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 被引量:141
1
作者 申洪 梁军 戴慧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1,共4页
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计算中采用的风电场数学模型考虑了风电机组的叶片、轮毂、齿轮箱和连轴器以及异步发电机的特性。应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了一含有风电场的实际电力系统的穿透功率极限,并... 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计算中采用的风电场数学模型考虑了风电机组的叶片、轮毂、齿轮箱和连轴器以及异步发电机的特性。应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了一含有风电场的实际电力系统的穿透功率极限,并揭示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的主要因素是频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风电场 穿透功率极限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U同步数据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2
作者 付强 王少荣 程时杰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83,共5页
同步相位测量单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提供的精确时间基准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传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各节点的异步采样数据来判断稳定。PMU的同步采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和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同步相位测量单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提供的精确时间基准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传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各节点的异步采样数据来判断稳定。PMU的同步采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和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也为传统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条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相量测量单元应用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U 同步数据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相量测量单元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稳定分析中低压切负荷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海峰 郑静媛 徐永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共5页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的结果有重要影响,随着系统中电压敏感负荷的增多,短暂低电压发生时负荷的切除对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东北某变电站记录的大扰动实验时的实测数据表明,系统在低电压发生时存在负荷切除现象。10机39节点...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的结果有重要影响,随着系统中电压敏感负荷的增多,短暂低电压发生时负荷的切除对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东北某变电站记录的大扰动实验时的实测数据表明,系统在低电压发生时存在负荷切除现象。10机39节点系统的仿真说明,切负荷现象对系统仿真结果影响巨大。在分析实测数据和原来综合负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关低压切负荷因子,成功地模拟了电力系统在低压暂态过程中的掉负荷现象,所提出的新模型为研究电网大电压扰动下的动态稳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建模 模型结构 暂态稳定分析 低电压故障 负荷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低电压暂态稳定分析的负荷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晓雨 贺仁睦 马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0-44,共5页
为克服低电压暂态稳定分析过程中负荷模型无法描述掉负荷特性的缺点,在对实测数据和各种负荷的低电压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动态负荷模型进行了改进。新模型通过增加临界电压、延迟时间和衰减系数使低电压发生时负荷按负指数形... 为克服低电压暂态稳定分析过程中负荷模型无法描述掉负荷特性的缺点,在对实测数据和各种负荷的低电压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动态负荷模型进行了改进。新模型通过增加临界电压、延迟时间和衰减系数使低电压发生时负荷按负指数形式衰减,这可以在保持负荷动态特性连续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模拟暂态故障中因低电压掉负荷造成的负荷前后稳态不一致的现象。新模型不仅扩展了原来动态负荷模型的适用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大扰动下暂态稳定分析的可信度。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建模 暂态稳定分析 动态负荷特性 低压负荷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直流并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震 冉立 +2 位作者 张威 蓝庆华 李正然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3-69,共7页
本文阐述了交直流并联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中的特殊问题,建立了稳定评估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电力系统计算 电力系统稳定 平均准稳态模型 高压交直流并联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力系统分区动态等值的快速直接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姚良忠 倪以信 +1 位作者 张伯民 李凌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对大规模电力系统中确定的研究区,用同调动态等值法将外部系统进行动态等值,然后对研究区中的所有故障点,用综合直接法进行暂态稳定“扫描”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仿真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系统在等值前后直接法计算所用计算机CPU... 本文对大规模电力系统中确定的研究区,用同调动态等值法将外部系统进行动态等值,然后对研究区中的所有故障点,用综合直接法进行暂态稳定“扫描”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仿真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系统在等值前后直接法计算所用计算机CPU时间比较。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动态等值的直接暂稳分析方法不但保证了直接暂稳分析的计算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直接法的计算速度,具有在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动态等值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能界面法(PEBS)暂态稳定分析的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5
7
作者 傅书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18,共3页
