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斯腾湖容泄区农田暗管排盐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潘禹卓 许咏梅 +4 位作者 谢香文 张晔山 林丽 朱倩倩 马晓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3-1448,共16页
为研究不同暗管布置全周年下博斯腾湖容泄区农田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葵产量的影响,优选适宜当地的暗管排盐参数,以推动新疆盐碱地治理,本研究以南疆博湖县盐碱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1.4(D1)、1.6 m(D2)两种暗管埋深,以及20(S1)、... 为研究不同暗管布置全周年下博斯腾湖容泄区农田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葵产量的影响,优选适宜当地的暗管排盐参数,以推动新疆盐碱地治理,本研究以南疆博湖县盐碱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1.4(D1)、1.6 m(D2)两种暗管埋深,以及20(S1)、30(S2)、40 m(S3)三种间距,选取一周年灌溉时期开展研究,分析春灌漫灌+生育期滴灌下土壤剖面水盐变化及其对油葵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暗管间距1/2区域内土壤的整体盐分随水被淋洗至下层,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土壤剖面水盐静态分布受暗管间距、埋深影响。春灌处理全生育期整体均表现为暗管间距越小、埋深越深,土壤含水率越小,且水分分布越均匀,土壤含盐量越低。暗管间距为20 m的土壤脱盐率优于30 m及40 m间距处理,全生育期1.6 m埋深、20 m间距处理0~60 cm土层脱盐率达到37.9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油葵产量最高,为3187.61 kg·hm^(-2)。研究表明,暗管排盐受间距影响较大,受埋深影响较小,小间距和较深埋深的暗管布置有利于排盐。考虑经济效益条件下,博斯腾湖容泄区盐碱地滴灌适宜的暗管参数为埋深1.4 m、间距20 m,有利于土壤脱盐和油葵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地 暗管排盐 分布 全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密式暗管排盐技术改良苏打盐碱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洪义 王智慧 +2 位作者 杨凤军 纪鹏 靳亚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为探索暗管排盐技术在苏打盐碱地治理中的适用性,选择大庆地区的苏打盐碱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排盐暗管不同间距(5m,10m,15m)与埋深(0.8m,1m,1.2m)下的盐碱地土壤脱盐效果。结果表明:经3次灌溉淋洗,发现埋设暗管能显著降低耕作层土壤含盐... 为探索暗管排盐技术在苏打盐碱地治理中的适用性,选择大庆地区的苏打盐碱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排盐暗管不同间距(5m,10m,15m)与埋深(0.8m,1m,1.2m)下的盐碱地土壤脱盐效果。结果表明:经3次灌溉淋洗,发现埋设暗管能显著降低耕作层土壤含盐量,暗管埋设间距、埋深越小,平均排水效率越高,排水矿化度越大,土壤脱盐效率越高,改土效果越好。间距5m、埋深0.8m的处理经淋洗后平均排水效率为2.08%,较其他处理至少提高了13.66%;土壤含盐量为0.16%,较其他处理至少降低了23.81%。由此建议大庆地区苏打盐碱土降渍脱盐的地下暗管工程最佳布设参数为间距5m、埋深0.8m,既可以有效排除土壤中盐分,又可以确保耕作层土壤脱盐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碱地 浅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盐对吉尔吉斯坦楚河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蒲胜海 卡拉巴耶夫.努尔金 +1 位作者 王新勇 马雪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44-2149,共6页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展长期改良试验研究,对改良前和改良后(2013年)地下水水质、土壤八大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0多年的暗管排盐改良后,土壤总含盐量由5.26%降低到0.64%以下,各离子成分含量均大幅度降低,土壤成为非盐碱化土,加上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另外,耕作层由重壤土改良为了中壤土,土壤孔隙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含气量和通透性,有利作物的根系生长。【结论】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吉国实验农场盐碱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洗盐效果明显,引进该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新疆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河盆地 暗管排盐 碱地 改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盐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洪义 王智慧 +1 位作者 杨凤军 纪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1-4,20,共5页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治理盐碱地成为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热点,暗管排盐技术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盐碱地治理领域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暗管排盐技术的发展概况,对暗管排盐关键技...