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光热电站接入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苏志军 夏世威 +3 位作者 李庚银 孙冠群 蔡德福 张良一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236,共9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站的低惯量特性,利用扩展等面积法则(extendede qual-area criterion,EEAC)分析了惯量降低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光热电站等容量替代火电机组会导致系统惯量降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减弱。最后基于某区域电网,仿真分析了光热规模化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 扩展等面积法则 暂态功角稳定性 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机低穿动态的风火打捆外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胡艺雯 李秉芳 +3 位作者 杨松浩 赵天骐 谢欢 郝治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分析了不同低电压穿越深度、低电压穿越恢复速率以及风机接入位置对功角失稳形态及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机及多机系统仿真验证了增加风机低电压穿越深度、减缓低电压穿越恢复速度可增强火电机组首摆稳定性,但增大了其多摆失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 等面积定则 暂态功角稳定性 低电压穿越 多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比例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惠兰 周照清 蔡继朝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1,共9页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分析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日益重要。针对风电接入比例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在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利于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最佳风...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分析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日益重要。针对风电接入比例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在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利于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最佳风电接入比例分析方法。通过风电场的等效导纳模型和节点导纳矩阵的收缩处理,依据扩展等面积定则构建了含有风电接入比例参数的系统等效转子运动方程,分析了风电接入比例对系统转子运动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影响,推导得到系统功角加速度与风电接入比例的函数关系,使风电接入比例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有利于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最佳风电接入比例,为系统中风电接入情况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指导。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风电场不同接入比例以及不同低电压穿越方案下的系统暂态稳定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暂态功角稳定性 低电压穿越 风电接入比例 等效转子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机参与系统调频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雪娟 束洪春 +3 位作者 孙士云 赵伟 杨兴雄 黄柯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9,共12页
以含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扩展双机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DFIG参与系统调频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将含DFIG的两机系统等值为含DFIG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计及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故障位置、负... 以含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扩展双机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DFIG参与系统调频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将含DFIG的两机系统等值为含DFIG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计及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故障位置、负荷接入位置等四种影响因素。运用等面积法则对风机参与系统调频前后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极限切除角进行理论计算,其中DFIG采用受控电流源等效模型。在PSD-BPA中搭建含DFIG的扩展双机系统的仿真模型,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DFIG参与系统调频有利于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受控电流源 极限切除 调频 暂态功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组惯量对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复杂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雪琼 薛禹胜 黄天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2-77,108,共7页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风电及光伏发电大规模入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惯量水平降低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电网送、受端的视角来界别机组惯量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定性影响,并不符合问题的本质。文中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风电及光伏发电大规模入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惯量水平降低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电网送、受端的视角来界别机组惯量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定性影响,并不符合问题的本质。文中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分析互补两群等值惯量的变化对主导映象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的影响。由于故障场景对两群映象系统暂态潮流的不同影响,以及上述两种影响的交互作用,造成机组惯量对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复杂性。通过对两机哈密顿系统的解析分析及数值仿真,讨论了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惯量 暂态潮流 暂态功角稳定性 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 哈密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对接入区域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斯伟 李庚银 周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系统惯性中心的动态行为可以有效地反映系统的整体动态趋势。基于系统惯性中心的动态数学模型,推导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接入后的系统惯性中心运动方程。并通过分析DFIG接入对系统惯性中心运动方程中关... 系统惯性中心的动态行为可以有效地反映系统的整体动态趋势。基于系统惯性中心的动态数学模型,推导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接入后的系统惯性中心运动方程。并通过分析DFIG接入对系统惯性中心运动方程中关键因素的影响,揭示了DFIG以不同方式接入系统时对系统惯性中心功角加速度暂态响应的影响机理。当DFIG直接接入系统时,系统惯性中心的暂态功角加速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DFIG的接入容量和暂态功率响应特性。当DFIG等容替代同步发电机组接入系统时,DFIG的暂态功率响应和被替代同步发电机组的功率和惯量在原系统中的比重大小将共同决定系统惯性中心的暂态功角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DFIG) 系统惯性中心 暂态功角稳定性 加速度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韩奕 陈维江 +7 位作者 韩彬 金玉琪 常乃超 张健 张彦涛 孟祥飞 郄鑫 倪秋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9-2077,共9页
