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CC换流阀恢复期暂态正向电压试验方法研究
1
作者 冯健 屈鲁 +4 位作者 余占清 王宗泽 刘长兵 汤雪腾 王江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18-4429,I0025,共13页
基于全控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器件的混合换相换流阀(hybrid commutation converter valve,HCC),关断反向恢复速度快、可实现主动关断,具备百分之百抑制和抵御阀交流侧扰动引起的换相失败能力。为了有效验证HCC阀恢复期耐受各种电... 基于全控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器件的混合换相换流阀(hybrid commutation converter valve,HCC),关断反向恢复速度快、可实现主动关断,具备百分之百抑制和抵御阀交流侧扰动引起的换相失败能力。为了有效验证HCC阀恢复期耐受各种电压电流应力的能力,开展HCC换流阀恢复期暂态正向电压试验方法研究和试验验证,对阀的研制及后续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HCC阀恢复期暂态正向电压等效试验要求分析,并对试验方法及可行性开展研究;基于合成试验回路平台,开展HCC阀恢复期暂态正向电压应力演变机理分析,提出一种新的HCC阀恢复期暂态正向电压试验方法,通过理论研究、电磁暂态仿真分析和试验相结合,证明所提出试验方法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能有效实现HCC阀恢复期内/外暂态正向电压应力考核。文中研究成果可作为HCC换流阀试验标准制定及后续工程应用阀试验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混合换相换流阀 恢复 等效试验 暂态正向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 kV三相合成试验回路短路开断暂态恢复电压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
2
作者 张高潮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07,共8页
126 kV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三相断路器的灭弧室在同一个壳体内,对于这种共箱型结构的产品进行开断试验时,必须进行三相合成试验。但相关标准上只规定了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的参数,根据126 kV三相合成试验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 126 kV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三相断路器的灭弧室在同一个壳体内,对于这种共箱型结构的产品进行开断试验时,必须进行三相合成试验。但相关标准上只规定了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的参数,根据126 kV三相合成试验首开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分析计算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条件下(首开极系数Kpp=1.5)后开两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和中性点有效接地条件下(Kpp=1.3)第二开断极及第三开断极暂态恢复电压参数。并根据合成试验回路与直接试验回路的等价性条件及要求,计算了Kpp=1.5和Kpp=1.3条件下不同开断极暂态恢复电压试验回路参数,采用PSCAD软件对计算的各试验回路参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的试验回路产生的暂态恢复电压符合预期参数要求。在大容量实验室开展了126 kV/40 kA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条件下的三相合成短路开断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电压回路参数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合成 中性点有效接地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暂态恢复电压 仿真计算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相恢复电压暂态时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喻锟 倪聪 +3 位作者 曾祥君 梁洪湘 王沾 卓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6,I0012,共16页
配电网接地故障过零熄弧后的电压暂态恢复特性决定了系统过电压水平及电弧重燃特性,目前,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熄弧后暂态恢复电压变化机理尚不明确,为此建立柔性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理论解析故障过零熄弧后故障恢复电... 配电网接地故障过零熄弧后的电压暂态恢复特性决定了系统过电压水平及电弧重燃特性,目前,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熄弧后暂态恢复电压变化机理尚不明确,为此建立柔性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理论解析故障过零熄弧后故障恢复电压的时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配电网谐振接地与柔性接地方式下,系统参数变化对故障相恢复电压暂态峰值与恢复速度的影响,揭示暂态时间尺度下故障相恢复电压特征随注入零序电流值与电流注入时机的变化规律,阐明通过中性点注入可控零序电流抑制故障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与10 kV真型配电网实验场中模拟各种运行和故障工况,仿真与真型实验结果均验证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相恢复电压时域解析特征与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接地方式 故障恢复电压 暂态时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加装串联补偿装置后断路器开断暂态恢复电压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郑彬 项祖涛 +3 位作者 班连庚 顾霓鸿 王晓彤 韩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特高压(UHV)线路加装串补后,由于电容器残压的作用,断路器清除线路故障时的暂态恢复电压(TRV)特性发生变化。为此采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对中国多个特高压串补工程的断路器TRV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各种TRV抑制措施的效果进... 特高压(UHV)线路加装串补后,由于电容器残压的作用,断路器清除线路故障时的暂态恢复电压(TRV)特性发生变化。