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吴龙凯 程浩 +1 位作者 张珊 宋琰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5,共7页
教育评价处于衡量与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枢纽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支撑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转型。然而,目前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所引发的潜在伦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尚不... 教育评价处于衡量与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枢纽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支撑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转型。然而,目前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所引发的潜在伦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尚不明确。基于此,文章系统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阐释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探析了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的伦理困境:技术至上僭越教育主体底线、算法偏见触碰人本伦理防线、数据过度挖掘违背信息安全红线、唯机器评价偏移教育公平普惠基准线、智能评价围囿制约主体思维创新“高线”。提出了消解伦理困境的具体对策:明确评价主体地位,建立多级联动保障新机制;审视智能算法偏差,驱动绿色评价技术新引擎;筑牢数据安全护栏,探索“弹性+柔性”共治新模式;兼容内外评价范式,破解教育质量公平伦理新难题;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推动主体伦理道德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 时代内涵 伦理困境 对策研究 算法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 被引量:74
2
作者 吴砥 郭庆 +1 位作者 吴龙凯 程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的融合,已成为数字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历程,分析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阶段和特征,阐释了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包... 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的融合,已成为数字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历程,分析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阶段和特征,阐释了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包括更加丰富的教育评价内容,个性化、综合性、伴随式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数据驱动的评价手段等。文章在研判评价改革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智能技术自身的发展进步及其在评价中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将助推结果评价更加科学、过程评价更加智慧、增值评价更加便捷、综合评价更加完善。最后,文章给出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建议,即协同推进评价改革,突破关键评价技术,试点探索新评价范式,注重技术伦理与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技术 教育评价改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55
3
作者 刘邦奇 袁婷婷 +2 位作者 纪玉超 刘碧莹 李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4,共9页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质是基于智能技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解构、重构形成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具有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最优化、精准化等主要特征。助力教育评价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由“5+1”的总体框架(基础层、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层次结构和1个保障体系)构成。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具体场景应用,采取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关照、数据驱动、专业支持等整体推进策略,打造智能化教育评价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赋能 教育评价 总体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4
4
作者 季益龙 逯行 +1 位作者 张家华 周跃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教师教学评价范式的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依据为何评(Why)、评什么(What)、怎么评(How)、评何用(Use)评价活动的四要素,构建了一个集“目标—内容—技...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教师教学评价范式的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依据为何评(Why)、评什么(What)、怎么评(How)、评何用(Use)评价活动的四要素,构建了一个集“目标—内容—技术—结果”四位一体的多元、循环、综合的WWHU理论框架。该框架呈现出评价理念从奖罚诊断走向促进发展、评价内容从宏观教学质量走向微观教学数据链、评价技术从人工手动方式走向机器智能方式、评价结果从结果评价走向“四个评价”的发展趋势。未来,要推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落地,需要从“理念引领、数据融合、平台搭建、机制保障”等四条路径持续着力,以期为数智时代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师教育 教学评价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建教育智能体,赋能小学语文教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刚 赵灿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3,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在经历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专用大模型再到教育智能体的演进。教育智能体聚焦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契机。教师可基于现有平台即时搭建和依托专业技术深度搭...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在经历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专用大模型再到教育智能体的演进。教育智能体聚焦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契机。教师可基于现有平台即时搭建和依托专业技术深度搭建教育智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智能体所具备的个性化智能角色设定、多模态内容生成、专业资源深度定制等功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能 小学语文教学 人机协同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挑战及路径 被引量:25
6
作者 卢国庆 杨沁 贺相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与人类进行有意义多轮对话的重要能力。传统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在及时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高等教育评价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旨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与人类进行有意义多轮对话的重要能力。传统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在及时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高等教育评价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旨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智能反馈,优化形成性评价,提高评价的效率与个性化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研究利用文献法与归纳法,聚焦形成性评价,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从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对象、过程、结果和伦理等方面,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性评价的挑战,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性评价的路径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反馈 教育评价 形成性评价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价值审视与融合创新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刚 宗铁岩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3,共12页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育功利化持续放大并存。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智能化教育的程序公平无法得到有效监督,智能技术削弱了人的自主性,算法运行的固定化忽略了教育的人文性,教育评价过度强调工具理性导致教育功利化加剧。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合创新,以道德决策助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公平正义,以价值理性引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以提高算法透明度增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可知性和可信性,以体制机制创新建构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规范体系和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技术嵌入 算法赋能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性评价的逻辑与路向 被引量:39