随着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不断加强,交流系统短路容量逐步提高,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合理控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通过在故障期间快速动态改变系统拓扑结构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的。... 随着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不断加强,交流系统短路容量逐步提高,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合理控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通过在故障期间快速动态改变系统拓扑结构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的。该文以500kV和220kV典型接线为例,研究3/2接线与双母线接线的母线分段开关采用抑制措施后,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理论及仿真分析得出,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在有效减少短路电流的同时,对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实施中需要针对实际系统进行具体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 暂态功角稳定性 等面积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位置对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康 王碧阳 +1 位作者 李立 迟方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196,共7页
分析电源中心交直流外送系统中故障位置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以三机系统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其中2台等值机位于电源中心内部。简化模型后,给出2台相互耦合的等值机转子运动方程。根据转子运动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分情况讨论了不同... 分析电源中心交直流外送系统中故障位置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以三机系统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其中2台等值机位于电源中心内部。简化模型后,给出2台相互耦合的等值机转子运动方程。根据转子运动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分情况讨论了不同位置发生故障后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并结合实际系统运行特点进行概括,得到结论如下:当电源中心内部交流联络线潮流较轻时,电源中心的交流外送通道发生故障,系统更易发生功角失稳;反之,电源中心内部发生故障,系统更易发生功角失稳,并对内部故障位置进行区分。最后,通过基于陕西电网陕北交直流外送系统的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外送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性 三机系统 故障位置 转子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直驱风机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9
作者 韩平平 熊瑶 +2 位作者 吴红斌 陈鹏飞 董玮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5年第9期70-78,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构建了含风机的双机系统等效转子运动方程,得到风机并网对同步机之间功角特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有功外特性的结论,并考虑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了GFM-PMSG的有功外特性;基于EEAC分析了考虑阻尼系数时GFM-PMSG接入对系统同步机之间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GFM-PMSG和同步机之间的暂态功角稳定机理及控制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改善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扩展双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性 构网型直驱风机 电力系统 EEAC 电网电压跌落 暂态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新能源并网暂态功角稳定分析与紧急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建新 刘宇明 +6 位作者 邱建 刘梓宁 杨欢欢 付超 李诗旸 朱泽翔 毛振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新能源机组不断投产,南方区域将形成多区域新能源与邻近常规电源联合集中接入系统的场景。新能源集中接入常与常规电源共用输电通道,将影响区域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及输送通道的传输能力,使南方区域系统的安全稳定...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新能源机组不断投产,南方区域将形成多区域新能源与邻近常规电源联合集中接入系统的场景。新能源集中接入常与常规电源共用输电通道,将影响区域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及输送通道的传输能力,使南方区域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风险防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深入研究区域新能源送出的稳定特性建立了区域新能源交流集中送出的等值系统模型,分析了新能源并入对区域系统对暂态稳定特性影响的主要机理。基于等面积法则对区域送出系统暂态过程的加、减速面积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紧急控制切机策略的协调优化方法,实现区域送出传统机组与新能源机组紧急控制切机量及控制代价的最小化的切机策略配置。最终,基于广东区域海风火电打捆送出系统为例,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集中送出 暂态功角稳定性 紧急控制策略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比例对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功角暂态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4
11
作者 汤奕 赵丽莉 郭小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40,共7页