为此采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对中国多个特高压串补工程的断路器TRV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各种TRV抑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如不采取措施,部分UHV串补线路断路器清除单相故障时的TRV峰值的标幺值可能>2.7(其基准值为(1 100×槡2/槡3)kV),目前相关标准要求无法涵盖;而清除多相故障时的TRV更加突出,可能导致清除故障失败甚至断路器损坏。快速联动旁路串补可降低TRV,实施容易,而降低串补度等TRV抑制措施则存在一定不足。提高断路器开断TRV能力和试验参数也是解决TRV问题超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建议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串补 断路器 暂态恢复电压 抑制措施 试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电网的暂态稳定判据与电压恢复控制技术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媛 江国文 +1 位作者 张祥宇 朱正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1-1719,共9页
柔性直流电网中,直流电压的暂态恢复特性是分析系统稳定判据和故障穿越能力的关键。首先建立柔性直流电网的动态模型,通过分析负载功率及直流电压波动后,系统运行点的移动轨迹,阐述直流电网的稳定运行机理。其次,提出柔性直流电网在暂... 柔性直流电网中,直流电压的暂态恢复特性是分析系统稳定判据和故障穿越能力的关键。首先建立柔性直流电网的动态模型,通过分析负载功率及直流电压波动后,系统运行点的移动轨迹,阐述直流电网的稳定运行机理。其次,提出柔性直流电网在暂态稳定恢复中应遵循的等电量原则,并结合直流电压极限,获得直流电网的暂态稳定判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提出直流电压暂态恢复控制技术,增加电网暂态稳定裕度。最后通过搭建多端柔性直流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出直流电网暂态稳定判据和电压恢复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为评估直流电网的暂态稳定运行能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稳定运行机理 暂态恢复特性 暂态稳定判据 电压恢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恢复电压波形参数提取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鹏 徐燕飞 +5 位作者 郭弘 王安 李彦明 周会高 洪深 姚斯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笔者详细论述了各种暂态恢复电压波形参数提取的相关算法。采用依据这些算法编制的软件对实际试验波形进行了计算,并与有经验的试验工程师采用图形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暂态恢复电压 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暂态电压约束的负荷恢复能力快速计算 被引量:18
7
作者 瞿寒冰 刘玉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12,共5页
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需要确定变电站的单次最大负荷恢复量。通常主要考虑系统频率和稳态电压的约束,文中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暂态电压安全的约束限制,建立了确定变电站最大负荷恢复量的数学模型。基于描述暂态电压安全问题的二元表,构建了... 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需要确定变电站的单次最大负荷恢复量。通常主要考虑系统频率和稳态电压的约束,文中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暂态电压安全的约束限制,建立了确定变电站最大负荷恢复量的数学模型。基于描述暂态电压安全问题的二元表,构建了分析暂态电压安全的微分代数方程组,对系统中各部分组成进行适当简化,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计算速度。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考虑了每次迭代的约束裕度,加快了搜索寻优时的收敛速度。IEEE14节点算例和山东电网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方法的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恢复 负荷恢复 暂态电压安全 二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定子电压恢复法测试发电机直轴暂态开路时间常数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亚龙 《广东电力》 2010年第1期74-76,共3页
根据定子电压恢复法的原理测试同步发电机直轴暂态开路时间常数;针对不同类型的励磁调节器制定试验方法,包括:定角度阶跃法、逆变法、并联二极管续流法、定励磁电压起励法;通过对4种试验方法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精确度及... 根据定子电压恢复法的原理测试同步发电机直轴暂态开路时间常数;针对不同类型的励磁调节器制定试验方法,包括:定角度阶跃法、逆变法、并联二极管续流法、定励磁电压起励法;通过对4种试验方法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精确度及其优缺点,最后证明4种试验方法都可以准确测试发电机的直轴暂态开路时间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恢复 直轴暂态开路时间常数 励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0kV双断口交流滤波器断路器暂态恢复电压仿真 被引量:4
9
作者 施健 罗兵 +4 位作者 傅明利 厉天威 曾向君 贾磊 张福增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9,共6页
直流换流站安装有不同滤波次数的交流滤波器(AC filter,ACF),ACF断路器频繁操作以满足换流站无功补偿的需要,在开断大容性电流后断口承受交直流混合电压的共同作用,断口直流分压按电阻分布,而断口等效电阻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断口承... 直流换流站安装有不同滤波次数的交流滤波器(AC filter,ACF),ACF断路器频繁操作以满足换流站无功补偿的需要,在开断大容性电流后断口承受交直流混合电压的共同作用,断口直流分压按电阻分布,而断口等效电阻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断口承受的电压可能会超过其绝缘能力。以国内典型的550 kV瓷柱式双断口小组滤波器断路器为例,利用PSCAD建立暂态恢复电压(TRV)仿真电路模型,对影响断口TRV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外界环境因素(如湿度、污秽、干湿不均等)对断口TRV影响较大,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当断口绝缘电阻下降较大且两断口电阻值差异较大时,断口最大TRV值会接近或超过规范要求值,从而可能造成断口电弧重燃或闪络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滤波器 断路器 暂态恢复电压 外界环境 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低穿有功恢复特性的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王炳然 薛峰 +1 位作者 朱玲 刘庆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7,共12页
