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英文)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桑卫国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数量植被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94-119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 ( 90 10 2 0 0 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资助项目 ( KSCX2 -1-0 7)~~
-
文摘
用森林动态林窗模型 FORET1模拟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变化特征。模型参数取自暖温带地区长期森林研究和经营的历史数据 ,对过去数据中缺少的参数进行了实地测定 ,并用观测的数据对模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可以看出 ,森林的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且极度不稳定 ,峰值出现在30 a左右 ,相似于世界上其它地区森林动态格局变化 ,生物量格局呈循环状态变化 ,循环周期大致在 110 a左右。
-
关键词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木窗动态模型
-
Keywords
warm temperate zon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forest gap dynamic model
-
分类号
Q948.154
[生物学—植物学]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东灵山3种落叶阔叶林的碳氮元素含量及比率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李娜
李建
刘海丰
桑卫国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绿化委员会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87,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DO706001000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90382)资助
-
文摘
研究暖温带东灵山3种落叶阔叶林的碳氮元素含量和C∶N比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和乔木层的碳元素含量表现为白桦林>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辽东栎林,氮元素含量在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中最高,为另外2种林型含量的2倍,而3种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动很小,并且不受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的影响;3)3种林型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化不大,表现出受限制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
关键词
碳氮含量
碳氮比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生态系统
化学计量学
东灵山
-
Keywords
C and N contents
C:N ratio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ecosystem
stoichiometry
Dongling Mountain
-
分类号
S718.554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0 2 3 0 2 90
40 0 2 5 10 6)资助
-
文摘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平均值为 70 3stoma·mm- 2 ,δ1 3C值为 - 2 8 4 7‰~ - 2 5 0 2‰ ,平均值为 - 2 6 83‰。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2 0世纪 30—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和δ1 3C值持续降低比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 ,而δ1 3C值呈降低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呈增加趋势 ,但气孔密度几乎没有变化。从空间分布角度 ,3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3个区域中辽东栎气孔密度和δ1 3C值依次递减 ,说明水分利用效率 (WUE)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 ,辽东栎气孔密度在 4个植被区域之间产生波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个区域中的辽东栎气孔密度比较接近 ,且高于气孔密度相差不大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2个区域 ,4个植被区域类型之间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差异不大 ;80年代 ,辽东栎在由东到西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至温带草原区域 。
-
关键词
δ^13C值
气孔密度
辽东栎
叶片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分利用效率(WUE)
稳定性碳同位素
80年代
青藏高原
时空变异规律
20世纪
高寒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
时空分布
植被区
测定技术
处理系统
数码图像
时间分布
-
Keywords
Quercus liaotungensis
stomatal density
δ 13C value
tempo-spatial variation
-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北京松山森林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周睿
葛剑平
于波
刘丽娟
吴记贵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5,共7页
-
基金
"973"国家计划资助项目(G2000046802
2002CB1115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54)
-
文摘
运用改进的林隙模型ZELIG,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动态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如下:①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华北暖温带阔叶林区森林的演替过程;群落先锋树种以山杨、白桦为主,100年后可达到相对稳定;建群种包括蒙古栎和油松,这两个种互为消长,栎类优势更显著.②模型较准确地量化模拟出树种组成和生物量,其中,建群种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基本一致;先锋种模拟结果总体优于单个树种的模拟.③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演替趋势进行预测:不同的初始状态对森林组成和生物量有较大影响,但系统都有回复到同一状态的趋势,且起始于蒙古栎林比起始于油松林回复速度快;有林地中的伴生种受压状态明显;起始于蒙古栎林时生物量均值最大,而起始于油松林时最稳定.
-
关键词
森林动态
林隙模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山自然保护区
-
Keywords
forest dynamics, forest gap model,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s, Songsh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分类号
S718.541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徐州市行道树的调查分析
- 5
-
-
作者
李桂香
-
机构
江苏省铜山县大彭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园艺》
2014年第19期76-77,共2页
-
文摘
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自然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行道树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仍以阔叶落叶树乔木为主,冬季缺乏绿色景观,且树种较为混乱没有特色。近十几年来,徐州经济的稳定发展不断拉动了城市建设,铜山新区、金山桥开发区相继建设,特别近几年来是新城区的建设加快了徐州城市建设的步伐,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
关键词
徐州市
行道树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绿化景观建设
城市建设
自然植被
植物资源
绿色景观
-
分类号
S687.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基于林地年度变更数据小陇山油松碳储量变化分析
- 6
-
-
作者
王琼芳
张璐
赵方圆
张华堂
张龙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甘肃林业》
2023年第4期38-40,共3页
-
文摘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松栎混交林亚区的地带性植被,是我国特有树种,它在西北、华北分布很广,北自辽宁、河北、内蒙古(阴山)到山西、山东,海拔700米~1400米;向西经陕西、宁夏(贺兰山)到甘肃、青海,海拔2000米~3200米;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北部,海拔1500米~2400米的山地。地理位置北纬31°~43°30′,东经101°30′~125°。
-
关键词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林地年度变更
小陇山
特有树种
松栎混交林
地带性植被
四川北部
碳储量变化
-
分类号
S71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