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盐碱地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章二子 陈竞楠 +3 位作者 黄艳 田颖 金秋 侯毛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27,共7页
为揭示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下盐碱地N_(2)O排放过程及机制,以苜蓿为植物材料,设计了4种暗管间距[不设暗管(CK)、6 m(S1)、12 m(S2)和18 m(S3)],结合3种有机肥施肥量[3000 kg/hm^(2)(N1)、4500 kg/hm^(2)(N2)、6000 kg/hm^(2)(N... 为揭示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下盐碱地N_(2)O排放过程及机制,以苜蓿为植物材料,设计了4种暗管间距[不设暗管(CK)、6 m(S1)、12 m(S2)和18 m(S3)],结合3种有机肥施肥量[3000 kg/hm^(2)(N1)、4500 kg/hm^(2)(N2)、6000 kg/hm^(2)(N3)],观测了土壤N_(2)O排放通量、累计排放量、盐分、有机质、有机碳、总碳、C/N等指标,分析N_(2)O排放通量与可能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暗管排水过程有利于降低盐碱地N_(2)O排放通量,且暗管间距越小、施肥量越低,N_(2)O排放通量越低。各处理累计N_(2)O排放量为1.68~2.40 kg/hm^(2),占施氮量的0.70%~1.52%,不同处理以CKN3最高、S1N1最低,CKN3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比S1N1高43.5%。暗管排水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盐分,且暗管间距越小,盐分降低越明显;相同暗管间距下,增施有机肥使得耕层土壤盐分提升7.5%~19.3%。N_(2)O排放通量与0~20、20~40 cm土层盐分呈正相关,R^(2)分别为0.81和0.72;与C/N呈负相关,R^(2)为0.63;与其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说明暗管排水和有机肥施用主要通过影响浅层土壤盐分、C/N等指标进而调控N_(2)O排放,科学的暗管布局结合有机肥施用有利于降低盐碱地N_(2)O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排放 盐碱地 苜蓿 暗管间距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治理中排水暗管间距和外包滤料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亦冰 高宗昌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9期27-29,66,共4页
暗管排水应用于盐碱地治理,有占地少、排盐降水见效快、一次性投资大的特点。随着开沟铺管一体施工机械的引进开发、管滤一体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经济条件的进步,暗管排水应用越来越广泛。暗管的埋深和间距决定着盐碱地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 暗管排水应用于盐碱地治理,有占地少、排盐降水见效快、一次性投资大的特点。随着开沟铺管一体施工机械的引进开发、管滤一体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经济条件的进步,暗管排水应用越来越广泛。暗管的埋深和间距决定着盐碱地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与土壤质地、地质条件、土壤含盐量等多因素相关,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论计算法、经验数值法和试验法分别确定的数据之间有一定差距,大面积工程运用应根据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试验来确定暗管的埋深和间距。外包滤料是暗管排水技术成败的关键,经试验和工程调查分析,砂砾石是最好的暗管外包滤料,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无纺布等人工合成材料在满足反滤准则,严格根据土壤的颗粒级配控制有效孔径、拉伸强度、厚度等参数指标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暗管外包滤料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暗管埋深 暗管间距 外包滤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不同埋管间距对苏打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0
3
作者 田玉福 窦森 +2 位作者 张玉广 王常宇 吴劲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5-153,共9页
针对松嫩平原苏打草甸碱土改良这一难题,该文采用暗管改碱技术,同时在施用农家肥(猪粪34m3/hm2)和改良剂(15t/hm2)等配套措施条件下,研究了暗管不同埋管间距(5、10、20和40m)对苏打草甸碱土表层的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碱化度(ESP... 针对松嫩平原苏打草甸碱土改良这一难题,该文采用暗管改碱技术,同时在施用农家肥(猪粪34m3/hm2)和改良剂(15t/hm2)等配套措施条件下,研究了暗管不同埋管间距(5、10、20和40m)对苏打草甸碱土表层的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碱化度(ESP)、钠离子吸附比(SAR)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无暗管和无配套措施)相比,CK1(无暗管和有配套措施)的渗透性显著提高;与CK1相比,L1(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5m)、L2(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10m)和L3(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20m)的渗透性显著提高,但L4(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40m)增加较小,不显著,且L1渗透系数最高。(2)与CK相比,CK1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CEC显著提高;与CK1相比,L1、L2和L3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CEC除L1外,其余各处理的作用不显著。(3)密布暗管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EC)、总碱度(TA)、ESP和SAR;且L1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pH值、EC、TA、ESP和SAR最低,分别为7.85、0.15mS/cm、2.34cmol/kg、39.47%和2.41。综上,在暗管埋深0.8m,水稻种植和配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间距5m处理的改良效果最好,到第3年时土壤表层pH值已经降到8.0以下。这些成果基本解决了苏打草甸碱土改良的难题,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及探讨暗管改碱技术在苏打盐碱土区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暗管改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排水 PH 暗管间距 苏打草甸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盐暗管布设参数对农田水盐时空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纠赟 衡通 +2 位作者 马英杰 马亮 吴淼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2-1421,共10页