风火打捆送出系统中大规模风电机组同时进入低电压穿越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显著。为揭示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风电低穿后有功恢复特性对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计及有功恢复时变特性... 风火打捆送出系统中大规模风电机组同时进入低电压穿越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显著。为揭示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风电低穿后有功恢复特性对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计及有功恢复时变特性的功角稳定裕度计算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考虑临界群风电与余下群负荷等量增长、临界群风电等量置换同步机出力、临界群风电等量置换同步机开机三种风电高占比系统演化方式,基于等面积法则推导并分析了系统功角稳定特性演化规律。最后,采用单机无穷大系统和实际区域电网仿真验证了系统暂态稳定特性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暂态功角稳定 电压穿越 有功恢复 等面积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断路器的瞬态恢复电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沛洪 谷定燮 +1 位作者 戴敏 娄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为了合理地确定特高压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TRV)的试验参数,依托淮南-皖南-浙北-沪西1000kV同塔双回线路输电工程,研究由特高压系统回路特性产生的特高压断路器预期瞬态恢复电压。采用EMTP模拟计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变压器限制的短路故障(T... 为了合理地确定特高压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TRV)的试验参数,依托淮南-皖南-浙北-沪西1000kV同塔双回线路输电工程,研究由特高压系统回路特性产生的特高压断路器预期瞬态恢复电压。采用EMTP模拟计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变压器限制的短路故障(TLF)、断路器端部故障(BTF)和失步开断下的瞬态恢复电压,提出了以下建议:将DL/T402-2007中特高压断路器T10和T30规定的恢复电压上升率(RRRV)值由7kV/μs和5kV/μs分别提高至10kV/μs和7kV/μs;此工程失步解列点可指定在皖南站。比较了断路器装分闸电阻的优缺点,建议此工程可不装分闸电阻。这些建议均被同塔双回线路输电工程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断路器 三相接地故障 暂态恢复电压(trv) 恢复电压上升率(RRRV) 分闸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换相失败及恢复过程暂态无功特性及控制参数影响 被引量:94
12
作者 屠竞哲 张健 +3 位作者 曾兵 刘明松 易俊 卜广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31-2139,共9页
直流换相失败过程中与送受端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大幅变化,表现为对系统不利的"无功冲击负荷"特性,亟需对直流换相失败过程中的送受端暂态无功特性开展深入研究。为此,首先给出了直流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中的送受端无功方程,然... 直流换相失败过程中与送受端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大幅变化,表现为对系统不利的"无功冲击负荷"特性,亟需对直流换相失败过程中的送受端暂态无功特性开展深入研究。为此,首先给出了直流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中的送受端无功方程,然后分别分析了换相失败期间和恢复过程中直流送端和受端的暂态无功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直流控制系统参数对暂态无功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直流等值系统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换相失败期间,直流从受端系统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同时对送端系统先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再发出大量的无功功率;换相失败恢复过程中,直流对受端系统通常先发出大量的无功功率、再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同时从送端系统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通过优化直流低压限流环节、换相失败预测、电流控制器等重要控制参数,可以减小换相失败过程中直流与送受端系统交换的最大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及恢复过程 送受端系统 暂态无功特性 电压失稳 电压 控制系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断口真空开关瞬态恢复电压分布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程显 廖敏夫 +1 位作者 段雄英 邹积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8,3,共8页
双断口真空开关介质恢复特性及暂态过程均压关系的探明是其成功开断的理论依据。运用暂态分析软件ATP搭建双断口真空开关仿真平台,利用其暂态分析控制系统实现了暂态真空电弧模型,在真空开关两断口有、无均压电容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故障... 双断口真空开关介质恢复特性及暂态过程均压关系的探明是其成功开断的理论依据。运用暂态分析软件ATP搭建双断口真空开关仿真平台,利用其暂态分析控制系统实现了暂态真空电弧模型,在真空开关两断口有、无均压电容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故障电流开断的仿真实验。搭建两真空灭弧室串联的双断口真空开关实验模型进行瞬态恢复电压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与仿真结果吻合,共同证明双断口真空开关分断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介质恢复过程断口间电压分布是否均匀,两断口间的分压关系在动态介质恢复过程中主要由电弧电阻决定,而动态介质恢复完成后主要由断口两端的电容决定。因此,低分散性操动机构的设计与灭弧室两端均压电容的选定是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成功开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开关 双断口 动态介质恢复 暂态恢复电压 均压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改进最小能量控制 被引量:31