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治理盐碱地成为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热点,暗管排盐技术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盐碱地治理领域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暗管排盐技术的发展概况,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从管材选择、排盐管的埋深、排盐管的埋设、暗管排盐工艺等方面,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管排盐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暗管排盐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碱地治理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农田不同埋深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祝榛 王海江 +4 位作者 苏挺 史晓艳 宋江辉 朱永琪 郑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3-1533,共11页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 2 m; T2,暗...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 2 m; T2,暗管埋深1. 5 m; T3,暗管埋深1. 8 m),暗管间距均为25 m,通过2年的暗管排盐实验研究1 m耕层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特征以及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暗管埋设2年后,不同埋深暗管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距离暗管各点降幅差异较小;各暗管处理配合地面灌溉均能有效降低1 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T1、T2、T3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7. 88、8. 90、8. 13 g/kg,T2处理在1 m耕层脱盐率最高为45. 79%,优于T1、T3处理,T1、T3脱盐率差异不大;不同土层脱盐效果存在差异,3个处理在40~60 cm土层脱盐率均超过50%达到最大值,但整体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结论】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地面灌溉对降低土壤耕层盐分具有明显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可降低灌溉量或增加暗管铺设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管埋深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地区暗管排盐工艺下洋白蜡行道树养分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金龙 赵凌云 +1 位作者 崔书宝 张清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暗管排盐工艺技术下的洋白蜡行道树根系生长在厚1m、宽1.2m的长条形土壤空间中,植物生长可能发生营养缺失。文章对不同林龄洋白蜡行道树土壤和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每年基施肥料养护措施下,林龄越大(即建植养护时间越... 暗管排盐工艺技术下的洋白蜡行道树根系生长在厚1m、宽1.2m的长条形土壤空间中,植物生长可能发生营养缺失。文章对不同林龄洋白蜡行道树土壤和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每年基施肥料养护措施下,林龄越大(即建植养护时间越长)的洋白蜡行道树绿地土壤有机质、N、P等养分含量明显越高,且不同林龄绿地土壤养分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林龄洋白蜡叶片有机C、N含量无明显差异,N/P在8.64~11.29之间,P与N比较相对含量高;为了保证洋白蜡持续健康生长,应当增加施肥深度,改善中下层土壤水肥条件,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同时适当增加N施用量、减少P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白蜡 行道树 养分 暗管排盐 滨海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佩华 孙兆军 《南方农业》 2016年第35期86-87,共2页
暗管排盐技术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地解决部分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基于此,简要说明暗管排盐的改碱原理,从管材选择及暗管埋设参数入手,综述近几年暗管排盐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暗管排盐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 暗管排盐技术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地解决部分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基于此,简要说明暗管排盐的改碱原理,从管材选择及暗管埋设参数入手,综述近几年暗管排盐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暗管排盐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碱地治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水暗管布设对南疆“春灌-秋灌”土壤水盐变化及排水排盐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郭涵 马英杰 +1 位作者 王广宁 马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1432,共11页