概述了采用势能界面法(PEBS)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研究的发展史,该法速度快,可以引入任何复杂模型,没有收敛性问题,但在多机失稳模式下精度较差。指出将几种直接法与时域仿真法相结合,可能是当前实现动态安全分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暂态稳定分析 势能界面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不对称故障和重合闸操作的EEAC法直接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倪以信 姚良忠 蔡泽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9-26,共8页
本文将EEAC法推广到计及不对称故障和重合闸操作的暂稳分析中。为修正计算转子角轨迹所引起的高阶截断误差,本文提出了多步Taylor展开计算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避免了计算现有EEAC法中的修正因子,适用于任意故障过程,并可提高EEAC暂稳分析... 本文将EEAC法推广到计及不对称故障和重合闸操作的暂稳分析中。为修正计算转子角轨迹所引起的高阶截断误差,本文提出了多步Taylor展开计算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避免了计算现有EEAC法中的修正因子,适用于任意故障过程,并可提高EEAC暂稳分析的精度及可靠性。两个实际系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改进和推广的EEAC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 暂态稳定分析 电力系统 EE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对孤网运行的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克宇 彭华 +2 位作者 张月文 张道农 张建华 《农村电气化》 2013年第S1期52-54,共3页
针对地区电网中大规模风电场可能引起的稳定问题,文献[1]分析了有无风电场出力,以及极端情况导致的地区电网孤网情况的暂态稳定性。认为风电场规模较大时,会影响地区电网的频率恢复。孤网情况下瞬时切除风电场,将导致地区电网电源不足,... 针对地区电网中大规模风电场可能引起的稳定问题,文献[1]分析了有无风电场出力,以及极端情况导致的地区电网孤网情况的暂态稳定性。认为风电场规模较大时,会影响地区电网的频率恢复。孤网情况下瞬时切除风电场,将导致地区电网电源不足,可通过切除部分负荷的措施保证电网稳定。文献[2]针对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随风速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以及风电场并网带来的安全控制装置配合问题,分析了风电场并网对孤网系统安全控制转置、高频切机和低频减载装置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分析 孤网运行 电网解列 低频减载 暂态稳定 控制装置 极端情况 波动性 线路故障 部分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重合闸作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快速算法
10
作者 邓集祥 刘君 +2 位作者 李培刚 王洪哲 蔡宏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灾变理论在电力系统简单操作序列下的暂态稳定分析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灾变理论进一步推广到计及三相重合闸作用的暂态稳定分析中,推导出了对应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闸动作时暂态稳定分析的灾变流形及相应的分析... 灾变理论在电力系统简单操作序列下的暂态稳定分析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灾变理论进一步推广到计及三相重合闸作用的暂态稳定分析中,推导出了对应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闸动作时暂态稳定分析的灾变流形及相应的分析算法。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的数值仿真法(SBS)相比,具有计算速度快、稳定域直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合闸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AC法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小林 闫晓霞 黄东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0-12,共3页
本文在详细模拟直流输电线路及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将EEAC(扩展等面积)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形成一种快速的交直流联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EEAC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快速计算的优点。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新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巍 陈学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50,共4页
针对BP算法收敛速度慢、输入特征数固定的缺点,提出了将样本分类、再处理及对原始特征作非线性变换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林献 陈学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7-81,共5页
在详细模拟直流输电线路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求取高阶Taylor级数展开式各阶导数的递推规律和因子表技术,形成一种快速的交直流联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两个系统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TAYLOR级数 暂态稳定分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功角偏差和阻尼效应的构网型双馈风机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湘武 蔡光 +3 位作者 李锐博 贾焦心 张书瑞 王耀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16-2632,I0014,共18页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使其暂态建模和分析更加困难。该文首先对GFM-DFIG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用于暂态分析的二阶模型,考虑虚拟功角与机端功角的偏差,推导二阶模型在转子电流限幅下的虚拟功角特性方程,实现对GFM-DFIG动态特性的刻画;通过对阻尼效应做近似化处理,提出计及阻尼的改进暂态能量函数法,在所提二阶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稳定极限电压、极限切除角、极限切除时间等暂态稳定评价指标;借由以上指标开展定量分析,揭示并网阻抗和控制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GFM-DFIG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双馈风机 电流限幅 功角偏差 阻尼效应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刘威 张东霞 +2 位作者 王新迎 刘道伟 吴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854-4863,5109,共10页
电网暂态分析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电网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anagement system,WAMS)的发展,电网形成了具有时空特性的高维海量运行数据。传统的电网暂态分析采用物理模型,用严格的数学公式关联维度之间数据,这种模... 电网暂态分析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电网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anagement system,WAMS)的发展,电网形成了具有时空特性的高维海量运行数据。传统的电网暂态分析采用物理模型,用严格的数学公式关联维度之间数据,这种模型不能充分利用海量电网运行数据,造成资源浪费。从数据驱动的角度,首先分析WAMS数据的应用情况,考虑电网运行数据特点建立数据模型。然后利用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建立平均谱半径(mean spectral radius,MSR)评价指标,从整体上分析不同扰动对电网的影响。在整体分析电网运行状态的基础上,结合随机矩阵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TES)建立量化评价指标,实现对扰动的影响程度分析和影响范围评估。最后,利用IEEE39系统验证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数据驱动 随机矩阵理论 时间序列分析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流限幅的构网型双馈风机暂态模型建模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耀函 张扬帆 +3 位作者 蔡光 梁恺 付雪姣 张书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2-102,共11页