14
作者 袁川 杨洪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49-53,共5页
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被用来补偿电压凹陷,它的补偿能力主要决定于最大电压注入能力和存储的能量。为了使 DVR的有功输出 P_(DVR)最小化,同时减轻对负荷的扰动,文中采用了负荷端电压相量角α按恒定步长△α缓慢变化的控制策略,根据对电... 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被用来补偿电压凹陷,它的补偿能力主要决定于最大电压注入能力和存储的能量。为了使 DVR的有功输出 P_(DVR)最小化,同时减轻对负荷的扰动,文中采用了负荷端电压相量角α按恒定步长△α缓慢变化的控制策略,根据对电压凹陷期间 DVR装置的 P_(DVR)-a曲线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判断特定量的符号决定补偿方向的DVR的改进最小能量补偿控制方式,比直接求最优α角的计算量小,并且分析了考虑 DVR注入电压限值的改进最小能量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比传统控制方式更能有效地减少 DVR的有功输出,比直接计算最优α角的最小能量控制方式在凹陷开始和结束的暂态过程中使负荷端电压的变化更加平稳,对敏感负荷造成的扰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 电压 相量 补偿电压 暂态过程 负荷 控制策略 最小能量控制 DVR 仿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暂态过电压两阶段优化控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长江 姜涛 +2 位作者 刘福锁 陈厚合 鲁华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8-1900,1913,共14页
为抑制风电经高压直流外送方式下的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暂态过电压两阶段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以控制实施代价和电压预测偏差为暂态过电压控制模型的目标函数,为解决暂态过电压非线性控制模型效率低的不... 为抑制风电经高压直流外送方式下的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暂态过电压两阶段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以控制实施代价和电压预测偏差为暂态过电压控制模型的目标函数,为解决暂态过电压非线性控制模型效率低的不足,借助暂态过电压和恢复阶段电压对控制量的轨迹灵敏度,将非线性控制模型转换成以控制量增量为独立控制变量的二次规划模型,提高暂态过电压的优化控制效率。然后,针对暂态过电压失稳场景,在故障发生前求解暂态过电压预防控制的控制量变化值,并实施暂态过电压预防控制,避免严重的暂态过电压危害,若控制实施后恢复阶段电压不安全,则求解恢复阶段电压控制的控制量变化值,调节控制量直至恢复阶段电压运行在安全范围内,所提控制方法可在抑制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同时,保证暂态过电压恢复过程的安全性,可为调度人员的暂态过电压稳定控制提供参考。最后,通过修改后IEEE 39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 轨迹灵敏度 预防控制 恢复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断路器恢复电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方冰 关永刚 申笑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共7页
笔者使用PSCAD暂态仿真软件,首次针对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电压等级为±800 k V、交流电压等级为750 k V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进行了完整建模仿真,对交流滤波器断路器上的恢复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不同工况、不同故障时刻... 笔者使用PSCAD暂态仿真软件,首次针对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电压等级为±800 k V、交流电压等级为750 k V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进行了完整建模仿真,对交流滤波器断路器上的恢复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不同工况、不同故障时刻、不同开断时刻条件下的对比,得到了各种情况下最严重的恢复电压特性,并与现有断路器标准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交流侧发生三相短路接地(3LG)故障或其他多相短路故障后,断路器断口间电压已经超出国家标准中对开断容性电流能力的规定,最严重的暂态恢复电压也已经超出断路器行业标准中四参数法的规定。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开断初期还会产生较大的初始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因此应当采取一定手段加以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换流站 恢复电压 断路器 交流滤波器 暂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压作用下晶闸管反向恢复期损伤效应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岳珂 庞磊 +3 位作者 陈炫宇 叶明天 张乔根 陶风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94-2800,共7页
