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与新质生产力:效应与机制
1
作者 张静 陈淑芳 张雅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运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新...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运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和收到标准审计意见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丰富并拓展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以及政府优化试点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结果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真实盈余管理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激励异质性--基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文杰 董文雯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3,共10页
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采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企业... 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采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其创新激励效应具有长期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产业集聚、企业间技术溢出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检验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国有企业、债务杠杆高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以及产业结构层次高、政府科技支持水平高和人力资本较高城市企业创新促进效果更强。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借助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数字基础设施 创新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姚璐 王书华 范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11,共18页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将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2007—2018年中国1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将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2007—2018年中国1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人口规模、不同经济规模以及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科技支出和优化创新环境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新驱动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城市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安全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苏 王雯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探究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即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安全水平的影响,采用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下同)156个地级市2007—2019年间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法进行评估,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验证,探讨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智... 为探究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即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安全水平的影响,采用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下同)156个地级市2007—2019年间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法进行评估,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验证,探讨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安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对城市安全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控制地区层面因素及各固定效应后,结果证明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推移正向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对特大型城市及东部地区城市影响较为显著,对非省会城市影响显著大于省会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城市安全 异质性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治理与政府预算偏离——基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彧 梁蓝心 罗志鹏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5,共11页
数字化治理能否起到降低预算偏离的效果?鉴于降低预算偏离是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政府预算偏离的影响。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地级市... 数字化治理能否起到降低预算偏离的效果?鉴于降低预算偏离是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政府预算偏离的影响。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地级市预算偏离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地级市预算偏离表现为超收、超支现象,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省级层面超收和少支的预算偏离情形有所不同。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政府预算偏离,试点城市比非试点城市的预算偏离平均降低了17.05%。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与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是数字化治理降低政府预算偏离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高、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城市能更好发挥数字化治理降低政府预算偏离的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从加快构建政府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化治理降低预算偏离的多维路径、提升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治理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预算偏离 多期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玉杰 黄韫慧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64,共11页
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数字新基建引入标志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城市试点对于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所表征的数字新基建对于文化产业集聚... 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数字新基建引入标志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城市试点对于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所表征的数字新基建对于文化产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通过推动形成城乡间劳动力要素和资金要素的有序流动提高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传统基建水平较高和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新基建对于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文化产业集聚 要素流动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