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信任度动态计算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冰 姜泓屹 +2 位作者 赵健 韩嘉懿 刘彦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3-1391,1407,共10页
协同感知技术增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性能,但协同网络中出现的异常车辆和恶意攻击信息会影响协同感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车辆协同网络中的检测结果提出一种基于遮挡状态判别与检测有效性识别策略的智能网联汽... 协同感知技术增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性能,但协同网络中出现的异常车辆和恶意攻击信息会影响协同感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车辆协同网络中的检测结果提出一种基于遮挡状态判别与检测有效性识别策略的智能网联汽车信任度动态聚合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同感知信任评价方法提升了协同感知车辆对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增强了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过程的鲁棒性,并实现了信任管理模型面对高信任车辆突发恶意攻击的动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协同感知 动态聚合 信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稀疏语义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配准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浩 倪锐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324,共11页
针对道路场景下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稀疏语义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配准算法。所提算法旨在通过点云集成配准扩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范围,进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首先,在道路语义特征基础上进... 针对道路场景下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稀疏语义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配准算法。所提算法旨在通过点云集成配准扩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范围,进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首先,在道路语义特征基础上进行几何特征提取进而得到点云稀疏语义特征。其次,计算道路语义特征点云间的角度偏差以提供配准初值,并将点云语义信息作为配准约束条件实现全局语义集成配准。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效扩大了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范围,提高了多点云集成配准的精度与鲁棒性。与当前主流算法JRMPC相比,本文所提算法配准精度提高了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 点云集成配准 点云稀疏语义特征 语义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新钰 卢毅果 +4 位作者 高鑫 黄雨宁 刘华平 王云鹏 李骏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随着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自动驾驶感知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迈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协同感知技术与方法.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 随着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自动驾驶感知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迈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协同感知技术与方法.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技术,并总结相关可利用数据及该方向的发展趋势.首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感知策略进行划分,并总结了不同感知策略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其次,对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包括车路协同感知过程中的感知技术与通信技术;然后对车路协同感知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解决协同感知中感知融合(Perception fusion,PF)、感知信息选择与压缩(Perception selection and compression,SC)等问题的相关研究;最后对车路协同感知的大规模数据集进行整理,并对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车路协同 协同感知 安全通信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4
作者 姜科楠 孙豪 汪亚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22-124,129,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车路协同、智能调度、自适应巡航及动态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车路协同、智能调度、自适应巡航及动态路径优化等方式可以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该文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在提升交通安全、降低碳排放和改善交通管理方面的潜在优势,提出当前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政策法规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机制、车路协同系统及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城市交通拥堵 车路协同 智能调度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强制换道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换道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关书睿 李克强 +3 位作者 周俊宇 石佳 孔伟伟 罗禹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0,280,共11页
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换道技术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现有协同换道策略难以解决强制换道场景下的车辆协同问题,或对上游交通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本文旨在面向强制换道场景需求,提出一种考虑理论最小安全距离的两阶段协同换道策略。首先,提出... 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换道技术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现有协同换道策略难以解决强制换道场景下的车辆协同问题,或对上游交通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本文旨在面向强制换道场景需求,提出一种考虑理论最小安全距离的两阶段协同换道策略。首先,提出了两车协同换道系统控制架构,并面向车辆强制换道场景制定了协同换道方案。随后,设计了间距调整、协同换道两阶段的滚动时域轨迹规划方法,并求解理论最小安全距离作为间距调整阶段末态约束,解决了现有研究间距策略保守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与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优越性与计算实时性。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提升换道成功率,在保障换道安全性的条件下降低了换道行为对交通的影响,且在实际边缘云平台的实时计算、通信环境下具备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协同换道 强制换道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时空特征补偿网络的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感知
6
作者 张名芳 刘颖 +2 位作者 马健 何烨 王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9-2289,共11页
