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司晓悦 张颖 刘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3-618,共6页
基于技术接受理论和主观幸福感理论,构建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元动机状态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同时人口统计学因素等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也有影响;大学生... 基于技术接受理论和主观幸福感理论,构建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元动机状态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同时人口统计学因素等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也有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对满足效用有显著影响,进而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影响,且智能手机每日使用时间与满足效用和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手机使用年限也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研究提出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特点,开发提高幸福感的APP,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开展有效教育管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智能手机使用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使用会影响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吗?——来自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证据 被引量:14
2
作者 向运华 金巧森 王晓慧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社会心理丧失、身体变化体验、心理获得是老年人老化态度的三个重要衡量指标。智能手机使用也通过这三个方面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产生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不同老年群体老化态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且能通过维系和扩大老年人社会网络... 社会心理丧失、身体变化体验、心理获得是老年人老化态度的三个重要衡量指标。智能手机使用也通过这三个方面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产生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不同老年群体老化态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且能通过维系和扩大老年人社会网络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进一步强化智能手机使用对老年群体老化态度的积极作用,需继续加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手机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能力,促进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使用 老化态度 社会网络 积极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使用与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于增艳 刘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8-943,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智能手机使用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关系。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搜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PsycINFO、ProQuest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相关研究,检索时限是2008-2018年,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智能手机使用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关系。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搜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PsycINFO、ProQuest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相关研究,检索时限是2008-2018年,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和33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13574例被试。根据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所纳入研究得分在7~10分。meta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使用与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P<0.05),相关程度按大小依次是焦虑(OR=3.16,95%CI:2.50~4.00),抑郁(OR=2.30,95%CI:1.81~2.93),睡眠质量(OR=1.96,95%CI:1.42~2.71)。结论:所纳入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手机使用可能会增加个体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使用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学业压力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艾平 兰玉坤 贾英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PSU)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关联及学业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8年1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5所初中和8所高中,共回收2867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 目的探讨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PSU)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关联及学业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8年1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5所初中和8所高中,共回收2867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2.5%。调查内容包括对象基本情况、学业压力、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和心理健康情况。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情况采用中小学生PSU分类量表来评估,学业压力采用中国中学生学业压力量表(Academic Pressure Subscale,APS)评估,心理健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 Index,WHO-5)评估。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PSU、学业压力、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探索学业压力在PSU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初、高中生的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学业压力显著正相关(初中生:r=0.27,P<0.01;高中生:r=0.22,P<0.01);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初中生:r=-0.52,P<0.01;高中生:r=-0.49,P<0.01);初中生社交网络使用和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社交网络:r=-0.08,P<0.05;娱乐游戏:r=-0.13,P<0.01);高中生信息搜索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08,P<0.01)。学业压力对社交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存在遮掩效应,对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负向联系存在中介效应。结论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不同维度PSU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类型不同,且学业压力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PSU) 学业压力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想象:智能手机使用与社会文化重构——云南M村的传媒人类学研究
5
作者 李联廉 王明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已普及。M村民与外界信息接触及其互动交流方式及意义发生变革,智能手机使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这个传统边远的西南边疆民族乡村自然而然地与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手机裹挟其... 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已普及。M村民与外界信息接触及其互动交流方式及意义发生变革,智能手机使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这个传统边远的西南边疆民族乡村自然而然地与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手机裹挟其中,他们也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在观看新闻、娱乐、教育等信息。智能手机成为M村村民最重要的媒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和社交往来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和热点聚焦共同经验的来源。智能手机使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使用超越时空边界,外界保持沟通、互动和联系,从而影响身份、族群和国家认同,重构社会文化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使用 日常生活 传媒人类学 重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普及使用与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基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6
作者 王睿霖 聂波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99,共4页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为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提供了有效助力。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智能手机普及使用对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作用及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普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为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提供了有效助力。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智能手机普及使用对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作用及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普及使用能够显著促进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主要通过提升就业水平、促进资金融通、增加信息服务3种机制实现;社会支持在智能手机普及使用对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普及使用 老年群体消费潜力释放 社会支持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憩还是摸鱼?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对员工影响的多层次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骆元静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6,共12页
对于工作场所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部分学者将其认定为网络闲逛、不利于工作,但同时,通过手机在工作间隙进行微休息有利于员工保持工作活力。为探讨上述不同观点,文章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层次同时检验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基于7... 对于工作场所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部分学者将其认定为网络闲逛、不利于工作,但同时,通过手机在工作间隙进行微休息有利于员工保持工作活力。为探讨上述不同观点,文章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层次同时检验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基于72名企业员工10个工作日的经验抽样法和纵向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对员工角色内外绩效有直接消极作用。但在个体内层次,每日工作活力对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的作用有遮掩效应,即工作活力“遮掩”了手机非工作使用的消极作用,每日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工作活力的确对员工主动行为有积极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已有研究不同观点,即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有助于员工短期心理资源恢复,但总的来说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消耗了时间资源且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 工作活力 员工绩效 经验抽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