8
作者 孙田琳子 胡纵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50-55,共6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格局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的增值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逻辑重构方面,通过理念赋能构建基于数据证据的评价体系,借助...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格局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的增值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逻辑重构方面,通过理念赋能构建基于数据证据的评价体系,借助方法赋能拓展职业技能导向的评价内容,依托技术赋能建立学教评一体化的诊断机制。在实践路径方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个性化评价指标;以持续改进为特色,分析过程性评价数据;以精准干预为导向,纳入多元化评价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职业教育 增值性评价 人才培养 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教学评价的伦理反思与教育立场——基于比斯塔“教育之弱”的理解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嘉腾 高巍 王沁颖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1,共7页
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评价精准性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中的规训隐忧与伦理危机。基于比斯塔的理论主张,指出教育技术伦理需要调和“技术之强”与“教育之弱”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技术向善”的目的。在“教育之弱”的视角下,发现他异技术的强... 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评价精准性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中的规训隐忧与伦理危机。基于比斯塔的理论主张,指出教育技术伦理需要调和“技术之强”与“教育之弱”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技术向善”的目的。在“教育之弱”的视角下,发现他异技术的强势介入让人的主体化进程遭遇挑战,“算法暴政”凭借强制性力量导致教学偏见隐匿与增强,数字拜物教对人之精神存在的贬抑及其对世界丰富性的遮蔽引发了教学的表现主义危机,问责制与新自由主义治理合谋侵蚀教学评价的制度之善。因而,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需要回归教育立场,在以世界为中心的教学中让主体浮现,提升算法决策的开放性和价值敏感性,强化智能化教学评价的人文主义使命,以制度德性引导教学评价的良序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评价 教育技术伦理 比斯塔 教育之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莉 俎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6-59,63,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劳动教育,改变了原有的言传身教模式,使教育过程更加智能便利,教育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教育环境更加虚拟泛在,教育评价更加即时精准,增进了劳动教育的便捷性、覆盖面、个性化和有效性。然而,受到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和...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劳动教育,改变了原有的言传身教模式,使教育过程更加智能便利,教育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教育环境更加虚拟泛在,教育评价更加即时精准,增进了劳动教育的便捷性、覆盖面、个性化和有效性。然而,受到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智能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依然面临教师主导地位下降、劳动教育内容庞杂琐碎、实践体验身心分离等困境。需从明确高校劳动教育育人目标、丰富统整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智慧、促进教育情境虚实融合等路径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高校劳动教育 赋能 困境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内涵、框架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慕文 祝士明 梁裕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4-59,共6页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核心力量,探讨和实施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基于技术赋...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核心力量,探讨和实施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基于技术赋能的视角,在界定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内涵的基础上,从技术统摄、模式特征和教学旨归三个维度构建了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的系统框架。该框架的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的推进策略为:深化行动共识,打造教学改革共同体;强化技术应用,创设教学实践新环境;优化共享机制,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O教学 智能技术 高职教育 教学新样态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革平 胡翰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技术赋能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信息社会,技术赋能教育的表现样态呈现出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平台智慧化、教学模式混合化、学习形态个性化、教育评价精准化以及教育...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技术赋能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信息社会,技术赋能教育的表现样态呈现出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平台智慧化、教学模式混合化、学习形态个性化、教育评价精准化以及教育治理科学化。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机制包含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教育—人才”有机统筹、技术创新带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引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技术嵌入助推师生和谐发展。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作用点需要紧抓教育数字化,以支撑教育理念更新、教育体系变革、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升级、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治理改善以及教育服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智能技术 教育数字化 教育高质量发展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限度审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文良 戴念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依托,也是助推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与手段,蕴含着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依托,也是助推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与手段,蕴含着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革新教育样态的核心引擎,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育社会适应性的有力支撑。然而,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也隐藏着因技术功能屏障带来的教育伦理弱化风险,因技术使用异化带来的人文性缺失危机,因技术素养不足带来的教学效果退化倾向及因融合不畅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等隐忧。为规避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危机,应升级功能,夯实技术赋能基础教育应用基础;调适价值,凸显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人文属性;提升素养,增强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主体支撑;融汇共建,优化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技术赋能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紫怡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24-29,共6页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有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实践的完整理性。共生是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应然格局,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特性及人们追求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等,智能教育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质上形成了博...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有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实践的完整理性。共生是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应然格局,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特性及人们追求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等,智能教育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质上形成了博弈困境,主要表现为:推崇技术效率超越生命尊重,滥用技术手段轻视隐私保护,算法隐性规训限制生命创造,追求高效技术效果忽略情感满足。学校智能教育可通过回归教育本意、加强实践管控、突破算法规训、增加教育温度等方式,转变当下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理性突出问题,以此促成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互动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能教育 技术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智教育治理的风险与规避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静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37,共6页