在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暂态研究过程中,通常保留时间尺度较大的同步控制及外环控制环节进行暂态建模。为了适用于暂态能量函数法等传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需要忽略暂态变化过程中外环... 在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暂态研究过程中,通常保留时间尺度较大的同步控制及外环控制环节进行暂态建模。为了适用于暂态能量函数法等传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需要忽略暂态变化过程中外环的积分环节动态,进一步降为二阶模型,如此会带来一定的误差。针对忽略积分动态带来的误差问题,建立了考虑电流限幅环节的GFM-DFIG二阶暂态模型,通过暂态能量函数法计算暂态极限电压(transient stability limit voltage,TSLV)和极限切除时间(critical clear time,CCT)。然后,基于以上指标分析忽略积分动态对二阶暂态模型的误差影响。最后,将二阶系统与全阶模型仿真结果进行误差对比,基于CCT误差开展定量分析,揭示系统参数对相对误差的影响规律,并总结二阶模型的适用性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双馈风机 电流限幅 暂态建模 暂态稳定分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戴仁昶 张伯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共3页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向量空间有一定相似性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神经网络学习参数进行有效调整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实际电网的计算 ,证实了所述...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向量空间有一定相似性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神经网络学习参数进行有效调整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实际电网的计算 ,证实了所述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聚类分析 暂态稳定分析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用于暂态稳定性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伟 陈允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33-38,共6页
对几种形式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进行了集中介绍 ,并对自组织特征映射 (SOFM )神经网络和学习矢量量化 (LVQ)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性能进行比较。利用SOFM网络输出层聚类信息对不同ANN输入特征量的选取效果进行... 对几种形式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进行了集中介绍 ,并对自组织特征映射 (SOFM )神经网络和学习矢量量化 (LVQ)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性能进行比较。利用SOFM网络输出层聚类信息对不同ANN输入特征量的选取效果进行了直观的比较。在这些比较的基础上 ,利用Kohonen网络“无监督聚类、有监督学习”的工作方式 ,给出一种基于Kohonen网络的复杂系统在线事故筛选和发电机功角预测方法。利用华中电网的数据对这种网络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映射 神经网络 暂态稳定分析 模式识别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I优化法的多VSC接入弱网下的锁相环同步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平 张德政 +3 位作者 李慧 宣文博 罗涛 闫大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5,共7页
本文针对弱连接条件下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的锁相环同步暂态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适用于分析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锁相环同步尺度下暂态稳定性的降阶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优化法构建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最... 本文针对弱连接条件下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的锁相环同步暂态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适用于分析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锁相环同步尺度下暂态稳定性的降阶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优化法构建多电压源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最大估计吸引域,并根据该最大估计吸引域揭示故障点电压大幅跌落时,系统存在小扰动稳定平衡点的情况下仍出现暂态失稳的原因。最后,在PSCAD/EMTDC搭建多电压源变流器接入弱网系统的详细开关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降阶数学模型及最大估计吸引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分析 线性矩阵不等式优化法 最大估计吸引域 锁相环同步 多VSC接入弱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的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学深 朱琳 +5 位作者 郭力 李霞林 王智 李鹏飞 卢浩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9-1401,共13页
针对“状态变量多、阶数高”给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带来的困难,提出计及多换流器动态交互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简化大扰动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设计复杂度。首先,对每台换流器下垂双环控制中的所有状态变量做等效变换,... 针对“状态变量多、阶数高”给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带来的困难,提出计及多换流器动态交互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简化大扰动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设计复杂度。首先,对每台换流器下垂双环控制中的所有状态变量做等效变换,建立直流系统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其次,基于等值单机的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刻画出最大估计吸引域,分析系统控制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小扰动稳定、大扰动失稳”问题;然后,提出基于等值单机的直流系统控制参数整定方法,通过等值单机设计推导系统中每台换流器的控制参数,降低了直流系统控制参数设计的难度,最后,RT-BOX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及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 最大估计吸引域 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