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琦 王鑫 段晓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2,共12页
基于电阻抗成像(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工业、医疗和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EIT成像原理,总结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传感器材料、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人机交... 基于电阻抗成像(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工业、医疗和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EIT成像原理,总结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传感器材料、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更轻薄柔软的传感器材料、软件算法的优化、物联网和5G技术的普及、成本的降低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将使得基于EIT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传感器 电阻抗成像(EIT) 材料优化 硬件设计 软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融合与应用发展
2
作者 贺军 张慧卿 +1 位作者 陈军 郭书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2,共8页
综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运动辅助、军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智能传感技术、生物信号处理与无线传输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架构,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监测精度、穿戴舒适性、数据... 综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运动辅助、军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智能传感技术、生物信号处理与无线传输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架构,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监测精度、穿戴舒适性、数据安全与隐私等方面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未来,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将向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与个性化、柔性化与舒适化、跨领域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有望进一步便利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技术融合 创新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茅丹 夏天 +2 位作者 徐荟雅 李艺冉 温润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归纳自1998年以来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趋势;深入分析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包括研究走势、类型、核心作者群等,并结合关键词演变、研究热点和研究空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适老化...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归纳自1998年以来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趋势;深入分析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包括研究走势、类型、核心作者群等,并结合关键词演变、研究热点和研究空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领域研究呈现波动式增长,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韩国的高校。关键词分析显示: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健康监测功能、电磁续航和面料传感技术;前沿热点则集中在用户交互设计和隐私保护技术等方面。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已初具研究规模,在即将到来的老龄化趋势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学者们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推动适老化智能可穿戴服装的进一步发展,并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适老化智能服装 智能可穿戴服装 老年人护理服装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监测智能可穿戴服饰产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佳钰 朱达辉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为实现妊娠期孕妇及胎儿日常生理健康监测,首先通过专家咨询法分析了孕妇在孕期各个阶段的监测需求和指标;其次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阐述了传感器、电池、数据处理及通信在孕期监测智能可穿戴服饰产品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国内... 为实现妊娠期孕妇及胎儿日常生理健康监测,首先通过专家咨询法分析了孕妇在孕期各个阶段的监测需求和指标;其次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阐述了传感器、电池、数据处理及通信在孕期监测智能可穿戴服饰产品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孕期监测可穿戴设备和孕妇服装产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对孕期监测智能可穿戴服饰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智能孕妇服应朝着智能电子元件集成化、数据采集精确化以及绿色设计与多功能理念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孕期健康管理水平,为母婴健康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服 智能可穿戴 孕期监测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沿进展
5
作者 乔玉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与运用为智慧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聚焦于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供电与能源管理技术,探讨柔性电子、新型材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与运用为智慧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聚焦于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供电与能源管理技术,探讨柔性电子、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其在体育教学、竞技训练、大众健康与运动康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1)在技术层面,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重点在于新一代高精度微型传感器、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沉浸式交互技术、5G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量自给技术;2)在应用层面,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已广泛赋能运动表现的实时优化、个性化健康指导、远程康复监护等场景;3)当前有关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仍面临若干关键瓶颈,包括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实时融合、续航能力与佩戴舒适性的平衡、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信息保护,以及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认为: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推动智慧体育发展的关键引擎,但其技术生态与应用广度仍有待完善,亟需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运动监测 传感技术 人机交互 物联网 智慧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程度、时间距离和调节聚焦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京律 杨抒奕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目的:探究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上市时间距离(较近时间距离与较远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类型(促进聚焦与防御聚焦)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广告态度、产品态度、购买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2×2×2三因素组间实... 目的:探究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上市时间距离(较近时间距离与较远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类型(促进聚焦与防御聚焦)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广告态度、产品态度、购买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2×2×2三因素组间实验设计。通过3次预实验(n=150)筛选实验刺激物。主实验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向中国一线城市居民发放问卷,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240份(8个实验条件各30份)。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智能可穿戴设备熟悉程度”,检验各变量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得出如下结果。1)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程度与调节聚焦、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交互效应显著。2)简单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突破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促进聚焦类型广告的效果显著于防御聚焦类型广告的效果;对于渐进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同类型调节聚焦广告的广告效果无显著差异;对于促进聚焦类型广告,较远时间距离上市产品的广告效果更显著,但是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对于防御聚焦类型广告,时间距离的影响不显著;未发现创新程度、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广告效果上存在显著的三元交互作用。结论:1)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新程度是调节广告信息有效性的关键,即推广突破式创新性智能可穿戴设备时,宜制作促进聚焦类型广告;2)时间距离与调节聚焦存在匹配效应,但该效应较为复杂,较远时间距离上市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促进聚焦类型广告的潜在优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程度 时间距离 调节聚焦 智能可穿戴设备 广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7