为克服网络延迟对协同感知准确率的影响,同时提高点云特征表达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补偿网络的智能网联车辆点云协同感知方法。首先,采用点-体柱特征提取方法对点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扫描点局部邻域特征与体柱特征图进行拼... 为克服网络延迟对协同感知准确率的影响,同时提高点云特征表达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补偿网络的智能网联车辆点云协同感知方法。首先,采用点-体柱特征提取方法对点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扫描点局部邻域特征与体柱特征图进行拼接;然后,设计基于PredRNN算法的时间延迟补偿模块,对接收到的来自周围网联车辆的历史帧点云特征进行预测,实现两车点云特征同步;其次,利用空间特征融合补偿模块聚合跨车辆点云特征,通过双向多尺度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多分辨率特征,输出车辆目标几何尺寸和航向角等信息;最后,在V2V4real数据集和自制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优于经典协同感知算法,且对不同网络延迟时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推理时间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车辆 协同感知 时空特征补偿 点云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协作共享数据研究
7
作者 王宏多 王健 +3 位作者 陈启 郭欣宇 蒋品 陈腾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7-2153,共7页
在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协作时,传统方案是将单车生成的障碍物列表进行融合,但这种方式只能对已存在于各车障碍物列表的物体进行融合,无法对单车漏检的障碍物进行感知。为了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协作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多车间共享几何地图... 在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协作时,传统方案是将单车生成的障碍物列表进行融合,但这种方式只能对已存在于各车障碍物列表的物体进行融合,无法对单车漏检的障碍物进行感知。为了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协作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多车间共享几何地图的生成与融合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激光雷达进行目标检测的过程中提取原始3D点云中每个Pillar区域内的高度特征,经过压缩处理后得到2.5D几何地图,与目标检测算法结果组合生成共享数据发送至通信范围内的其余车辆,实现对未知障碍物高度信息的补充,扩大单车感知范围,降低漏检带来的影响。实验表明,共享数据融合后车辆的目标检测精度最高可达85.71%,较单车感知提高了14.28%,且在4G通信条件下,共享数据传输时延平均为5.2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感知协作 共享数据 PILLAR 2.5D几何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式匝道合流协同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江浩斌 胡子牛 +2 位作者 刘擎超 秦洪懋 孟天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心式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中心式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模型,然后通过离散化将其转化为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并采用NOMAD算法求解.进行了100组仿真实验,通过随机设置不同的初始化条件对所提方法的有... 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心式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中心式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模型,然后通过离散化将其转化为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并采用NOMAD算法求解.进行了100组仿真实验,通过随机设置不同的初始化条件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车辆油耗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文献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不同的初始合流场景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与对比文献中的方法相比,可使车辆平均油耗降低42.38%,显著提高了匝道合流过程中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匝道合流 协同控制 中心式方法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感知、地理社交与媒介空间:智能网联汽车的可供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君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新型移动数字终端,可供性为跳出传统分析视角提供了新路径。在媒介可供性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过延伸人对环境的感知,为驾驶人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与内容,推动了数字众包等信息生产,中介了人与技术、环境的互动。在...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新型移动数字终端,可供性为跳出传统分析视角提供了新路径。在媒介可供性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过延伸人对环境的感知,为驾驶人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与内容,推动了数字众包等信息生产,中介了人与技术、环境的互动。在技术可供性角度,该技术在重构社会生活的物理与虚拟空间的过程中,“规定”了驾驶人的持续性行为,对行为主体的具身实践形成了数字遮蔽;在与行为主体的互动中形成了地理社交等多结构、多因素的动态关系,实现了空间的移动,并使空间具有了媒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可供性 数字感知 地理社交 媒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协同对象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产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青 戚湧 武兰芬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技术复杂度和学科交叉度日益提高,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专利质量和创新类型评价模型,基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00—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开展面向协同对象的产业创新产出研究。研究发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产业协同创... 技术复杂度和学科交叉度日益提高,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专利质量和创新类型评价模型,基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00—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开展面向协同对象的产业创新产出研究。研究发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日益紧密,协同创新数量增速明显。在创新质量方面,协同创新正向影响创新质量,且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异质性协同对创新质量的提升高于企业间、高校院所间的同质性协同;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采用突破性创新,企业间、高校院所间协同采用渐进性创新更有利于提升创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对象 创新类型 专利质量 双元创新 智能网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
11
作者 刘伟莲 刘江然 +1 位作者 李彪 王颖 《福建茶叶》 2020年第2期27-28,共2页
