其内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 |
许伟
李文强
田世洪
杨竹森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
任永健
程烁
朱敬宾
王博
张明明
张旭
于汪
韩玥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8
|
适用于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单斜辉石压力计 |
孙兰兰
杨家喜
周争艳
邹莉菲
马嫒嫒
关豪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6 |
0 |
|
19
|
阿拉善地块北缘西段雅布赖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
王凯垒
张家兴
张学萌
李会恺
郑乐
倪锁阳
李敬华
孙万林
王齐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0
|
北东帕米尔晚三叠世含暗色包体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
西艾力·阿尔肯
刘晓强
钱旭坤
木热地里·马合木提
|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