为探讨南疆不同吸水暗管布设对“春灌-秋灌”期间土壤水盐变化及暗管排水排盐的影响规律,明晰当地盐碱地治理的暗管布设适宜参数,本研究于2023年5月和9月分别进行不同暗管布设参数下的排盐淋洗试验,设置无暗管(CK),间距20 m、埋深1.0 m(... 为探讨南疆不同吸水暗管布设对“春灌-秋灌”期间土壤水盐变化及暗管排水排盐的影响规律,明晰当地盐碱地治理的暗管布设适宜参数,本研究于2023年5月和9月分别进行不同暗管布设参数下的排盐淋洗试验,设置无暗管(CK),间距20 m、埋深1.0 m(A1),间距20 m、埋深1.2 m(A2),间距30 m、埋深1.2 m(A3),间距40 m、埋深1.2 m(A4),间距20 m、埋深1.5 m(A5),共六个处理,分别测定淋洗前后土壤水盐及暗管排水流量和电导率,分析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以及暗管系统的排水排盐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含水量、含盐量分别呈现上低下高、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两次淋洗后,土壤含盐量表聚现象明显减弱,各处理0~2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降低44.83%。排水流量呈现先快速增大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排水电导率在出流过程中相对平稳。与CK相比,A5处理两次淋洗0~6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显著提高436.88%、404.27%。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对A1~A5处理进行排盐效果评价,两次评价结果均为A5处理最优。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暗管间距20 m、埋深1.5 m的布设参数可有效提高暗管排水效率,促进土壤脱盐,可以在南疆粉壤土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土壤水变化 单位面积排水排 春灌 秋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盐碱土区暗管埋深和间距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9
作者 王琼 尹飞虎 +2 位作者 高志建 何帅 刘瑜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8期29-31,共3页
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的关键技术条件为暗管的埋深与间距,本研究通过对原生盐碱土区——红旗农场灌区进行2个埋深和4个间距的处理试验,并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暗管排盐时,1m暗管埋深较2m暗管埋深... 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的关键技术条件为暗管的埋深与间距,本研究通过对原生盐碱土区——红旗农场灌区进行2个埋深和4个间距的处理试验,并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暗管排盐时,1m暗管埋深较2m暗管埋深降低土壤电导率的效果更好;(2)1m埋深和12m间距的暗管布设条件下,土壤电导率下降程度较其他间距更明显。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以为进一步改良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盐 埋深 间距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滨海盐碱地浅层轻度咸水资源冬小麦灌溉安全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会 赵亮 +2 位作者 刘斌 付同刚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河北滨海盐碱耕地缺少灌溉水资源,该区具有丰富的浅层微/轻度咸水资源,冬小麦生长关键期适当进行微/轻度咸水灌溉能够缓解该区农田灌溉危机。本文以河北省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马营村为试验基地,开展浅层轻度... 河北滨海盐碱耕地缺少灌溉水资源,该区具有丰富的浅层微/轻度咸水资源,冬小麦生长关键期适当进行微/轻度咸水灌溉能够缓解该区农田灌溉危机。本文以河北省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马营村为试验基地,开展浅层轻度咸水冬小麦农田灌溉试验,分析咸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北滨海盐碱地浅层轻度咸水(6 g∙L^(-1))在冬小麦拔节—抽穗期进行一次600 m^(3)∙hm^(-2)的灌溉,产量能够达到旱作冬小麦的1.5倍以上,增产效果明显。2)基于暗管排水排盐工程、在雨季保持多年平均降雨量条件下,2016—2018年雨季后试验地土壤平均含盐量分别为2.86 g∙kg^(-1)、1.60 g∙kg^(-1)和1.38 g∙kg^(-1),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由此得出:河北滨海盐碱地浅层咸水资源在冬小麦灌溉方面能够实现安全利用。在此基础上,以河北滨海沧州市为例分析浅层咸水资源利用前景,从水资源量上,1~5 g∙L^(-1)的浅层微/轻度咸水资源可以满足冬小麦农田因地下水压采限采造成的至少1.7×10^(8)m^(3)灌溉水量亏缺,从耕地资源方面,扩大一年两熟种植面积,增加冬小麦种植面积约131000 hm2。研究结果可为河北滨海盐碱地咸水资源安全利用、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碱地 冬小麦 咸水灌溉 土壤 作物产量 暗管排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灌区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光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9,共4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长期困扰新疆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大规模进行节水灌溉的背景,如何有效遏制农田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是新疆很多灌区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对轻度盐渍化有机碳含量的演变趋势,分析了不同耕作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积...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长期困扰新疆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大规模进行节水灌溉的背景,如何有效遏制农田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是新疆很多灌区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对轻度盐渍化有机碳含量的演变趋势,分析了不同耕作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过程,提出轻度盐渍化农田优化种植模式;通过对灌区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分析了盐渍化棉田土壤盐分动态变化与滴水对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滴灌条件下浅层暗管排盐实验,证明在滴灌条件下,浅层暗管排盐拖延效果良好,平均脱盐率约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渍化 轻度渍化农田 种植模式优化 农田水运移规律 浅层暗管排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