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趋势和战略选择,技术变革推动着数智教育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数智教育治理更强大的数据、算力与算法,是未来数智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之... 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趋势和战略选择,技术变革推动着数智教育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数智教育治理更强大的数据、算力与算法,是未来数智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当前我国AIGC赋能数智教育治理的实践现状,须看到其发展受到基础性风险、价值性风险和预判性风险的抑制。基于此,以利益共联、组织共生和风险共监来规避主体关系、规则滞后以及机制约束的不足,从而推动数智教育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智教育治理 数智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技术表征、内在机理及创新路径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曾光 黎新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4-89,共6页
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赋能什么?何以赋能?如何赋能?”三个关键问... 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赋能什么?何以赋能?如何赋能?”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智能化教学平台、智能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评价系统、智能化课堂监管、智能化学习系统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然后,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性提高五个方面探讨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升级课堂教学样态、变革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等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赋能 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亚军 周家华 +1 位作者 庞义伟 郭一若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7,共10页
ChatGPT为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抓手。文章通过对信息环境中知识生长模式的挖掘,探索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形成ChatGPT赋能原生、动态、再生资源建设的知识流转循环;立足于认知需求角度,探... ChatGPT为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抓手。文章通过对信息环境中知识生长模式的挖掘,探索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形成ChatGPT赋能原生、动态、再生资源建设的知识流转循环;立足于认知需求角度,探讨ChatGPT提供的情境认知、构建主义、分布认知三类资源服务,从师生、场域、技术、资源、制度五方面构建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体系,讨论ChatGPT赋能的负向影响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教育元宇宙 数字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学习”视域下新兴技术在教育APP中的应用前瞻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国云 杨文正 赵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技术赋能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支持。教育APP是技术与学习融合的产物,其开发与应用必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该文从"技术赋能学习"视角分析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计... "技术赋能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支持。教育APP是技术与学习融合的产物,其开发与应用必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该文从"技术赋能学习"视角分析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教育APP中的应用概况,深度阐述了5种新兴技术在教育APP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从技术变化视角来预判教育APP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1)以射频识别为主的物联网技术将促进教育APP对学习情境信息的自动感知,实现根据学习情境的动态变化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支持服务;(2)云计算技术将促进教育APP向开源化、微云化和增效功能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按需自助的学习服务;(3)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教育APP对用户学习行为的动态反馈和预测功能,为用户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精准服务;(4)以虚拟/增强现实为主的三维计算技术可以为教育APP用户构建立体化学习场景,增强用户的学习临场感和沉浸式学习体验;(5)人工智能技术将增强教育APP对学习者情绪的感知能力和"自然"交互体验,使教育APP具有"智能导师"和"拟人类意识化"的功能,促使其向智慧型教育APP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学习 教育APP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三维计算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中文教育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205,共11页
文章基于综合赋权和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性评价全球中文教育发展的实践方法。研究首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关数据集。文章开发了一种结合专家主观赋权和数据驱动的综合赋权法,创新排名算法,并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验证。... 文章基于综合赋权和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性评价全球中文教育发展的实践方法。研究首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关数据集。文章开发了一种结合专家主观赋权和数据驱动的综合赋权法,创新排名算法,并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验证。基于此,文章首次计算出全球中文教育发展指数及其排名,并将全球国家划分为六种中文教育类型。此外,通过引入外部数据集,分析了经济、地理、文化等因素与中文教育发展指数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全球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和决策依据,旨在促进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中文教育 评价体系 综合 排名算法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的高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永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58-63,共6页
技术赋能实现高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技术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成教学辅助丰富多样、学习促进多元便捷、综合质量成效显著的高职教学资源体系。对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指标遴选要求,构建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育技术投入... 技术赋能实现高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技术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成教学辅助丰富多样、学习促进多元便捷、综合质量成效显著的高职教学资源体系。对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指标遴选要求,构建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育技术投入质量、教育技术运用质量、教学资源深度质量、教学资源适度质量、教学资源效度质量5个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解释和统计方法。在指标体系具体运用中要注重教育技术在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赋分型质量评价指标的实践运用,注重评价指标的细化对接与动态调整,加强质量指标测评效果的分析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高职教育 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