为探究排盐暗管布设参数对农田水盐动态及脱盐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排盐暗管间距20(W1)、30(W2)、40 m(W3)3水平,埋深1.2(D1)、1.5 m(D2)2水平,共6个试验小区,明沟排水(CK)作为对照,通过对2023年冬、春灌两次灌溉各小区土壤剖面水盐连... 为探究排盐暗管布设参数对农田水盐动态及脱盐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排盐暗管间距20(W1)、30(W2)、40 m(W3)3水平,埋深1.2(D1)、1.5 m(D2)2水平,共6个试验小区,明沟排水(CK)作为对照,通过对2023年冬、春灌两次灌溉各小区土壤剖面水盐连续监测,探讨排盐暗管不同布设参数下土壤剖面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冬春灌后暗管布设参数对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冬、春灌淋洗后,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含盐量都呈现W1<W2<W3<CK和D2<D1<CK的趋势;各处理土壤剖面含水率自上而下逐渐提升,土壤剖面含盐量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土壤平均含盐量呈现灌水期降低明显、非灌水期间回升的特点;各暗管处理0~60 cm土壤脱盐率介于36.52%~64.61%之间,其中W1D2处理最高,相比CK高36.03个百分点;两次淋洗前后土壤含盐量都能够用盐分淋洗曲线较好地拟合,暗管埋深越大、间距越小,土壤淋洗效果越佳。研究表明,减少暗管间距和增加暗管埋深可有效降低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土壤剖面积盐量,根据土壤的盐分淋洗效果,研究区合适暗管间距为20 m、埋深为1.5 m,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排盐暗管的合理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盐暗管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暗管埋深 暗管间距 脱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控制区土壤盐分淋洗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金龙 闻铁 +1 位作者 王鹏山 张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24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田间试验共3个小区,分别铺设间距3,6,9m,埋深1.2m的排水管;漫灌淋洗分3次进行,总淋洗水量105.5cm)研究暗管排水措施对滨海盐土漫灌淋洗脱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淋洗下,3个小区土壤脱盐规律基本一致;淋洗结束后,3个小... 通过田间试验(田间试验共3个小区,分别铺设间距3,6,9m,埋深1.2m的排水管;漫灌淋洗分3次进行,总淋洗水量105.5cm)研究暗管排水措施对滨海盐土漫灌淋洗脱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淋洗下,3个小区土壤脱盐规律基本一致;淋洗结束后,3个小区0-100cm土体土壤平均脱盐率相差不大,分别为72.17%,71.17%和67.73%。暗管间距越大,排水控制区不同地段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空间差异越大;暗管间距3m小区不同地段土壤淋洗脱盐比较一致;暗管间距6,9m小区内,距暗管水平距离越近地段土壤盐分淋洗效率越高。3个小区不同地段土壤淋洗脱盐特征均能较好地用盐分淋洗曲线方程拟合;应用淋洗曲线方程计算3个小区不同地段0-100cm土体达到改良目标的淋洗用水量可知,暗管间距越大,土壤淋洗用水量空间差异越大,采用全区域漫灌使控制区土壤完全改良浪费的水资源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淋洗 漫灌 暗管间距 滨海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排盐暗管优化布局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颖志 朱焱 +3 位作者 黄介生 伍靖伟 敖畅 何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7-126,共10页
为探究干旱地区暗管配合淋洗的排盐效果及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在新疆焉耆盆地布置了暗管排盐试验,研究淋洗前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变化规律和不同淋洗定额下相同暗管布局的暗管排水排盐量差异,结合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暗管布局参数中影响... 为探究干旱地区暗管配合淋洗的排盐效果及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在新疆焉耆盆地布置了暗管排盐试验,研究淋洗前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变化规律和不同淋洗定额下相同暗管布局的暗管排水排盐量差异,结合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暗管布局参数中影响土壤脱盐率的显著因素,并分析淋洗定额与暗管布局参数对土壤脱盐率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暗管排水后,土壤剖面含水率明显增大,表层平均含水率由0.20增加为0.30 cm^(3)/cm^(3),含盐量不同程度减小,表层平均盐量由10减少为5 g/kg;2)暗管排水流量呈现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规律,而暗管排水电导率则在排水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且淋洗定额越大,暗管排水排盐量越大;3)暗管间距和埋深是影响脱盐率的显著因素(P分别小于0.05和0.01),而管径则对脱盐率无显著性影响;淋洗定额越大,土壤脱盐率越大,且在较大淋洗定额差异条件下,淋洗定额和暗管布局参数对土壤脱盐率无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地区暗管排盐工程布置,合适的埋深和间距很重要,淋洗定额也是影响脱盐效果的关键因素。考虑节约水资源和节省工程造价,研究区合适暗管埋深为1.4 m,间距为8 m,管径为90 mm,此时采用300 mm的淋洗定额进行冬灌,即可以满足36%的目标脱盐率。研究结果可以为干旱地区暗管合理布局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土壤水分 盐分 脱盐率 暗管间距 暗管埋深 淋洗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暗管排水排盐工程参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为峰 王文中 +3 位作者 刘志全 张立宾 尹承斌 倪俊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为进一步简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区暗管排水排盐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土地开发工程典型实例,通过对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理论模型及其简化求解方法。黄河三角洲地区多采用单级暗管形式,暗管材料... 为进一步简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区暗管排水排盐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土地开发工程典型实例,通过对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理论模型及其简化求解方法。黄河三角洲地区多采用单级暗管形式,暗管材料选用外径为110 mm的PE双壁波纹塑料打孔管;暗管埋深建议为1.2~1.7 m;根据不同的排盐标准,计算出相应的排水模数,结合排水区域土壤的渗透系数,提供了暗管间距选择参考表,得出项目区暗管布设间距范围可取17~27 m,平均为2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排水模数 暗管埋深 暗管间距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