作者 郝锡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8-I0009,共2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体育训练领域的重要工具。这类设备可实时监测运动员的生理和运动数据,为训练提供数据监控、生理状态分析和即时反馈等支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加轻便和高效。电池技术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体育训练领域的重要工具。这类设备可实时监测运动员的生理和运动数据,为训练提供数据监控、生理状态分析和即时反馈等支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加轻便和高效。电池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使用时长和便携性,使得持续的运动监控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探讨电池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具体应用,不仅能深化对体育训练中科技应用的理解,还能扩展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训练 生理数据 数据监控 智能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适老化设计
8
作者 杨洋 吴起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4,共7页
为准确识别并评估智能可穿戴设备适老化设计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提升老龄用户的接受度与满意度,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的智能... 为准确识别并评估智能可穿戴设备适老化设计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提升老龄用户的接受度与满意度,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适老化设计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数据,选取相关设计要素;构建SEM模型,采用SPSS 27.0和AMOS 27.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7个潜变量和22个可观测变量的影响因子,并采用标准化路径分析获得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值;根据权重值确定各要素的重要性排序,明确设计重点并进行设计应用。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合理性、包容性及社会性显著影响智能可穿戴设备适老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SEM TAM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适老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宿荣芳 文心仪 +1 位作者 王俊 苏业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8,共11页
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附着在人体皮肤感知外界压力信号,且具有传感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灵敏度和耐久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皮肤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柔性压力传感器通常由柔性基底、活性材料、导电电极组成。其中,一种或多种活... 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附着在人体皮肤感知外界压力信号,且具有传感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灵敏度和耐久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皮肤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柔性压力传感器通常由柔性基底、活性材料、导电电极组成。其中,一种或多种活性材料通过与柔性基底复合形成传感材料,其受外界刺激产生的变形会引起阻值等变化,进而实现传感功能。此外,通过引入微结构可增加传感材料的可压缩性以及对微小压力的敏感度,提升传感性能。本文围绕薄膜和织物两类基底,综述了在其中掺杂碳基、金属基与黑磷基等活性材料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重点论述了不同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机电性能与应用场景,总结了各类传感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智能可穿戴柔性压力传感器如何实现宽范围压力检测、商业化以及制作流程无毒化与长时期生物相容性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柔性压力传感器 活性材料 柔性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欢欢 孟虎 王朝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结构、交互方式、功能算法和评估方法七大相关开发技术;进而梳理了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情绪系统和空间移动系统五大功能系统,并进一步依据产业生态层中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适老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范式;最后厘清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在适老化研究发展中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及相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适老化 老年用品 设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系统风险评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戈 郑扬 陶泽林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5-1603,共9页
现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较多脆弱点,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科学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多基于零散的脆弱点,没有充分考虑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的体系化特征,无法从整体上评估安全风险。因此,文章提... 现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较多脆弱点,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科学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多基于零散的脆弱点,没有充分考虑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的体系化特征,无法从整体上评估安全风险。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攻击路径图的可穿戴设备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对可穿戴设备的脆弱性进行分类,绘制出多层脆弱性关系图,并在图中添加系统面临的直接威胁与数据资产目标,合并计算从直接威胁、外部脆弱性层、间接威胁、内部脆弱性层到攻击目标的攻击路径,进行风险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所提方法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架构的特点,可以更方便、准确地评估风险,且有助于发现系统安全的瓶颈,并评估应对措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分析 脆弱点 智能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监测服装性能评价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燕珠 谢红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评价标准形成进而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产业化发展,系统介绍人体-织物数理模型及人体与织物间动态压力数值模拟的评价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探究静止状态下拉普拉斯数理模型的研究进展;介绍织物结构对接触压力的影... 为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评价标准形成进而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产业化发展,系统介绍人体-织物数理模型及人体与织物间动态压力数值模拟的评价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探究静止状态下拉普拉斯数理模型的研究进展;介绍织物结构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及织物结构的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探究着装过程、运动状态下人体-织物间连续动态压力的数值模拟情况,以及数值模拟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现状。最后讨论现阶段可穿戴智能服装评价模型的应用,并提出使用数值模拟法进行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加速度运动用于提高可穿戴智能服装可靠性评价标准的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智能服装 评价模型 数值模拟 人体-织物模型 动态压力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晓玉 蒋诗萌 王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练、健康防护3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出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存在设备监测精度低、穿戴舒适性差以及弃用率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出柔性化、高精度化、功能一体化是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与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智能可穿戴 康复训练 功能障碍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春鹏 马勇 +2 位作者 陈品德 秦龙威 夏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4,51,共6页
