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DG的交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张涛 王凌云 MI Lu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线暂态电压稳定的因素。基于二元表判据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母线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针对参数不平衡时含DG的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引入稳定性保持因子,提出母线与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与IEEE 69节点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中量化影响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因素,并对比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性 交直流系统 不平衡配电系统 直流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模型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算例筛选
2
作者 彭慧敏 薛禹胜 +2 位作者 刘庆龙 黄天罡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首先,在多步泰勒展开所得轨迹中提取能表征复杂因素影响敏感性及多摆稳定可信度的机理特征指标,预判复杂模型的影响程度并自适应调整分类阈值。然后,通过在数值积分和多步泰勒展开之间的自适应切换,近似计及复杂模型的影响,并引入自适应的变步长来减少计算量,实现双层的分类筛选。在4个工程系统中的近2万个算例中考核了该算法框架的有效性和强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模型 暂态稳定性 人工智能 算例筛选 敏感性分析 多步泰勒展开 自适应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直驱风机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3
作者 韩平平 熊瑶 +2 位作者 吴红斌 陈鹏飞 董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8,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构建了含风机的双机系统等效转子运动方程,得到风机并网对同步机之间功角特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有功外特性的结论,并考虑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了GFM-PMSG的有功外特性;基于EEAC分析了考虑阻尼系数时GFM-PMSG接入对系统同步机之间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GFM-PMSG和同步机之间的暂态功角稳定机理及控制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改善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扩展双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性 构网型直驱风机 电力系统 EEAC 电网电压跌落 暂态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4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功-无功联合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
5
作者 夏向阳 赵晓悦 +3 位作者 梁军 罗文广 陈贵全 郑汉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125,共12页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计输出功率控制律,在计及电网相位变化的同时严格限制故障期间变流器输出功角波动。其次,采用无功功率-电压环切换控制以提供稳定的无功功率,支撑并网点电压,同时确保故障电流维持在安全阈值之内。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严重跌落并伴随相位突变的情况下,所提策略仍能有效提升构网型变流器故障穿越能力及故障切除后的恢复速率,其精细化主动支撑特性也同样适用于高低压穿越的复杂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 二阶滑模控制 故障限流 电压跌落 相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阻尼影响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同步稳定性量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静怡 田震 +3 位作者 李锡林 黄萌 曹侃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共12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面临严峻的暂态同步失稳风险。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具有较好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为精确量化虚拟惯量和阻尼对VS...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面临严峻的暂态同步失稳风险。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具有较好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为精确量化虚拟惯量和阻尼对VSG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迭代等面积法则的VSG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设计迭代算法得到临界稳定条件下的变流器频率-功角分布函数,精确量化了VSG惯量和阻尼项做功对暂态过程中加减速面积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控制器参数和电网参数下的暂态稳定域大小,量化了参数对暂态稳定边界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迭代等面积法则保守性较低,可实现对暂态稳定边界的精确快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暂态同步稳定性 惯量 阻尼 迭代等面积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及其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晃庆 何宏亮 +2 位作者 杨苹 张利东 刘腾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该控制将跟网型控制与构网型控制柔性结合在一起,并在同步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中引入自适应系数,可以... 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该控制将跟网型控制与构网型控制柔性结合在一起,并在同步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中引入自适应系数,可以通过改变自适应系数的大小来调整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在控制环节中的比重,从而使换流器能够适应不同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交流故障下通过改变同步控制环的自适应系数,增大同步控制环中锁相环所占比重,能够减小换流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增大惯性与阻尼,从而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而改变电压外环的自适应系数,增大电压外环中跟网型控制所占比重,能够提高换流器并网点电压,从而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后,换流器在不同短路比下的有功功率阶跃工况和不同程度的电网电压暂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VSC并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自适应混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混合控制 暂态稳定性 构网型控制 跟网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继磊 张兴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0,I0045,I0046,共13页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模型,指出多机交互作用会改变系统平衡点存在性和暂态特征参数。然后,在不同电网故障初始状态和逆变器输出特性下,采用等面积准则和相平面图分析了多机交互作用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实现电网故障前后平衡点近似恒定的暂态电流注入策略,以确保各逆变器暂态稳定运行,为电网故障期间暂态电流的设置提供参考。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和实验平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暂态同步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系统暂态响应特性,所提策略能够最大化系统暂态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 暂态稳定性 多机交互作用 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电网故障 平衡点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机低穿动态的风火打捆外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艺雯 李秉芳 +3 位作者 杨松浩 赵天骐 谢欢 郝治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分析了不同低电压穿越深度、低电压穿越恢复速率以及风机接入位置对功角失稳形态及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机及多机系统仿真验证了增加风机低电压穿越深度、减缓低电压穿越恢复速度可增强火电机组首摆稳定性,但增大了其多摆失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 等面积定则 暂态功角稳定性 低电压穿越 多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研究