掌握晶闸管反向恢复期损伤机理对晶闸管保护设计和探索反向恢复过程相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高压晶闸管在反向恢复期内脉冲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别采用脉冲试验法、软件仿真法以及芯片失效分析法,对晶闸管进行了反向恢复期内脉冲损... 掌握晶闸管反向恢复期损伤机理对晶闸管保护设计和探索反向恢复过程相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高压晶闸管在反向恢复期内脉冲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别采用脉冲试验法、软件仿真法以及芯片失效分析法,对晶闸管进行了反向恢复期内脉冲损伤试验,建立晶闸管器件–电路模型,对反向恢复期内脉冲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芯片失效现象分析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正常门极触发导通和反向恢复期内二次导通均在晶闸管靠近门极处的阴极边缘形成初始导通通道,并通过载流子的扩散拓宽通道,其中后者的电流密度较大,且由于反向恢复期最后关闭区域存在残留的载流子,在这个区域能够形成替代通道;反向恢复期内由于晶闸管门极区域电流密度过大、电流上升率过高,门极附近一带容易烧毁,表明晶闸管反向恢复期脉冲损伤属于热致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 暂态特性 反向恢复 冲击电压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GIL接入对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义 刘景晖 +3 位作者 郑昕雷 李江涛 徐逸清 史大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0-245,共6页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的接入对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TRV)幅值和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RRRV)均会产生影响,可能危及断路器开断能力。文中基于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架空线-双回GIL混合输电线路,利用EMTP-ATP仿真研究变电站内断...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的接入对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TRV)幅值和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RRRV)均会产生影响,可能危及断路器开断能力。文中基于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架空线-双回GIL混合输电线路,利用EMTP-ATP仿真研究变电站内断路器端部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GIL长度、接入位置与GIL引接站测量设备对断路器TRV幅值和RRRV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GIL的接入对断路器TRV幅值和RRRV有较大影响;GIL长度增加对TRV幅值产生较大影响,但对RRRV影响较小;为了限制RRRV,应将GIL安装在架空线中段,且应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V)限制TRV幅值;GIL引接站测量设备对断路器TRV幅值和RRRV影响均较小。文中研究成果可为含GIL的特高压线路中断路器的TRV计算及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断路器 瞬态恢复电压(trv) 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RRRV) 混合输电线路 EMTP-ATP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电压恢复策略的永磁直驱风电场等值建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应龙 蔺红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7期137-142,共6页
对风电并网的暂态特性分析时,假设对每台风电机组进行详细建模,将会引起模型阶数高、仿真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在一定误差允许范围内进行风电场等值建模。首先在PSCAD/EMTDC平台建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D-PMSG)模型,分析三相短路故障时... 对风电并网的暂态特性分析时,假设对每台风电机组进行详细建模,将会引起模型阶数高、仿真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在一定误差允许范围内进行风电场等值建模。首先在PSCAD/EMTDC平台建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D-PMSG)模型,分析三相短路故障时低电压恢复策略对有功恢复的影响,根据低电压恢复策略对永磁直驱风电场初次分群;然后对于有功斜坡恢复策略的风电机组,分析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对D-PMSG有功暂态响应的影响;以稳态功率和电压跌落为分群指标,采用减法聚类算法二次分群。通过算例验证,在一定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分群方法得到的永磁直驱风电场等值模型的暂态功率曲线能够很好地拟合永磁直驱风电场的详细模型的暂态功率曲线,验证了该等值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等值建模 电压恢复策略 暂态特性分析 减法聚类算法 网侧变流器 二次分群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恢复过电压预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弘喆 赵康 +1 位作者 李乐蒙 刘洪正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3,88,共8页
在电力系统恢复的初始阶段,系统元件(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并联电抗器)充电时,会出现较高的过电压,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推迟系统的恢复进度,进而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的过电压预测方法。采... 在电力系统恢复的初始阶段,系统元件(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并联电抗器)充电时,会出现较高的过电压,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推迟系统的恢复进度,进而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的过电压预测方法。采用前馈多层感知器结构,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分析工具包PSB来取得训练所需的样本数据。针对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充电的情况,按照合闸角和剩磁最坏的情况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从而减少训练所需的时域仿真计算次数。另外,为了增强所构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通用性,将电力系统的网络等值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采用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部分网架作为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对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过电压峰值和持续时间进行有效的预测,并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暂态电压 电力系统恢复 电气元件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