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学校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程,本文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依据"1+X"考证相结合教学目标设置... 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学校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程,本文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依据"1+X"考证相结合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微课视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吸引力,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环境感知 微课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基于分组交替的协同合并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小魁 胡茂彬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2-488,共7页
为了提高高速入口匝道车辆合并效率,减少油耗,提出基于分组交替的协同合并策略。协同合并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交通性能,因此,通过设计通行顺序调整算法,优化车辆通行顺序,简化协同合并的复杂度;同时结合智能网联汽... 为了提高高速入口匝道车辆合并效率,减少油耗,提出基于分组交替的协同合并策略。协同合并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交通性能,因此,通过设计通行顺序调整算法,优化车辆通行顺序,简化协同合并的复杂度;同时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和协同合并的特点,重新构建车辆运动规则,保证行车安全,避免走走停停。结果表明:与无控制和先进先出策略相比,新策略的吞吐量分别提升3.19%和27.34%,平均延迟分别下降18.60%和76.57%,总油耗分别减少35.48%和14.41%;新策略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交通流场景,满足交通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提高高速入口匝道的通行效率并减少油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协同合并 分组交替 高速入口匝道 通行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13
作者 丁飞 张楠 +3 位作者 李升波 边有钢 童恩 李克强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63-2885,共23页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驱动,全球主要强国均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蜂窝车联网、边缘计算网络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为车车、车路、车人和车云系统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车辆、道路...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驱动,全球主要强国均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蜂窝车联网、边缘计算网络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为车车、车路、车人和车云系统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车辆、道路、云平台与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网络的融合,加速打通车内与车外、路面与路侧、云上与云间的信息互通,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融合感知、群体决策及协同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首先,梳理了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对该领域的演进特征、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阐述了新型车路云协同系统、智能网联C-V2X通信系统、云控系统和车路云协同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工作原理;然后,从C-V2X组网、融合定位、测试评价角度,介绍了车路云协同系统融合V2X网络、融合定位的技术演进与研究进展,给出了智能网联场景的仿真平台、实车测试及评价指标;最后,对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的协同组网与控制、互操作、边缘智能服务和安全技术层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云协同系统 蜂窝车 智能网汽车 边缘计算网络 高精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及其实现 被引量:68
14
作者 李克强 常雪阳 +3 位作者 李家文 许庆 高博麟 潘济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5-1605,共11页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理论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概念,该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连为一体,进行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可实现车辆行驶和交通运行...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理论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概念,该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连为一体,进行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可实现车辆行驶和交通运行安全、效率等性能的综合提升。在介绍系统架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边缘云上融合感知技术与时变时延下车辆控制技术,开发了面向真实道路的云控系统。通过仿真与道路试验,验证了系统的云端计算、融合感知、融合决策与网联控制的性能,展示了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云控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融合感知 车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匝道入口多智能网联车协同合流控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畅 庄伟超 +2 位作者 殷国栋 黄泽豪 刘昊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5-972,共8页
为提高高速匝道入口车辆合流安全性与通行效率,减少燃油消耗,提出了面向高速匝道入口的多智能网联车辆最优纵向轨迹规划方法,以实现车辆的协同合流.首先,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考虑能量效率与乘坐舒适性构造代价函数,构建入口匝道的... 为提高高速匝道入口车辆合流安全性与通行效率,减少燃油消耗,提出了面向高速匝道入口的多智能网联车辆最优纵向轨迹规划方法,以实现车辆的协同合流.首先,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考虑能量效率与乘坐舒适性构造代价函数,构建入口匝道的车辆最优车速控制问题;同时,基于先进先出的合流次序,设计各相邻车辆到达合流点的时刻与时间间隔,实现安全与高效的协同合流.利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求解车辆最优车速控制问题,推导出各车辆纵向速度的最优解析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无控制自然合流相比,所提出控制方法通行时长缩短41.64%,燃油消耗降低12.25%;与现有基于虚拟队列的控制方法相比,通行时长相差1.67%,燃油消耗降低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车辆轨迹规划 最优控制 协同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的智能网联车队横纵向协同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覃频频 吴锋民 +1 位作者 张顺锋 黄俊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9-1065,共7页