11
作者 廖修谱 高嘉 +2 位作者 刘晨 李志龙 段松涛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1,共7页
通过合理的控制参数,提升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效果,研究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系统的结构,计算其暂态不稳定时电流、电压等突变量,并将其输入到广义动态模... 通过合理的控制参数,提升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效果,研究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系统的结构,计算其暂态不稳定时电流、电压等突变量,并将其输入到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内;该模型经过迭代训练,输出电流、电压等突变量控制参数,并将其转换为二进制信号后,叠加到特高压直流输送电系统保护装置定电流控制和定功率控制的指令上,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所提方法计算得出的线路电流突变量与实际突变量的数值基本一致,电流突变量的计算较为精准;可有效降低线路功率区间,使线路功率保持有规律的波动,对特高压直流送电暂态稳定性的控制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大容量 特高压 直流送电 暂态稳定性 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海上风电接入海上油田群微电网暂态稳定性研究——以“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工程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光芬 魏澈 +1 位作者 邱银锋 黄存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海上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容量接入海上油田群微电网易导致电网稳定性问题。以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工程为例,对该电力系统典型故障工况下暂态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采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 海上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容量接入海上油田群微电网易导致电网稳定性问题。以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工程为例,对该电力系统典型故障工况下暂态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采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了“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风机切除、同步发电机组切除及海缆故障解列等3种典型故障工况下,系统暂态电压、频率、功角稳定性及系统振荡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风机故障切除电网能够自适应稳定,可以此作为风机接入规模的工程选型依据;在同步发电机切机故障下,电网也可自适应稳定,该电网具备进一步优化减少热备用机组的潜力;海缆切除典型故障工况下,系统出现暂态频率失稳情况,可通过切负荷、加装储能等措施恢复稳定,同时加装储能措施可降低切负荷规模,利于平台平稳生产;各类故障工况下该项目无宽频振荡风险。研究成果为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支撑并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油观澜号” 海上油田微电网 暂态稳定性 风机切除 发电机组切除 海缆故障解列 系统振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经柔直外送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金国彬 杨阳 +3 位作者 辛业春 张海洋 党若峰 李玲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3,共10页
针对变换器并联系统在大扰动下的暂态同步稳定性问题,当前的研究因缺乏有效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析方法而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将新能源经柔直外送系统作为研究场景,建立系统的暂态交互模型,构造解析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再利用直接法估... 针对变换器并联系统在大扰动下的暂态同步稳定性问题,当前的研究因缺乏有效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析方法而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将新能源经柔直外送系统作为研究场景,建立系统的暂态交互模型,构造解析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再利用直接法估计系统的稳定域。据此,进一步给出基于临界能量的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判据。根据理论推导,揭示了新能源侧并网变换器和柔直送端变换器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控制参数对同步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控制方式对判定结果的影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MMC-HVDC)送出的新能源外送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并网变换器 锁相环 李雅普诺夫函数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跟网型电源的多馈入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添 姚骏 +3 位作者 杨东 金容宇 赵林生 谢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1-42,共12页
随着以锁相环同步方式并网的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特性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解决多个跟网型电源馈入任意交流系统的暂态稳定问题,首先,基于系统的网架结构推导了跟网型多馈入系统的大扰动数学模型。然后,结合跟网... 随着以锁相环同步方式并网的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特性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解决多个跟网型电源馈入任意交流系统的暂态稳定问题,首先,基于系统的网架结构推导了跟网型多馈入系统的大扰动数学模型。然后,结合跟网型电源的暂态响应特性及电源间的控制相互作用,明确了跟网型多馈入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机理。同时,提出了一种跟网型多馈入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平衡点的快速求解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裕度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跟网型多馈入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并验证了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电源 新能源 多馈入系统 暂态同步稳定性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虚拟同步补偿器对新能源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永平 陈俊儒 刘牧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7-1357,共11页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用跟网型控制的新能源并网变换器(renewable energy grid-connected converter,REGC)的交互特性更为复杂,因此为研究电网大扰动下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VSCOM的特性提出了VSCOM的恒电压限流控制。