为了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效率和力学性能,以拓宽纳米纤维纱线的应用,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种类与制备方法以及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未来发展趋... 为了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效率和力学性能,以拓宽纳米纤维纱线的应用,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种类与制备方法以及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纱线 智能可穿戴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身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谢慈 林凯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共9页
为优化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全民健身数智化转型中的应用模式,系统梳理其在健身场景转换中的应用现状后发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上存在数据分级保护机制难以落实、知情同意原则实质架空、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数... 为优化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全民健身数智化转型中的应用模式,系统梳理其在健身场景转换中的应用现状后发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上存在数据分级保护机制难以落实、知情同意原则实质架空、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数据隐私保护方式滞后等困境,并据此提出优化数据场景化分级保护机制、加强动态知情同意体系构建、完善隐私保护用户共治模式、改进隐私保护技术等数据隐私保护构想,进而推动全民健身数智化的规范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全民健身 智能可穿戴设备 数据隐私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胶原在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楠 高党鸽 +4 位作者 吕斌 唐立涛 陈肯 郑驰 马建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5-2660,共16页
皮胶原作为一种来源于动物皮肤的天然生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以及易功能化等优势,在柔性传感、电磁屏蔽、人体热管理和储能等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未经改性的皮胶原存在热稳定... 皮胶原作为一种来源于动物皮肤的天然生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以及易功能化等优势,在柔性传感、电磁屏蔽、人体热管理和储能等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未经改性的皮胶原存在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较低以及功能性不足等一些固有缺点,使其在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应用受限。本文简要介绍了皮胶原的多层级结构和性能优势,论述了皮胶原的不同改性方法,包括物理交联、化学交联以及共混改性,重点综述了其作为柔性可穿戴材料在柔性传感、电磁屏蔽、人体热管理和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就皮胶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开发具有极端环境稳定性、多功能集成型皮胶原柔性可穿戴电子材料,实现皮胶原基柔性智能可穿戴材料的按需定制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胶原 改性 生物质材料 柔性智能可穿戴 能量收集 能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安全审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丽莉 孙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189,164,共10页
[研究目的]为防控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数据聚合风险、数据泄漏风险、黑客攻击风险引发的国家安全风险,探索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审查实施规范,确保数据安全。[研究方法]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风险的特殊性分析,揭示智能可穿戴... [研究目的]为防控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数据聚合风险、数据泄漏风险、黑客攻击风险引发的国家安全风险,探索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审查实施规范,确保数据安全。[研究方法]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风险的特殊性分析,揭示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审查面临的审查范围、程序、主体等方面的困境,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审查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应准确界定智能可穿戴设备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实行多主体协同审查,立足兼顾动态与静态两个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保护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自由流动与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 数据安全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交互的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诗凡 沈雷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科学合理地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多模态信息交互下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产品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建立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产品功能需求层次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需求要素的权重值,获得老年高血压人群... 为科学合理地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多模态信息交互下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产品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建立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产品功能需求层次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需求要素的权重值,获得老年高血压人群的重点功能需求。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其需求分析数据,基于多模态信息交互理论,将重点需求转化为相应的设计功能并进行设计演绎,以期为老年高血压人群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信息交互 智能可穿戴 老年人 高血压 设计要素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监控的智能可穿戴服装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丹 赵蒙蒙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文章综述国内外智能可穿戴服装在生理监测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对实例中所应用的智能可穿戴技术进行总结。详细解释可穿戴2.0智能服装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提出其通用架构。对智能服装系统的模块构成进行剖析,对其所搭载的Arduino等关... 文章综述国内外智能可穿戴服装在生理监测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对实例中所应用的智能可穿戴技术进行总结。详细解释可穿戴2.0智能服装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提出其通用架构。对智能服装系统的模块构成进行剖析,对其所搭载的Arduino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该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在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可持续数据监测开发与生理监测、生活环境辅助、物联网交互等方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生理监测 智能服装系统 可穿戴2.0 ARDUI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我国体力活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20
作者 温煦 袁冰 +1 位作者 李华 周厚栋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7,共8页
回顾我国体力活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现状,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体力活动大数据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1)虽然体力活动问卷的效度较低,但问卷依然是我国近10年体力活动研究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在大数据时代,... 回顾我国体力活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现状,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体力活动大数据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1)虽然体力活动问卷的效度较低,但问卷依然是我国近10年体力活动研究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在大数据时代,我国体力活动领域的研究需要更有效、经济、方便,且适用于长周期、大样本的研究工具。2)加速度探测技术、心率探测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是目前可穿戴设备测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主流技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的效度。国产智能可穿戴设备估算能量消耗的效度不高,仍具有较大的技术提升空间。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体力活动的大数据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3)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将给体力活动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可能引起研究理念、研究工具、数据分析方法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体力活动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