针对智能网联车队行驶过程中车辆跟驰和路径跟踪的横纵向协同控制,建立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将其作为控制系统,基于改进的智能驾驶员模型模型设计分层式纵向控制器;基于预瞄-跟随理论设计横向控制器。考虑车辆纵向、横向运动的耦合... 针对智能网联车队行驶过程中车辆跟驰和路径跟踪的横纵向协同控制,建立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将其作为控制系统,基于改进的智能驾驶员模型模型设计分层式纵向控制器;基于预瞄-跟随理论设计横向控制器。考虑车辆纵向、横向运动的耦合特性,以纵向速度作为横向控制器的状态变量设计横纵向协同控制策略,在CarSim/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车队横纵向协同控制器。采用单移线、隧道工况验证控制器的横向、纵向控制性能;考虑道路弯道、坡度和超高等道路几何设计,设置匝道工况验证控制器横纵向协同控制性能并分析道路超高对车辆跟驰和路径跟踪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实现给定工况下车辆速度与转向的跟踪控制,且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良好的跟驰效果和行驶稳定性;对于弯道行驶,设置道路超高能使车辆转向平稳,速度跟随精度高且行车间距增加,有利于提高车队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路径跟踪 横纵向协同控制 预瞄-跟随理论 智能驾驶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模型预测分层控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景华 王班 +2 位作者 王靖瑶 罗禹贡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3-1301,1334,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模型预测分层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队列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首先,建立了可准确表征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行驶中多过程耦合特性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针对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 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模型预测分层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队列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首先,建立了可准确表征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行驶中多过程耦合特性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针对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系统的非线性和混杂特征,构建了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模型预测分层控制构架。上层控制器利用所建立的基于反馈校正的鲁棒预测模型,消除由于参数误差或车辆动态特性变化引起的模型失配现象,增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进而实现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多目标协调控制和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期望加速度的在线优化;下层控制器利用队列中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多系统动态协调控制器,实现发动机和电机两个动力源的准确与协调控制。最后,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预测分层控制系统在提高队列中车辆的跟踪能力的同时,明显改善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混合动力汽车 队列 模型预测控制 燃油经济性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协同合并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少杰 王文格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5-2759,共5页
针对快速路匝道入口场景在高车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协同合并控制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耦成多车顺序决策和车辆运动规划两部分。其中多车顺序... 针对快速路匝道入口场景在高车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协同合并控制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耦成多车顺序决策和车辆运动规划两部分。其中多车顺序决策对通行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评价模型(state evaluation model,SEM)的多车顺序决策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状态空间并初始化,考虑通行效率和车辆延迟设计状态评价函数,通过状态转移关系选择出最优状态,最终回溯得到最优通行顺序。根据车辆状态和到达冲突点时间,控制器实时推导各车辆纵向速度的解析解,实现车辆运动规划。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满足交通系统实时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快速路匝道入口的通行效率,缩短车辆延迟,降低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汽车 协同合并控制 多车顺序决策 快速路匝道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车联网(C-V2X)及其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辩思与建议 被引量:44
19
作者 陈山枝 《电信科学》 2022年第7期1-17,共17页
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主导的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国际标准,该标准解决了车车间及车路间的低时延和高可靠通信难题,兼具技术和产业优势,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已形成领先优势。在澄清车联网的相关概念、5G与C-... 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主导的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国际标准,该标准解决了车车间及车路间的低时延和高可靠通信难题,兼具技术和产业优势,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已形成领先优势。在澄清车联网的相关概念、5G与C-V2X、车联网与车路协同、车联网与无人驾驶、单车智能与网联智能等相互关系的同时,阐述了本文的观点。进而,为抓住全球汽车产业革命和我国交通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我国基于5G+C-V2X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的车路云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从智能网联辅助驾驶到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及与智能交通融为一体的发展路径。最后,分析了相关产业进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2X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5G 智能网汽车 车路协同 智能网辅助驾驶 智能网无人驾驶 智能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智能的车辆编队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乐 刘美芳 +1 位作者 陈荣 魏思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90,共7页
随着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控制方法,特别是混合编队下的控制方法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车载处理器计算能力有限,为了减少控制策略输出的时延,提高车辆跟踪效果,提出了基于边缘智能的... 随着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控制方法,特别是混合编队下的控制方法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车载处理器计算能力有限,为了减少控制策略输出的时延,提高车辆跟踪效果,提出了基于边缘智能的车辆编队协同控制方法。利用边缘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和5G通信网络,设计了基于边缘智能的控制系统,将计算任务上传至云端,充分释放车载处理器的计算资源。对混合编队下的跟车场景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时空耦合场景下的车辆编队控制模型,利用MPC控制算法,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滚动优化与反馈校正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控制策略计算服务。经MATLAB仿真实验及边缘计算虚拟平台实验验证,所提出的MPC控制算法在轨迹跟踪控制上表现良好,能够实时高效地为车辆提供安全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智能 车辆编队 协同控制 智能网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