目前风火打捆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输电方式,其稳定特性研究值得重视。文中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研究了风电比例对风火打捆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的功角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将风电场机械功率和注入电网功率等值为临界群机械... 目前风火打捆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输电方式,其稳定特性研究值得重视。文中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研究了风电比例对风火打捆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的功角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将风电场机械功率和注入电网功率等值为临界群机械功率的增量,推导出系统功角加速度随风电比例变化时的函数,提出该函数为凸函数时应满足的条件。若余下群相对临界群等值惯量为无穷大时,两者相对功角首摆稳定性随风电比例增加而提高;反之,则随风电比例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仿真结果表明了文中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等面积准则 风火打捆 风电比例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有功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第二摆稳定性影响机理 被引量:16
12
作者 董哲 周明 +1 位作者 李庚银 李孟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80-4690,共11页
该文着重研究大规模集中并网的双馈风电基地故障后有功控制行为对系统暂态功角第二摆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静态扩展等面积定则,对双馈感应式风机接入后系统的网络节点电压方程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含风电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定... 该文着重研究大规模集中并网的双馈风电基地故障后有功控制行为对系统暂态功角第二摆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静态扩展等面积定则,对双馈感应式风机接入后系统的网络节点电压方程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含风电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定量分析的等值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馈风机与两台同步机互联的简化系统进行解析分析,分别给出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第二摆失稳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揭示出故障后风机有功出力低会降低第二摆稳定性;进一步分析风电并网系统中功角第二摆稳定性与第一摆稳定性的关系,从整体上揭示风机有功恢复速率变慢会使原本只会出现首摆失稳的系统发生第二摆失稳,并最终导致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最后对机理分析进行仿真验证。所做研究拓展了当前风电并网后只关注首摆失稳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方法,为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暂态功角稳定性 第二摆稳定性 静态扩展等面积定则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MSG的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送端功角暂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合丽班.阿不都哈力里 王维庆 王海云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79,92,共6页
风火打捆直流外送是解决能源丰富基地电力消纳问题及负荷中心能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方案。随着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大,研究基于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D-PMSG)的风火打捆系统送端功角暂态稳定性的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扩展等面积准... 风火打捆直流外送是解决能源丰富基地电力消纳问题及负荷中心能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方案。随着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大,研究基于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D-PMSG)的风火打捆系统送端功角暂态稳定性的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研究了由D-PMSG构成的风电场与附近火电厂打捆并经直流线路外送系统的送端功角暂态稳定性。当风火打捆系统中D-PMSG输入的功率由受扰严重群减机械功率来平衡的情况下,系统遭受大扰动时,其功角暂态稳定性比纯火电系统的好,且输电方式为直流线路时系统送端功角暂态稳定性比交流输电方式的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知,由D-PMSG构成的风电场与附近火电厂打捆,经直流线路外送的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功角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 直流外送 D-PMSG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流限幅器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峰 帅智康 +3 位作者 彭也伦 沈超 程慧婕 沈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45-2254,共10页
大扰动条件下,用于抑制逆变器故障冲击电流的电流限幅器可能引起逆变器发生暂态功角失稳。但限幅器使得逆变器的模型存在连续不可导运行点,导致无法评估逆变器暂态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含电流限幅器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评... 大扰动条件下,用于抑制逆变器故障冲击电流的电流限幅器可能引起逆变器发生暂态功角失稳。但限幅器使得逆变器的模型存在连续不可导运行点,导致无法评估逆变器暂态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含电流限幅器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以下垂逆变器为例,构建含限幅器的下垂逆变器的能量函数,并刻画逆变器的稳定域,最后基于RTLAB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用于逆变器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逆变器 电流限幅器 暂态功角稳定性 稳定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功角稳定不稳定平衡点类型和临界割集数量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余贻鑫 樊纪超 冯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共6页
电力系统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同相关不稳定平衡点密切相关。鉴于电力系统失去暂态功角稳定时总是伴随着电力网络的某个或某些临界割集上支路角度急剧地、过大地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电力网络中存在临界割集与系统模型中存在不稳定平衡点是... 电力系统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同相关不稳定平衡点密切相关。鉴于电力系统失去暂态功角稳定时总是伴随着电力网络的某个或某些临界割集上支路角度急剧地、过大地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电力网络中存在临界割集与系统模型中存在不稳定平衡点是等价的,并提出了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割集稳定准则。为了使人们能够放心地、正确地运用与临界割集相关的稳定准则,本文以电力系统结构保留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暂态功角稳定不稳定平衡点为i型的当且仅当事故后电力扩展网络中存在i个临界割集。利用上述结论,可以很容易地将割集稳定准则应用于多群失稳的情况,以消除原准则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平衡点 临界割集 暂态功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不对称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雪娟 孙士云 +2 位作者 郑新宇 赵伟 王春又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5,共8页