其次,基于该控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VSCOM对REGC的静态稳定极限的改善效果。然后,通过构建VSCOM与REGC的暂态模型,考虑短路比、控制参数、无功容量,研究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补偿器 新能源并网变换器 限流策略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面积准则的含电流限幅虚拟同步机控制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誉 华凤林 +5 位作者 杨银国 牟同鹏 李力 李宇骏 刘洋 向丽玲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基于等面积准则研究了含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机(VSG)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在依据VSG的内环控制和虚拟同步控制响应速度差异得到的简化二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 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基于等面积准则研究了含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机(VSG)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在依据VSG的内环控制和虚拟同步控制响应速度差异得到的简化二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切换系统模型,运用等面积准则分析了VSG并网系统的稳定机理,推导了系统的保守稳定条件,并提出了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饱和电流矢量角度配置方案。在PSCAD/EMTDC中对单台VSG经传输线连接到无穷大母线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稳定条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面积准则 虚拟同步机 电流限幅 切换系统 饱和电流矢量角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暂态模式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跟网型变换器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陈祯怡 杨黎晖 +1 位作者 史金柱 韩晓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25-6037,I0022,共14页
由跟网型变换器(grid-following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GFL-VSC)及构网型变换器(grid-forming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GFM-VSC)构成的混联系统中,复杂的暂态交互作用使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明确变换器间的动态耦合机理及... 由跟网型变换器(grid-following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GFL-VSC)及构网型变换器(grid-forming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GFM-VSC)构成的混联系统中,复杂的暂态交互作用使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明确变换器间的动态耦合机理及其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GFM-VSC中设置的电流限幅环节会导致其暂态运行方式发生切换,进一步增加了GFM-VSC与GFL-VSC之间的耦合机理的复杂性。为揭示GFM-VSC发生暂态模式切换时与GFL-VSC之间的动态耦合机理及该耦合对GFM-VSC故障恢复过程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考虑GFM-VSC限幅环节的混联系统暂态耦合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故障期间及故障切除后,GFL-VSC的参数对GFM-VSC工作模式切换的影响机理;随后,针对不同程度的电网电压跌落故障,分析故障切除后GFM-VSC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得到混联系统中GFM-VSC在故障切除后可切换回正常工作模式的临界条件;最后,构建混联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跟网型变换器 暂态稳定性 等面积准则 电流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控制器限幅的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陆艺源 李宇骏 +5 位作者 杨冬梅 牟同鹏 刘菁锐 刘梦奇 惠嘉祺 杜正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4,共10页
为保护耐压耐流能力有限的电力电子器件,虚拟同步发电机(VSG)通常配置多种控制器限幅。在暂态过程中,这些限幅将不可避免地被触发。针对含电流和频率限幅的多台VSG嵌入式电力系统,分析了暂态同步稳定性并提出一种保证系统稳定的控制方... 为保护耐压耐流能力有限的电力电子器件,虚拟同步发电机(VSG)通常配置多种控制器限幅。在暂态过程中,这些限幅将不可避免地被触发。针对含电流和频率限幅的多台VSG嵌入式电力系统,分析了暂态同步稳定性并提出一种保证系统稳定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含电流限幅的多VSG系统的动态模型,构造了暂态能量函数,并利用最近不稳定平衡点法得到了保证未触发限幅系统稳定的最大能量V (x)。然后,分析了频率限幅的影响,发现频率限幅上能量最低的仅具有动能的两个点就是离开边界点,并提出了触发频率限幅后重置系统运行点至这两个特殊离开边界点的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优化方法,找到了令多VSG系统不进入电流限幅的最大能量Vcs,并基于V (x)和Vcs中的最小值配置了特殊离开边界点的频率限幅值,保证了含电流和频率限幅的多VSG系统的全局稳定性。通过9节点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和硬件在环实验证明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电流限幅 频率限幅 暂态同步稳定性 暂态能量函数 离开边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热电站接入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19
作者 苏志军 夏世威 +3 位作者 李庚银 孙冠群 蔡德福 张良一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236,共9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站的低惯量特性,利用扩展等面积法则(extendede qual-area criterion,EEAC)分析了惯量降低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光热电站等容量替代火电机组会导致系统惯量降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减弱。最后基于某区域电网,仿真分析了光热规模化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 扩展等面积法则 暂态功角稳定性 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20
作者 郑乐 刘思远 +3 位作者 周小添 徐式蕴 李宗翰 李庚银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9-2658,I0001,共11页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通过对深度判稳模型进行修复提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首先,简单介绍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中的问题描述和整体框架,并分析了基于模型修复的智能增强理念在整体框架中的集成方法和对提升评估模型准确率的意义。然后,分别介绍重训练、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3类常用模型智能增强方法的原理,并结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特点和要求,以FAMR算法和Arachne算法为例详细解释了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两大类模型修复方法的实施细节。之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设计了算例进行测试与验证,并结合算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对3类模型修复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评估 深度学习 模型修复 智能增强 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