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权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比较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64名肾铸型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 目的:比较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64名肾铸型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9岁。41例行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控压组),23例行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非控压组)。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白细胞、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控压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8.9±29.8)min vs.(60.7±32.1) min,t=2.278,P=0.026],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3.1%vs. 0%,χ^(2)=28.808,P=0.000),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4 215.9±3 848.8)元vs.(26 497.9±4 230.2)元,t=2.196,P=0.032]。2组并发症发生率(19.5%vs. 17.3%,χ^(2)=0.044,P=0.835)、住院时间[(8.22±2.94)d vs.(6.87±1.79)d,t=1.997,P=0.05]、术后血白细胞[(9.83±5.72)×10^(9)个/L vs.(9.06±2.49)×10^(9)个/L,t=0.067,P=0.5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铸型结石,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较普通输尿管软镜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总费用少、患者获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铸型结石 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输尿管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在孤立肾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建荣 宋乐明 +2 位作者 邓小林 钟久庆 刘泰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研究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术在孤立肾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运用测压吸引鞘连接平台行智能监控肾盂内压输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术在孤立肾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运用测压吸引鞘连接平台行智能监控肾盂内压输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5.2±14.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1.4)d,输尿管软镜吸引术手术成功率为97.5%,术中碎石成功率为97.4%,术后4周复查时无石率为87.5%,术后12周复查时无石率为92.5%。术中1例患者由于角度原因、铸型结石等原因未能成功取石或碎石,术后结合体外碎石治疗,术后4周复查无明显结石残留;术后共2例(5%)出现相关并发症,最为常见者为发热2例(5%)。发热患者经过抗生素、激素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术用于治疗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无石率高、并发症低,是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吸引 输尿管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天 孙祥宙 +3 位作者 盛明 黄晨 李逊 何永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负压鞘26例(A组),未应用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负压鞘26例(A组),未应用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石街形成、术后发热(T>38.5℃)、炎症指标(PCT、WBC)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肾盂内压均低于B组,A、B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2%和83.3%,手术时间分别为(80.1±2.2)min和(105.2±3.5)min,术后石街形成例数分别为1例和6例,术后发热(T>38.5℃)分别为1例和4例,术后A组炎症指标(PCT、WBC)计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8)d和(8.2±1.3)d,住院费用分别为(20 857.1±389.4)元和(22 008.5±394.3)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输尿管碎石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与常规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1
4
作者 林剑峰 叶志彬 +4 位作者 涂建平 梁福律 胡力仁 郭昭建 范先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应用F_(7.5)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其中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97例(可弯曲鞘组),常规鞘86例(常规鞘组),比较2组围... 目的探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应用F_(7.5)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其中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97例(可弯曲鞘组),常规鞘86例(常规鞘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及清石率等指标。结果可弯曲鞘组手术时间(101.8±11.4)min,显著长于常规鞘组(82.2±11.8)min(t=11.454,P=0.000);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6.6±2.4)g/L,显著高于常规鞘组(3.7±1.6)g/L(t=9.288,P=0.000);住院费用(22329.5±1389.5)元,显著低于常规鞘组(24763.9±1140.8)元(t=-12.854,P=0.000);术后3 d清石率85.6%(83/97),显著高于常规鞘组72.1%(62/86,χ^(2)=5.030,P=0.025);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5例,显著少于常规鞘组12例(χ^(2)=4.188,P=0.041)。2组后1个月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850)。结论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提高术后近期清石率,增加操作的难度与时间,增加出血的风险,建议有一定软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可弯曲吸引 输尿管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单侧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罗生军 袁野 +2 位作者 胡豪 唐伟 廖肇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101-2106,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单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1例... 目的对比研究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单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1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硕通镜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硕通镜组106例,输尿管软镜组10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通道鞘置入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并按结石最大直径>2 cm和≤2 cm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两组在通道鞘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2 cm时,硕通镜组术后1 d、1个月清石率为81.82%,均显著高于软镜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直径≤2 cm时,硕通镜组在术后1 d、1个月清石率优于软镜组,但手术时间长于软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硕通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单侧上尿路结石均安全有效,硕通镜在治疗直径>2 cm的结石时更具优势,但一期手术成功率较输尿管软镜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输尿管 输尿管 碎石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术式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疗效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杰 彭钺强 +2 位作者 赵鑫 昌亮亮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90例患者(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为(54.1±22.7)min,输尿管软镜组为(53.9±27.0)min,短于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的(81.0±28.2)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2±2.1)mL,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5.7±4.5)mL,少于经皮肾镜组的(16.1±17.2)mL,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2±0.5)d,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1.5±1.7)d,短于经皮肾镜组的(6.4±5.2)d,有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住院费用为(2.3±0.4)万元,少于输尿管软镜组的(2.7±0.4)万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为(2.6±0.7)万元,与其余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发热发生率为33.3%,高于经皮肾镜组的1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盏撕裂出血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肾盂肾盏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3%,低于经皮肾镜组的26.7%和输尿管软镜组的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周血肿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73.3%,输尿管软镜组为2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4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都是可选择的,经皮肾镜在清石率方面最有优势,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较严重。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清石率高于输尿管软镜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智能控压吸引系统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3种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 输尿管 智能 吸引系统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