针对含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不对称故障下,DFIG接入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基于DFIG阻抗等值模型,依据等面积定则推导不对称故障下含双馈风电系统极限切除角的详细表达... 针对含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不对称故障下,DFIG接入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基于DFIG阻抗等值模型,依据等面积定则推导不对称故障下含双馈风电系统极限切除角的详细表达式,同时考虑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两种影响因素对含双馈风电系统极限切除角的影响,从而得到两种影响因素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规律对不同双馈风机模型的适用性。在PSDBPA中建立含DFIG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不对称故障 极限切除 暂态功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对并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模式分析 被引量:41
17
作者 刘斯伟 李庚银 周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1-476,共6页
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励磁特性和暂态响应特性,指出由电磁暂态特征主导的DFIG暂态响应过程快速灵活,不具备类似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功角特性,使其与系统内的同步发电机组间无法构成互同步机制,... 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励磁特性和暂态响应特性,指出由电磁暂态特征主导的DFIG暂态响应过程快速灵活,不具备类似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功角特性,使其与系统内的同步发电机组间无法构成互同步机制,揭示了DFIG与同步发电机在暂态行为上的本质区别。基于此提出了DFIG以类似于非线性功率源功率的方式参与影响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基本模式,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暂态特性成为其参与影响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基本方式。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指出DFIG将改变同步发电机组的暂态有功功率输出并导致系统惯性的缺失,从而影响系统内同步发电机组的功角稳定和振荡模式;另一方面,DFIG的暂态无功功率补偿能力决定了其对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改变同步发电机组的暂态有功功率响应来进一步影响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电力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性 暂态电压稳定性 影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控制时间对暂态稳定性的反常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禹胜 朱雪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2-118,共7页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装备入网,以及交直流混联,使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更为复杂。文中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对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能力,分析诸如故障清除及切机等离散控制的时间对暂态功角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暂态功角稳定裕度...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装备入网,以及交直流混联,使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更为复杂。文中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对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能力,分析诸如故障清除及切机等离散控制的时间对暂态功角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暂态功角稳定裕度由主导映象的不平衡功率及功角构成的扩展相平面(P-δ)上的面积来表示,不但具有清晰的几何表示,也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故可将控制时间对暂态功角稳定裕度的影响,分解为控制变量的P轴效应及δ轴效应。对于非哈密顿系统,可能出现与以往认知不符的现象,通过若干实例,验证了上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清除时间 切机时刻 暂态功角稳定性 扩展等面积准则 主导模式 复杂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同步机的新能源基地同步调相机暂态功角失稳机理和稳定裕度分析
19
作者 单永鹏 刘昕宇 +2 位作者 汪莹 郑迪 辛焕海 《电工技术学报》 2025年第17期5448-5463,共16页
在大型新能源基地中配置同步调相机是提高新能源承载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方案中调相机存在暂态功角失稳风险。现有文献针对特定工况下的调相机暂态失稳问题开展了分析,但并未综合考虑系统参数对调相机功角特性的影响,导致... 在大型新能源基地中配置同步调相机是提高新能源承载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方案中调相机存在暂态功角失稳风险。现有文献针对特定工况下的调相机暂态失稳问题开展了分析,但并未综合考虑系统参数对调相机功角特性的影响,导致不同失稳形态下的暂态失稳机理缺乏系统的理解。为此,该文拟从能量视角分析系统功率传递关系并建立等效同步机模型,借鉴传统同步机暂态稳定的分析方法,归纳并分析调相机不同失稳形态背后的暂态失稳机理。首先,解析了调相机功角特性并给出了等效同步机建模方法,基于等效同步机模型和传统同步机的能量函数给出了系统的能量函数;其次,分析了暂态期间系统能量转换过程并揭示了调相机暂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调相机暂态期间存在首摆失稳和二摆失稳两种形态,前者与传统同步机失稳形态类似,后者经历首摆减速而二摆加速失稳的过程且存在与前者不同的失稳边界;然后,通过分析系统参数对调相机失稳形态和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为系统稳定提升控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失稳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 同步调相机 等效同步机 暂态功角稳定性 Lyapunov能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跟网型VSC的交流系统暂态稳定解析模型及协调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翼程 张哲任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70,111,共9页
电压源换流器(VSC)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入,可能引起交流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含跟网型VSC的交流系统开展暂态稳定解析分析.建立了故障前、故障期间和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解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积分的系统故障... 电压源换流器(VSC)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入,可能引起交流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含跟网型VSC的交流系统开展暂态稳定解析分析.建立了故障前、故障期间和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解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积分的系统故障临界清除时间解析计算方法.基于解析模型,分析了故障期间VSC注入电流相位和幅值、故障位置对交流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增强交流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协调控制策略,其利用广域测量系统获取临界同步机群的转子角频率,实现VSC的有功、无功电流动态调制.基于PSCAD/EMTDC搭建的多机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电压源换流器 同步机电源 暂态功角稳定性 临界切除时间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